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推動“兩個文明”協調發展(人民觀察)

來源:人民網

作者:

2021-04-16 10:03:04

內容提要

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客觀上要求“兩個文明”協調發展。我們黨一直注重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兩個文明”協調發展是我們黨不懈奮斗的目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需要以更大決心、下更大力氣推動“兩個文明”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成功開辟了一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中國式現代化是獨具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全面增強、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步改善。

“兩個文明”相協調是中國式現代化題中應有之義

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現代化。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搞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的現代化。我們建設的社會主義,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方向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通向現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條”,我國要建設的現代化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目標與方向,是努力實現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現代化,既要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也要精神財富極大豐富,更要二者協調發展。中國式現代化強調“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克服了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先天性弊病。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內容;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增強文化自信、將精神文明建設推向更高水平,始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目標指向。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才會有正確的現代化發展道路。當前,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全方位、多層次的,不僅對物質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這決定了只有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才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應看到,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人是最活躍、最具創造性的因素,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在馬克思主義看來,物質文明的發展與精神文明的發展應該是相互統一的,人的現代化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相互統一的,兩者相輔相成。這也是我們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道理所在。

回首過去,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找準中國式現代化前進方向,馳而不息走好自己的路;展望未來,我們要繼續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歷史宏愿而不懈奮斗。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面對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面對國內外發展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必須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推動“兩個文明”協調發展,推動國家硬實力與軟實力建設齊頭并進。特別要看到,在國際,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增長低迷態勢仍在延續,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機遇和挑戰之大都前所未有;在國內,社會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不同思想文化、不同道德觀念、不同價值取向的碰撞交鋒更加頻繁,西方敵對勢力一直在加緊對我實施西化分化。這些都要求我們從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出發,繼續深化對推動“兩個文明”協調發展重要性的認識,不斷增強“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行動自覺。

“兩個文明”協調發展是中國共產黨不懈奮斗的目標

我們黨始終注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早在1940年,毛澤東同志就提出:“我們不但要把一個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的中國,變為一個政治上自由和經濟上繁榮的中國,而且要把一個被舊文化統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國,變為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同志指出:“中國人民業已有了自己的中央政府。……它將領導全國人民克服一切困難,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掃除舊中國所留下來的貧困和愚昧,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同志指出:“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在現代化建設中把科學文化和工業、農業并提,使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內涵愈加豐富。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中央高度重視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要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發展高尚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江澤民同志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包括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個方面,必須實現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全面進步。”胡錦濤同志指出:“必須把發展社會生產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結合起來,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強調“以辯證的、全面的、平衡的觀點正確處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系”,“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全體人民不僅物質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而且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相互促進的結果”“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雙飛的發展過程”。這要求我們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的每個階段、每個環節,都要推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以更大決心、下更大力氣推動“兩個文明”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到本世紀中葉,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將屹立在世界東方,這勢必深刻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巨大貢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其中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是重要內容,強調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中華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增強。”這充分表明,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是我們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始終不變的追求,推動“兩個文明”協調發展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支柱。

在新發展階段推動“兩個文明”協調發展,要充分認識二者協調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準確把握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要求,求真務實、真抓實干,貫徹落實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方針原則,以更大的決心、下更大的力氣,推動二者相互促進、協調發展。要提高思想認識,既要看到物質文明高度發展是精神文明發展的基礎,能夠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物質條件和實踐經驗,也要看到更高水平精神文明建設為物質文明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指引,還要看到二者互為因果、相得益彰的辯證關系。重在建設、以立為本,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針,也指明了推動“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的實踐要求。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這尤其需要切實抓好精神文明建設的各項任務,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堅定文化自信,將精神文明建設推向更高水平。

[責任編輯:楊凡、武云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牢記初心使命 激發奮進力量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和闡述了“中國夢”。國家博物館持續開展“中國夢”主題研究和宣傳教育活動,召...[詳細]
人民日報 2021-04-16

3月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漲幅穩定 同比漲幅繼續上升

中新網4月16日電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2021年3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16日發布。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繩國慶解讀...[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1-04-16

一個鼓舞人心的范例

展望未來,中國人民的福祉毫無疑問將進一步增加,中國的國際地位也將繼續提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擺脫了絕對貧困,這在中華民族...[詳細]
人民日報 2021-04-16

反常的繆子:新物理是否到來?

一輛經過特殊改造過的卡車已經等候在碼頭,7月26日凌晨4時7分,在美國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門前的草坪上,3000人舉起了手,歡迎“它”的到...[詳細]
中國新聞周刊 2021-04-16

奧地利前政要:中國的變化讓人“驚訝到襪子都掉了”

對于曾先后擔任奧地利內政部長等職的奧中關系促進會主席弗朗茨·勒施納克博士而言,“變化”是中國留給他最深的印象。源于一次巧合,勒施納...[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1-04-16

強民營經濟建數字山東,2021這樣行動

山東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1年行動方案印發。數字化問診服務20萬家中小企業。惠企政策“一口發布”“一鍵匹配”,打通政策落實“中梗阻”[詳細]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2021-04-16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