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1-05-04 18:29:05
原標題:A到爆!那些上天入海下地的青年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哈爾濱5月4日電 題:A到爆!那些上天入海下地的青年
新華社記者王春雨、楊思琪、謝劍飛
很多人小時候都有一個成為科學家的夢想,一群博士青年也不例外。如今,上天、入海、下地……他們勇敢逐夢,把熱愛變成事業,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為早日實現心中的航天夢、海洋強國夢、糧食安全夢,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95后”航天博士:仰望星空 腳踏實地
“95后”范子琛是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博士三年級研究生。2013年,他考入哈工大,跟隨導師齊乃明從事太空微低重力模擬系統的研制工作。
“我們的主要目的就是將太空中的零重力環境在地面上實現,為我國各類航天器的關鍵技術驗證提供技術支撐。”范子琛說,幾年來,他已參與完成了科研任務10余項,其中最驕傲的當屬空間站機械臂零重力裝配及試驗系統的研制,這一成果榮獲2020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一個300公斤重的航天器,放到我們的試驗系統上,用小拇指輕輕一碰,就可以隨著我們的力向上向下自由運動。”范子琛說。
科研過程中困難重重。范子琛回憶說,一次團隊的設計分析及理論研究沒有問題,但試驗設備制作出來之后,與預想有很大差別,根本無法使用,需要反復對照、修改。
盡管如此,在范子琛看來,他的航天夢并非遙不可及,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的。
“作為一名航天青年,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從每一個項目、每一件小事做起,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他說。
“90后”海洋博士:劈波斬浪 揚帆遠航
“你能想象嗎?悟空不僅能上天,還能下海,即使在萬米深淵,也能自由潛航。”1993年出生的張蔚欣,是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的一名博士研究生。
攻讀碩士學位以來,張蔚欣一直從事海洋無人運載器的總體設計工作,并參與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全海深無人潛水器“悟空號”的研制與海洋試驗。
“悟空號”是我國自主研制的全海深無人潛水器。一個多月前,“悟空號”下潛到了水下7709米的深度,創造了我國無人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的紀錄,并完成了水聲通信、水聲定位、水下導航、水樣采集與水下拍攝等一系列任務。
在“悟空號”設計之初,張蔚欣參與了零部件二維平面加工圖紙的繪制及首次集成任務。2019年5月和10月,作為課題組的一員,他到廣東省湛江市進行了海洋試驗。
“我們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艱苦的試驗環境。在船上,我們不僅要忍受火辣的日光、炎熱的空氣,還有暈船、嘔吐、體力不支,但課題組的全體成員都以頑強的毅力完成了試驗。”張蔚欣說。
近年來,我國正朝著海洋強國的方向穩步前進。“作為一名船海人,要劈波斬浪、揚帆遠航,不斷叩問地球奧秘,探索海洋未知世界。”張蔚欣說,這是他一直努力的方向。
“85后”大豆博士: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打開試驗柜,一瓶瓶深綠淺綠的大豆苗格外喜人。對于趙瑩而言,沒有哪一種植物能比大豆更讓她魂牽夢縈。作為東北農業大學作物學科研流動站的一名博士后,她與農業結緣已有14年。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急需選育一些高產優質的大豆品種來提高大豆自給率。趙瑩說,我國大豆生產主要面臨著品質產量不突出等問題。因此,圍繞蛋白質、油分等進行定向改良,對于提高大豆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在導師陳慶山帶領下,趙瑩從事的大豆研究主要包括創制優異的種質資源,挖掘優異的基因,創造新的生物育種體系等。“簡單來說,我們的工作就是揚長避短,提升大豆品質。”
近年來,趙瑩所在的團隊成功培育了東農251、東農252等一系列優質大豆品種,并以它們為原材料制作了凍豆腐、豆漿、大豆冰激凌等一系列產品。
“既要接天氣,又要接地氣。”趙瑩說,作為一名農業科技工作者,一定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圍繞國家需要開展科學研究,用自己所學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