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21-04-26 09:35:04
原標題:堅持為鄉親放電影45年的郭建華——“我愿意當一輩子放映員”(講述·一輩子一件事)
來源:人民日報
郭建華在調試放映設備。
資料照片
年輕時的郭建華在送電影下鄉的路上。
資料照片
人物小傳
郭建華:女,1953年生,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人;從1976年起,從事農村電影放映工作至今;現任祥符區電影公司黨支部書記、經理。她是第十一、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曾獲得全國道德模范、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
從青絲到白發,為鄉親們放電影45年,郭建華始終保持著對這項事業的執著……
“俺30多歲的時候就看她放的電影”
“俺30多歲的時候就看她放的電影,如今俺都70多了,還是郭建華給俺放!”河南開封朱仙鎮小店王村76歲的村民王秀花對記者說。記者見到郭建華時,她正和王秀花站在村放映點的廣場上交談……剛從省里開會回來的郭建華來不及換衣服,就趕到小店王村,為晚上放電影做準備……
郭建華5歲時,母親帶她第一次去村廣場上看電影。好奇的她伸出小手摸鏡頭,突然“啪”的一聲,鏡頭里射出光線,嚇了她一跳,但她從此對這跳動的光影著了迷……
1976年,當地要招聘一批電影放映員,郭建華興高采烈地報了名。負責人見了她卻直搖頭:20歲出頭,又瘦又小,小姑娘能干得了這重活兒?郭建華不服氣,20里路的自行車體能測試,她鉚足了勁,比別人多帶了兩份拷貝,還第一個沖到終點,在20多個應聘人中脫穎而出。靠著這股拼勁兒,經過培訓,郭建華在那年成了一名農村電影放映員。
那時候,聽說哪里要放電影,附近的鄉親都會趕著去看,有的爬上大樹,有的站上墻頭,人多時甚至擠滿了山坡。有時,連銀幕后也站滿了人,那時候,對村民來說,正面找不到位置,能在幕布后面反著看電影也是一種享受。
郭建華按下放映按鈕,裝在放映機里的電影膠盤便開始旋轉,鏡頭里射出光束,光影世界便在幕布上動了起來。村民們發出陣陣歡呼,又漸漸安靜下來,大家都沉浸在電影情節之中……
放電影是三人一組,郭建華和同事經常用平板車拉著200多斤重的放映設備,一晚上走幾十里泥土路,跑3個村,放6場電影。來到第三個村子時,很多等候多時的村民都睡著了,可放映機聲音一響,大伙兒立刻精神起來,還熱情地和郭建華打招呼。孩子們還會送來家里做的菜團子、煮玉米、烤花生。郭建華跟鄉親們說:“只要大家喜歡看,我愿意當一輩子放映員!”
“我想擔起這份責任,不愿農民沒有電影看”
為了一句承諾堅守45年,這其中的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
晚上露天放電影,要面臨各種天氣變化的考驗。開封在黃河邊,冬季寒冷,經常下大雪。村民們為了看電影,經常頭頂著毛巾擋雪,隔一陣子就抖抖頭頂上的雪,郭建華也要時不時地抖抖幕布上的雪。村民雪中堅持看,郭建華就在雪中堅持放,一場電影下來,渾身是雪,里外濕透。
最讓她難受的還是夏天。農村燈光少,蟲子多。一放電影,放映機就成了最吸引蟲子的地方,站在旁邊的郭建華經常被蚊子咬一身的包。
郭建華的丈夫曾是一名軍醫,郭建華為了給鄉親們放電影,放棄隨軍;丈夫便選擇回鄉當了一名鄉村醫生,默默支持她的工作。
1994年7月1日,郭建華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兩年后,她開始擔任開封縣(現為祥符區)電影公司負責人。當時,影視行業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一些傳統的影視單位面臨經營困難。在郭建華擔任公司負責人之前,這個位置空缺了許久。郭建華想了好幾天,她說:“我想擔起這份責任,不愿農民沒有電影看!”丈夫很支持她,并把家里的錢拿出一部分來;郭建華一邊用這些資金買新電影,一邊和同事們下鄉去尋找和增加電影放映的機會。
那時逐漸富裕起來的農民家里,遇到孩子升學、結婚等喜事都喜歡熱鬧,再加上多年的工作經歷讓郭建華和許多農民成了朋友,許多老鄉都樂意請放映員到自家來放電影,添添人氣和喜氣。短短一年,公司收入就從不到4萬元增長到了20多萬元;職工們原本幾十元的月工資也增長到七八百元,好的時候能拿到上千元。“公司渡過了難關,好的電影還能幫助農村移風易俗。”郭建華很高興。
“送來米,送來面,不如送部科教片”
電影公司重新步入正軌后,郭建華開始思考:電影在鄉村怎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其作用。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廣大農民對于農業新技術的需求越發迫切,郭建華就把放映科教片作為幫助農民學習新技術的重要手段。最近10年來,公司累計放映科教片9萬多場次。
開封是花生主產地,為了幫助當地農戶通過種植花生增收,在郭建華的推動下,當地拍攝了一部名叫《咱家花生好收成》的科教片。影片既符合開封當地花生種植特點,又富有故事性和趣味性,累計放映了6000多場,受到了鄉親們的喜愛。
近幾年,郭建華還帶領放映人員深入全區的建檔立卡貧困村和貧困戶較多的非貧困村,建立了100個農村扶貧電影放映點,采取“點單式”放映模式,累計放映科技扶貧影片1萬多場次,引導許多村民走上科技助農、脫貧致富的道路。郭建華說:“一些群眾高興地說,‘送來米,送來面,不如送部科教片’!”
一晃45年,承擔的工作在變,電影放映機也逐漸從膠盤式變成了數字化,但到村里給老鄉放電影這件事,郭建華從沒斷過。現在,她還時常跟同事們一起去各個村子,每年放幾十場甚至上百場電影。
“一條路,走了半個世紀;一件事,傾注了全部心血。”2019年,在郭建華獲得全國“誠信之星”時,組委會給了她這樣的評價,而這恰似她45年放映員生涯的總結。
記者手記
為“一生奉獻一項事業”點贊
與郭建華交流,給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無論是和誰打交道,郭建華永遠不變的是自己溫暖的笑容和親切的鄉音。從放映影片滿足文化需求,到送科教片下鄉照亮小康路,郭建華奔走至今,始終覺得“永遠干不夠”。
作為一名扎根基層、為農民放了一輩子電影的放映員,她用近半個世紀的足跡踐行了當初的誓言。她身上所體現的,正是一生奉獻一項事業的信念和堅守。有人問她,堅持45年的動力是什么?她笑著回答:“是老百姓對電影的熱愛讓我樂在其中,一生不倦。”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