來源:經濟日報
2021-02-19 11:16:02
原標題:寧夏永寧縣閩寧鎮:東西扶貧協作新樣
來源:經濟日報
寧夏永寧縣閩寧鎮:東西扶貧協作新樣
寧夏銀川南端,賀蘭山東麓,有一個被譽為中國東西扶貧協作樣板的小鎮——寧夏永寧縣閩寧鎮。
這個因移民而建、因扶貧而興的純扶貧移民鎮,是中國減貧史上的地標,與千里之外的福建有著不解之緣。
2月13日,正月初二,賀蘭山腳下的氣溫已達十幾攝氏度,年味十足的閩寧鎮每個角落都喜洋洋、暖洋洋的。
“過去,我們在隆德縣老家種30畝地,盡管努力,但一年下來還是填不飽肚子。2015年全家遷到閩寧鎮,土地流轉給葡萄酒企業,我和妻子在企業打工,兩個兒子在外打工,去年全家收入超過10萬元。”65歲的張宗義告訴記者。
閩寧鎮像張宗義這樣來自西海固的移民共計6萬多人。西海固干旱少雨,災害頻發。吃水難、上學難、看病難、行路難,苦瘠甲天下,生態惡化與深度貧困互為因果。
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到寧夏調研東西協作對口幫扶工作,作出了影響深遠的決策——將西海固不宜生存地區的貧困群眾吊莊搬遷到銀川河套平原待開發的地區,建設新家園,并親自命名為“閩寧村”。
“自此,賀蘭山腳下這片荒蕪的土地,被賦予新的名字和生命力。”閩寧鎮黨委書記張文告訴記者。
24年不懈奮斗,閩寧村從最初8000人發展成6.6萬人的移民示范鎮,移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搬遷之初的500元躍升到2020年的1.5萬元,閩寧鎮6個行政村全部脫貧出列,累計脫貧退出建檔立卡貧困戶1633戶7046人,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600萬元。
作為東西扶貧協作的起點,閩寧鎮從無到有、由弱變強,見證了閩寧攜手從單向扶貧到互利共贏的發展歷程。如今,閩寧鎮已從昔日天上無飛鳥、地面不長草、十里無人煙、風吹沙粒跑的“干沙灘”,變成了綠樹成蔭、經濟繁榮、百姓富裕的“金沙灘”。
閩寧鎮24年的發展,形成了制度構建、群眾參與、產業帶動等扶貧形態,提供了一條國家戰略、寧夏方案、跨省(區)協作的扶貧路徑。
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到閩寧鎮考察,看到老百姓過上了幸福生活,“打心眼里感到高興”。與村民代表座談時,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說:“閩寧鎮探索出了一條康莊大道,我們要把這個寶貴經驗向全國推廣。”
原隆村黨支部書記馬曉平告訴記者,固原市隆德縣關莊鄉的何麗霞,2016年搬遷到閩寧鎮原隆村,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自2017年起,她陸續享受到“4+1+1”精準扶貧機制帶來的“紅利”,比如托管4頭肉牛,年分紅8000元;每戶分配1棟光伏大棚用于種植經營,年收入1萬元;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戶均年收入1萬元,領取分紅2.8萬元。在立蘭酒莊,穩定就業的她從普通工人成長為技術能人,月工資能拿到4000多元。
以產富民、產鎮融合,走出了一條產業支撐的致富之路。產業的作用貫穿閩寧鎮減貧全過程。種葡萄、興商貿的武河村戶戶有新招;流轉地、引企業,原隆村多業并舉成規模;種枸杞、樹品牌,木蘭村辦起合作社;種飼草、養牛羊,玉海村養殖有成效……截至2020年,閩寧鎮基本形成了以釀酒葡萄、設施園藝、肉牛養殖為主的產業格局,特色農產品消費扶貧額達6.8億元。
省區層面的閩寧協作,在不斷向基層、縱深延伸。在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的強力推動下,福建省累計援助資金近3億元,援建了閩寧中學、閩寧角美小學,先后有38名優秀干部、教師和專家到閩寧鎮掛職支教支農,每年安排上百名鎮、村兩級優秀干部,致富帶頭人到福建各地考察學習;閩寧鎮構建村企共富聯合體的成功運行,使更多企業家參與到產業扶貧的隊伍中來。閩商陳德啟用10年時間建成了5萬畝葡萄園,吸納就業3000人;閩寧產業園引進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興建銀川新能源產業園項目,投資總額達20億元……先后有13家福建企業、商戶入駐閩寧鎮,投資22.8億元,帶動閩寧鎮3500人就業。
多年來,閩寧鎮持續開展生態修復、防沙治沙、農田林網、鎮村綠化、環境整治五大工程,對產業發展、村莊建設、生態保護、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等進行統籌規劃,“十三五”期間,新增綠化面積11270畝,綠化覆蓋率達到35%,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85%,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
20多年來,在閩寧鎮示范帶動下,寧夏涌現出了110個閩寧協作示范村、78個閩寧協作移民新村、320個易地搬遷安置區,累計接收西海固地區易地搬遷移民100多萬人。
有為政府,有效產業,有情社會。閩寧鎮,成為中國扶貧開發史上東西扶貧協作的集中縮影、易地搬遷脫貧的成功典范。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許 凌 拓兆兵)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