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21-06-24 10:31:06
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黨才能不斷發展壯大;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團結奮斗,黨才能永葆生機活力
在河南新縣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有一面青磚墻,墻上刻著《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土地法》,現為國家一級文物。由于年代久遠,墻上的很多字跡已經模糊不清,而它背后的故事,至今仍在流傳。
當年,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為了確保墻面不被發現,方灣村農民方明周與其他村民以茅草糊墻面、在墻外堆柴草,厚厚的草糊殼形成了天然保護層。隨后十幾年間,方灣村百余名群眾為革命流血犧牲,所有人都守護著這個秘密。上世紀60年代,方家后人修葺老屋,磚墻方才重見天日,后轉入博物館保存。泥巴護墻,彰顯出人民對共產黨的信任與擁護。
青磚墻上的“土地法”,讓群眾分得土地;鄂豫皖蘇區政府開辦中小學、夜校、識字班,教農民識字讀書,讓群眾增知識、長見聞;《紅軍紀律歌》《土地革命成功了》等歌曲朗朗上口,紀律嚴明的革命隊伍斗志昂揚,讓群眾看到了紅軍的風貌……正因如此,老百姓不僅相信紅軍這支隊伍,也毫無保留地支持這支隊伍。
軍民一心,無往不勝。大別山這片熱土,鐫刻著奉獻犧牲,傳承著紅色基因。從1921年11月陳潭秋成立兩個黨組織,到創建僅次于中央蘇區的第二大革命根據地鄂豫皖蘇區革命根據地,再到誕生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多支主力紅軍……當時人口不足10萬的新縣為革命犧牲了5.5萬人,大別山也創造了“28年紅旗不倒,火種不滅”的奇跡,可謂“家家有烈士,戶戶有紅軍”。
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八七會議確定開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抗戰期間實行減租減息政策、解放戰爭時期開展土地改革運動,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改革開放以來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取消農業稅、推進鄉村振興等,讓農民發展天地更寬廣……回溯歷史,黨圍繞土地所采取的一系列舉措,都是要團結帶領群眾過上好日子。歷史和現實充分證明,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黨才能不斷發展壯大;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團結奮斗,黨才能永葆生機活力。
一面青磚墻,見證了時代的風云變幻,記錄了紅軍對百姓的莊重承諾,也承載了大別山兒女永遠跟黨走的堅定信念。從紅色歷史中汲取前行動力,激揚奮進的精氣神,我們必能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