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2021-07-20 05:43:07
原標題:高效節水技術將沙漠戈壁變生態綠洲
來源:科技日報
高效節水技術將沙漠戈壁變生態綠洲
西北地區屬于資源型嚴重缺水地區,生態環境脆弱、節水需求迫切。雖然近年西北5省節水工作成效顯著,但節水潛力依舊很大。水利部將繼續加強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推進西北地區的節水工作,保障當地生態持續恢復。
張玉山 全國節約用水辦公室副主任
7月16日,科技日報記者從全國節約用水辦公室獲悉,水利部將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力爭到2025年,北方60%以上、南方40%以上縣級行政區達到節水型社會標準。
近年來,西北5省節水工作成效顯著,依靠科學用水、高效節水,出現了一片片生態綠洲。
全國節約用水辦公室副主任張玉山在首屆西北節水論壇上表示,西北地區屬于資源型嚴重缺水地區,降水量少、蒸發量大,使當地生態環境脆弱、節水需求迫切。雖然近年西北5省節水工作成效顯著,但節水潛力依舊很大。水利部將繼續全面落實國家節水行動目標任務,加強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推進西北地區的節水工作,保障當地生態持續恢復。
科學補水讓月牙泉恢復生機
敦煌的“月牙泉”,是西北荒漠戈壁的自然奇觀,更是當地生態變化的“晴雨表”。
上世紀60年代,因當地過度開采地下水,脆弱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月牙泉水位急劇下降,湖面不斷“萎縮”,到1999年,整個月牙泉幾乎完全干涸。
生態警鐘被敲響。
甘肅省抓緊采取應急措施“拯救”月牙泉。經過幾年關閉機井、壓減耕地、引水補救等應急治理后,月牙泉水位逐步回升。
2011年,國務院批復實施《敦煌水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保護綜合規劃》,重點解決西北地區水的問題,月牙泉恢復補水工程被提上日程。
2016年,該工程開工建設,在距離月牙泉直線距離4.5—8.25公里處,通過修建中隔堤將原有河道縱向一分為二,一側為行洪河道,另一側由高到低依次修筑11座擋水壩和溢流堰,形成高程差24—46米的12座滲水池。
“工程的最大特點是通過滲水場長期蓄水,從而延長月牙泉最佳補給河段的行水滲漏時間,還原月牙泉原始地下水補給環境,實現生態補水的效果。”黨河流域水資源管理局質量安全與運行管理科科長李世珠說。
站在補水工程中隔堤上,李世珠告訴記者,2018—2020年,月牙泉補水工程年平均從總干渠引蓄水量為1530萬立方米,年蓄水時間達到近270天。目前月牙泉的水位已由工程建設前的1.35米上升到1.5米,達到12.8畝的水域面積,月牙的形狀也由消瘦的“峨眉月”長成豐腴的“上弦月”。
為大漠戈壁筑起生態屏障
漫漫荒漠與戈壁灘上,依靠高效節水技術發展農業生產,生態綠洲在西北不斷崛起。
位于疏勒河流域中部的飲馬農場,是甘肅省糧、棉、油的主產地。飲馬農場副場長趙富強介紹,農場先后建設各類高效節水(滴灌)項目12個,完成高效節水(滴灌)建設總面積7.35萬畝,連片土沙灘變成綠洲沃土,靠的就是節水技術換來的水源長久滋養。
甘肅省水利廳廳長朱建海介紹,甘肅嚴格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全省用水總量由最高時期2006年的123.4億立方米,下降到2020年的109.89億立方米,地下水開采量由最高時期的35億立方米,下降到2020年的23.56億立方米,地下水位持續回升,為當地生態系統恢復提供了休養生息的機會。
記者了解到,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通過兩個重大項目,將疏勒河灌區由60多萬畝擴展到現在的134萬畝,而且渠道建設水平不斷提高,規劃使用壽命由30年提升至50年。這意味著在干旱的大西北,百萬畝沃野良田形成的連片綠洲有了水源保障,防風固沙的生態屏障將持久發揮作用。
盡管如此,用節水換來生態效益的工作在西北地區仍是任重道遠。張玉山表示,西北地區無論農業、工業,還是城鎮生活服務業,都還有一定的節水潛力。先進的節水管理方式、節水技術設備研發,還有待繼續深入推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