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民晚報
2021-04-21 17:31:04
為迎接黨的百年華誕,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與新民晚報社共同策劃,歷時半年精心制作了《百年大黨——老外講故事》百集融媒體系列產品。
100位在滬的外國人,講述他們在中國、在上海生活工作的所聞所見所感,第14期邀請的是來自韓國的洪原淑。
00:00 / 03:58 自動x1
《百年大黨——老外講故事》第14期
姓名:Wonsook Hong
中文名:洪原淑
國籍:韓國
職業:上海市閔行區中醫醫院韓國籍醫師、上海中醫藥大學副教授、醫學博士
身穿白大褂,說著一口流利的中文,為患者望聞問切、對癥下藥開出處方……在閔行區中醫醫院里,有這么一位看似普通卻又十分特別的中醫師——中國首批通過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認證的外籍醫師、上海首位外籍中醫師、首位注冊任職于中國三級甲等公立醫院的外籍中醫師、上海市白玉蘭榮譽獎獲得者,她就是來自韓國的洪原淑。
“我在上海生活了29年,在這里的時間比在韓國生活的時間還長,上海是我的第二故鄉。”洪原淑動情地說道。這些年間,她親歷了上海醫療衛生服務整體水平的不斷提升,也見證了這座城市的迅速發展。
因為中醫扎根中國
1992年,洪原淑從韓國東國大學畢業。彼時,她的父親因癌癥去世,哥哥被診斷出肺癌,姐姐身患系統性紅斑狼瘡,西醫診斷結果顯示無法治愈。為了治好家人的病,洪原淑放棄了去學校當老師的機會,來中國研習中醫。
洪原淑還深深記得,當時就讀的上海中醫藥大學零陵路校區較小,交通也不太便捷。那時候,上海的韓國料理店非常少,若想品嘗韓國料理以解思鄉之情,只能和其他留學生相約坐車前往。“因為距離太遠,一年只能去一次。”洪原淑回憶。而如今,多元的環球美食滿足了各國人才在上海的餐飲消費需求。
求學期間,家人的疾病經過中醫的治療得到了有效控制,這更堅定了洪原淑畢業后繼續留在中國鉆研中醫的決心。“取得文憑并不代表我真正學會了中醫,中國的中醫環境優于韓國,所以我選擇留在這里,不斷提高臨床醫療水平。”
因為熱愛架起“橋梁”
作為一名醫生,無論是遇到“非典”、H7N9禽流感,還是新冠肺炎疫情,洪原淑始終選擇與上海“戰”在“疫”起。2019年9月,洪原淑拿到了期盼許久的“中國綠卡”,她笑說當時的感受就和獲得“白玉蘭紀念獎”時一樣興奮。
鼠年春節前,洪原淑回韓國釜山看望母親,此時新冠疫情剛剛暴發。了解到口罩在中國稀缺后,身為醫生卻沒能在前線戰斗的洪原淑內心十分焦急:“上海是我的第二故鄉,她遇到困難了,我心里很著急。”通過多方聯系,洪原淑捐贈了6000只韓國醫用口罩給上海中醫藥大學及其附屬醫院,緩解燃眉之急。
29年間,洪原淑為中醫學和韓醫學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去年9月,洪原淑在韓國韓醫學研究院主辦的“2020年度韓國東醫寶鑒國際學術論壇”上發表視頻演講,將中國新冠肺炎中醫診療方案和上海新冠肺炎中醫診療方案傳播到了韓國及世界。
采訪對象供圖
因為融合所以進步
在上海的近30年間,洪原淑作為一名醫生,親歷了這座城市醫療條件的飛速發展。“上海的醫療水平變化中,我覺得最大的變化就是醫療服務的改善。”洪原淑說道,20多年前,醫院門口常常會有非常多的患者排隊,這讓她深感驚訝,因為在韓國的醫院從未見過這種情況。但是20多年后,隨著互聯網+醫療的融合發展,有了網上預約、網上診療等,患者不用在門診大廳等那么長時間了。“這就是一種貼心的進步。”中醫藥是中華瑰寶,中國堅持中西醫并重,實施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如此緊密的“中西融合”,讓洪原淑羨慕不已。“這不僅讓我,更讓韓醫界感嘆和羨慕,在韓國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是完全分開的,而在中國中西醫結合得如此緊密。”“我愿在第二故鄉,用最簡單樸素的方式堅守崗位,守護初心。”
《百年大黨——老外講故事》
百集融媒體系列產品現已上線
每天一集短視頻+一個故事
持續100天
請繼續關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