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21-06-03 08:07:06
新華社昆明6月2日電(記者孫敏 趙珮然 胡超)最近,一群野生亞洲象從西雙版納出發,一路向北遷移,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據云南省亞洲象群北遷安全防范工作現場指揮部介紹,截至6月2日17時23分,北遷象群在玉溪市紅塔區后河村附近出現,距離昆明晉寧區還有約一公里。專家分析象群有繼續北遷趨勢。
這群野象原本生活棲息在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共有17頭。4月16日,象群從普洱市墨江縣遷移至玉溪市元江縣。4月24日,其中2頭象返回普洱市墨江縣,其余15頭象繼續向北遷移。連日來,野象沿途經過紅河州石屏縣和玉溪市峨山縣、紅塔區。
記者從野象到達玉溪市峨山縣縣城開始,一路跟蹤報道野象,當地工作人員24小時展開監測,嚴防人象沖突發生。
監測顯示,該象群由成年雌象6頭、雄象3頭、亞成體象3頭、幼象3頭組成。象群從“老家”西雙版納一路北上,遷移約500公里,幾乎跨越了半個云南省。野象一路走一路吃,所到之處的農作物遭到了破壞。據相關部門介紹,該象群在元江縣、石屏縣共肇事412起,直接破壞農作物達842畝,初步估計直接經濟損失近680萬元,當地群眾的正常生活生產秩序受到影響。
長期研究野生亞洲象的云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教授陳明勇認為,野象向北遷移給當地管理帶來了難度,雖然遷移是它們的生活習性,但一直往北走就比較罕見。
5月28日在云南省玉溪市峨山縣境內拍攝的象群(無人機照片)。
專家介紹,棲息地承載力下降也是野象向北遷移的重要原因。云南省亞洲象分布區的11個自然保護區中,10個屬森林生態系統保護類型。隨著保護力度不斷加大,森林郁閉度大幅度提高,亞洲象的可食植物反而減少,不少象群逐步活動到保護區外取食,頻繁進入農田地和村寨,增加了與人類的接觸。據統計,有三分之二的亞洲象已走出了保護區生活,增加了管理和保護的難度。
目前,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成立亞洲象北遷安全防范工作領導小組和7個專項工作組,進一步加強現場指導。5月29日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已派出5人工作組到紅塔區共同商討相關措施。
陳明勇教授介紹,針對這15頭野象,目前能做的只有及時預警、疏散群眾,盡可能減少損失。在可控條件下,考慮在野象進入人口稠密區前,及時設障,進行投喂引導。專家團隊仍在持續監測、研判,向主管部門提出科學合理的方案,保障人象安全。
為做好象群繼續北遷布防,確保無縫銜接,6月2日,昆明市、玉溪市現場指揮部同步運行,兩地投入應急處置人員及警力675人,出動應急車輛62輛、無人機12架,昆明市儲備象食10噸,省、市、區三級通力合作,開展24小時不間斷監測,及時發布預警信息,落實應急措施。
昆明市臨近區域正進一步完善人象安全防范應急預案,明確責任分工,全面啟動布防,確保做到第一時間預警、第一時間處置、第一時間上報。
亞洲象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主要分布在云南普洱、西雙版納、臨滄3個州市,是亞洲現存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陸生脊椎動物。經過30多年的拯救和保護,云南野生亞洲象種群數量由20世紀80年代初的193頭發展到目前約300頭。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