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1-07-14 10:04:07
新華社拉薩7月13日電 題:70萬“生態衛士”守護西藏綠水青山
新華社記者田金文
記者從西藏自治區政府了解到,近年來,西藏結合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加大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讓群眾充分享受生態政策紅利。據統計,2016年以來,西藏累計為群眾提供70萬個生態崗位,群眾增收近40億元。
牧民指揮羊群從色林錯經過(2020年4月29日無人機攝)。新華社記者田金文 攝
仲夏的早晨,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野保員次成塔青一早就出門了。“這個季節是藏羚羊產仔的季節,我每天早上都在保護區周圍巡邏,觀察野生動物,看它們是否需要救助。”次成塔青表示,“野保員這個工作很不錯,不僅能為保護家鄉生態環境出一份力,還有工資收入。”
在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申扎縣,像次成塔青這樣的野保員共有42名,每人每月能獲得3000元收入。在他們的努力下,目前,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保持良好。
次成塔青(第一排左三)和護林員伙伴們(2021年2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田金文 攝
這得益于西藏依托國家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等專項資金,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實行定崗定員、定責定酬的政策。
在拉薩市墨竹工卡縣扎雪鄉,普次仁已守護山林好幾年了。
普次仁說,十幾年前,當地老百姓冬天取暖和生火做飯都需要燒柴,附近村民習慣上山砍樹。不僅如此,在墨竹工卡縣,還存在遷徙、棲居于此的黑頸鶴、馬鹿等野生保護動物被偷獵現象。
由于保護區面積大,普次仁每次巡邏的時間特別長。遇見砍樹的人,他會耐心勸說,還在附近的村子開展保護生態的宣傳教育。遇到不聽從教育勸說的,他要將其帶回管護站,等待有關部門趕過來處理。
農牧民不再和大自然搶飯吃,而是吃上生態保護飯。通過參與公益林管護獲得勞務收入,部分老百姓的生活條件發生實質改變。以前只見自行車的扎雪鄉,如今每家每戶都有摩托車,有些人家還開上了小轎車。
如今,越來越多的農牧民成為野保員、林保員、濕地保護員,成為雪域高原的“生態衛士”,也在保護環境中實現增收。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