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三連冠”后,濟南為何要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

來源:濟南日報

作者:

2021-05-15 17:52:05

原標題:“三連冠”后,濟南為何要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

來源:濟南日報

5月14日,濟南市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動員大會召開,《濟南市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21年—2023年)》正式向社會發布。

時間回撥至2017年,從摘得全國文明城市“金字招牌”的那一天起,濟南就再一次站在了文明進步的新起點上,踏上了“守護金牌”“擦亮金牌”的文明持續進步新征程。從那之后,在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濟南連續三年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測評第一名。

如今的濟南,正全面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聚焦 “五個濟南”“五個中心”,聚力 “七個新跨越”“十個新突破”,向著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邁進。當下,這座城市擁有的不僅是厚積薄發的內在動力,也有來自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的有力東風。

在城市發展進程中,已經實現“三連冠”的濟南為何對文明創建如此重視?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的信心從何而來?這又將給濟南帶來什么改變?這些“文明之問”的答案越來越清晰!

翻過一山再攀一峰

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 是增強城市綜合實力、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強大推動力量,實現“十四五”規劃綱要確定的各項宏偉目標,離不開城市文明的強力引領和推動。

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之“強”,是涵蓋綜合競爭力、輻射帶動力、區域代表性以及社會治理能力等多個方面的系統性、整體性的“強”。要加快實現這一宏大目標,必須在聚力推進中發揮“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應。

“而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是一項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系統工程,在內涵要義上與強省會建設高度契合,在工作標準上與強省會建設相得益彰,緊緊扭住和用好這一戰略抓手,必將為強省會建設提速、提質、提效注入強大動能。”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在大會上如是說。

如今,濟南更錨定了城市的文明坐標——“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向更美好、更廣闊的未來挺進,這是濟南高水平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題中之義。

對于濟南而言,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是使命所系、發展所需、民心所向,是更好擔負國家重大戰略使命的必然抉擇。對于濟南而言,實現更高愿景必須拿出更大的決心、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更實的舉措。歸根結底,是為了讓1000萬泉城市民共同享受文明持續進步、持續躍升的成果。

這樣的路徑選擇,既體現了濟南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又彰顯濟南在創建過程中積累的獨特的城市底蘊;既顧全濟南的歷史文化特色,又拓展城市未來發展空間;既突顯了國家戰略布局的落地實施,又著眼于城市發展迭代升級的現實需要。

全域創建全民參與

濟南提出要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無疑代表了濟南的一種態度——在當下強勢的發展勁頭與不斷擴大的影響力之下,對于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有決心更有底氣。那么,這份決心和底氣從何而來?

濟南既是山東省省會、特大城市,也是山東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是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滬經濟軸上的重要交匯點,為國家戰略的重要節點城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賦予濟南“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定位,這座城市的發展被提升到國家大局、生態全局和區域布局的高度來謀劃。

濟南在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一直如同“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在創新文明進步與城市治理的互動促進上,濟南下足“繡花”功夫,實現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文明創建,推動市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共同提升,泉城人民一邊樂享現代城市文明帶來的便捷、舒適和愉悅,一邊在全面提升的參與度和獲得感中開拓創新、闊步前行,共赴文明之約、共建文明之城、共享文明之果。

在創建、鞏固、提升的過程中,濟南全市自上而下推進“共建共治共享”,激發全民參與熱情,撬動社會各方力量,統籌城鄉一體發展,構建起“全民參與、全域創建”的工作格局,繪就全民共治共享“同心圓”,增強城市治理“向心力”。

不難看出,濟南在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取得的優異成績,直接得益于濟南市委市政府對文明創建的高度重視和強力推進,但在深層次上,這也是濟南發展潛力的釋放。如果說,擦亮全國文明城市這塊“金字招牌”,是全體濟南市民砥礪前行的思想共識與不竭動力;那么,從今天開始,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應該成為濟南人民的共同心愿與夢想。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事實上,當下的濟南,以怎樣的思路、原則、方法以及路徑,去尋求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的社會最大公約數,去提升市民對文明創建的獲得感,才是現階段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

伴隨著《濟南市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21年—2023年)》向社會公布,濟南給出了答案——關鍵之要津,在“統籌”二字。

在尊重和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基礎上,根據濟南市委市政府要求,對典范城市創建進行了整體謀劃,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初步構建了濟南在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的工作架構——即“錨定一個總目標,明確一個總路徑,突出抓好五大工程,精心開展好六大賦能行動,以扎實有效的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加快推動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建設”。

“一個總目標”就是到2023年,建成理想信念堅定、文明程度領先、經濟高質發展、政治廉潔高效、文化繁榮厚重、社會和諧安定、生態文明良好、治理效能提升、群眾高度認可、工作常態長效的全國文明典范城市。

根據當前實際情況,濟南將圍繞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排出“計劃表”與“路線圖”,實施強基鑄魂工程、文明創建工作、文化繁榮工程、提質立品工程、民生幸福工程這五大工程,開展“創城最美”賦能行動、“公益宣傳”賦能行動、“智慧創建”賦能行動、“行業示范”賦能行動、“法治保障”賦能行動、“網絡文明”賦能行動這六大賦能行動,打出“組合拳”奮力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來源:《濟南日報》郭歌)

[責任編輯:楊凡、單提詞]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濟南疾控發布緊急提醒:這些地區入濟人員需集中隔離

鑒于安徽省六安市、合肥市、遼寧省營口市的疫情形勢,為嚴格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控策略,有效控制和降低疫情傳播風險,濟南市疾...[詳細]
齊魯晚報 2021-05-15

搭建人才交流平臺 “筑夢溫州 創業創新”臺灣青年人才對接會舉行

中新社北京5月15日電第七屆“筑夢溫州創業創新”臺灣青年人才對接會15日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在北京、溫州兩地同步舉行,共釋出就業崗位1500個...[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1-05-15

臺灣博士在新疆種菜:植物工廠里收獲創業“果實”

中新社烏魯木齊5月15日電題 臺灣博士在新疆種菜 植物工廠里收獲創業“果實”。“沒有土壤,不需要陽光,一座占地面積1畝多的智能化LED植物...[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1-05-15

北京冬殘奧會所有競賽場館無障礙設施完工

北京冬殘奧會所有競賽場館無障礙設施完工。2022年冬殘奧會期間,北京賽區及延慶賽區共涉及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國家游泳中心及國家體育館3個...[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1-05-15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北豚尾猴現身云南龍陵

新華社昆明5月15日電(記者張雯)經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昆明勘察設計院動物學博士、高級工程師孫國政鑒定,一名攝影愛好者5月13日與云南省龍陵...[詳細]
新華網 2021-05-15

數據驅動一體化 長三角示范區從“藍圖規劃”變為“現實畫卷”

中新社上海5月15日電一座跨越省際的環元蕩貫通橋橫臥元蕩湖上,宛如凌空飛舞的綢帶,將元蕩湖濕地景觀與環湖綠道對接,成為連接上海青浦區...[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1-05-15

5月下半月中國大部地區空氣質量以良為主 部分區域有臭氧污染

中新社北京5月15日電中國生態環境部15日公布5月下半月全國空氣質量預報會商結果顯示,5月下半月,全國大部分地區空氣質量以良為主。中國環...[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1-05-15

浙江金華新增無癥狀感染者1例 為境外輸入

中新網金華5月15日電15日,據浙江金華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微信公眾號“健康金華”消息,5月14日0-24時,新增無癥狀感染者1例(義烏市1例、...[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1-05-15

廈門征集義務講解員 讓紅色基因薪火永傳

中新網廈門5月15日電“踏尋廈門紅色足跡”系列活動重頭戲——“廈門百名紅色文化義務講解員”征集活動,15日在廈門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廣場...[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1-05-15

強對流天氣多發 為何每次都“猝不及防”?

新華社北京5月15日電。題 強對流天氣多發為何每次都“猝不及防”。強對流天氣在不同時段影響區域不同,進入5月,高發區域為長江中下游一帶[詳細]
新華網 2021-05-15

蘭州:共追蹤合肥確診病例密接者17名 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中新網5月15日電據蘭州市衛健委網站消息,蘭州市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領導小組辦公室15日發布通報稱,安徽省合肥市新冠核酸檢測陽性人員李...[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1-05-15

最響亮的“沖鋒號”:共產黨員跟我來!

新華社鄭州5月15日電(記者牛少杰郝源)1934年的冬天,在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獨樹鎮,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下稱紅二十五軍)遭遇長征途...[詳細]
新華網 2021-05-15

泰山發現野生黃精

黃精“得坤土之氣,獲天地之精”,“主補中益氣,除風濕,安五臟,久服輕身延年不饑”,被稱為“仙人余糧”,系泰山“四大名藥”之一,因其...[詳細]
新華社 2021-05-15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