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21-08-03 09:02:08
原標題:這所夜校人氣旺(解碼·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來源: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課程一上線就被搶空、涵蓋數十種藝術門類、專業教師授課……在上海,有這樣一所市民藝術夜校受到年輕人的歡迎。隨著課程更加豐富、覆蓋面不斷擴大、模式愈發成熟,夜校激活了更多公共文化空間,用豐富的課程點亮人們的休閑時光。
還記得曾經的夜校嗎?
上世紀80年代左右,夜校作為一種利用晚上非工作時間進行再教育的教學模式,受到許多年輕人的歡迎。時光流轉,夜校漸漸成為一代人記憶中的往事。
如今在上海,有這樣一所市民藝術夜校受到年輕人歡迎,課程一上線就被搶空,80后、90后報名者占90%。不同的是,報名者來這里學習的目的從知識性學習的剛需變為自我提升式學習。
課程由26門擴展至86門
伴著晚霞,背著琴、拎著鼓、提著筆和顏料的市民們,從四面八方趕到燈火通明的上海市群眾藝術館。
“今年春季班招生再次刷新紀錄,說明了市民對藝術夜校的歡迎與認可。”上海市群藝館館長、市民藝術夜校總校區負責人吳鵬宏說:“這對我們是一種鼓舞,也體現了在職人群對夜間公共文化服務的高需求。”
這樣的火爆場面已不是第一回。去年11月,市民藝術夜校秋季班26門課程一上線就被搶空。幾百名市民在群藝館公眾號留言,詢問最多的是如何報名。
2016年起,面對中青年市民對藝術教育的強烈需求,上海市群藝館延長開放服務時間,創新推出市民藝術夜校。“初衷是想要吸引更多年輕人來到文化場館。”市民藝術夜校項目負責人楊玲芝坦言。
隨著夜校越來越受歡迎,場地和服務時間都接近飽和。為滿足更多市民需求,2021年在群藝館總校之外,依托各區文化場館,新增靜安區、徐匯區、長寧區和虹口區4處分校。
擴容后的夜校,依舊保持經典藝術與時尚潮流并舉的課程設置。丙烯畫課、阿卡貝拉課是今年群藝館總校新增的課程。楊玲芝介紹,“春季班總校共開設29門課,其中新課有14門,包括短視頻制作、相聲表演、布藝等。”
4個分校則按照自身特點設置課程,比如徐匯校區的戲劇表演入門班,靜安校區的咖啡美學、花藝等舒壓課程。“我們館周邊有大量寫字樓,所以推出了白領人群感興趣的課程。”上海市靜安區文化館副館長張侃胤說。
獲益于分校設立,2021年夜校春季班增加課時約50%,課程由去年的26門擴至46門,名額也由520個增至近1200個。不過,這并未緩解夜校報名的火爆。今年春季班的課程名額在5分鐘內被搶光,最快的一個班50秒就報滿。
據介紹,8月3日,上海市群藝館將聯合各相關區文化館發布秋季班課程。為回應市民需求,此次秋季班共開設86門課程,預計招生2000人,設立范圍從4個區進一步拓展到10個區,涉及15個分校及教學點。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方世忠介紹,上海將推動市民藝術夜校逐步覆蓋至全市16個區。
服務受眾4.2萬人次
在上海市靜安區文化館4樓,一群學員圍坐在咖啡器皿四周,夜校老師、曾擔任世界咖啡大賽中國賽區感官評委的陳飛婷正在講解。學員陳悅聽得認真,她說自己愛喝咖啡,很開心能進一步了解咖啡的相關知識,“這種機會不是經常有”。
夜校請的老師都是專業人士,備課、講課付出了很多心血。以光影美術課為例,20余名學員的班級配有3名老師,主講老師是巴薩當代美術館館長徐楊洋,館里兩名青年藝術家擔任助教。“我們希望通過這門課程,吸引更多人走進美術館、走進當代藝術的大門。”徐楊洋說。
“越來越多機構愿意跟夜校合作。夜校表演課的老師是上海戲劇學院的專業老師,烹飪課老師是五星級酒店大廚。有的老師在外地,每周從浙江過來上課。”吳鵬宏坦言,“老師們看得遠,通過上課也能擴大影響力。”
“長期以來,存在青少年藝術教育與老年大學火熱,而中青年藝術教育市場份額少、價格高的現象。”楊玲芝感慨,是時代變遷讓市民藝術夜校受到歡迎。
吳鵬宏介紹,夜校面向18到55歲人群,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藝術教育項目,通過公益性普及藝術教育模式,進一步培育中青年藝術市場。
夜校邀請專業老師授課,500元12節課,每節課1.5小時。不少學員花一兩個小時從郊區趕來上課,有年輕人擠出時間結伴而來,也有中年人利用閑暇時間來感受藝術生活。
工程師郭偉宏先后在夜校學了葫蘆絲、古琴,今年又搶到了非洲鼓課的名額。“拍鼓拍得很開心,很解壓。”郭偉宏笑言,自己所有的才藝,都是在市民藝術夜校學的。
自2016年以來,上海市群藝館共開辦夜校課程135期,參與學員近3500人,服務受眾4.2萬人次,其中80后、90后報名者占90%。
與社會機構合作研發課程
“我們從事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人,希望夜晚的文化館也能這么熱鬧,成為人們愛來、能夠來的好地方。”長寧文化藝術中心黨支部書記、市民藝術夜校長寧校區負責人葉笑櫻說。
其實,對于各文化場館而言,夜校所收學費僅能覆蓋基礎的師資成本,場館費用、安保等人力成本都得自己承擔。收取適量的學費,也是希望“促使市民養成文化消費的習慣,這也有利于市民藝術夜校的持續發展。”吳鵬宏坦言。
藝術夜校讓文化場館實現高頻運轉,走進更多市民的生活中。辦好夜校,也能讓上海提升城市文化含量。
自2016年開辦初期的自行管理到現在與機構合作擴大規模、規范管理,夜校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有效的模式。總分校的模式,就是助推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的有益實踐。“文化場館為什么不能像博物館、美術館那樣成為文化打卡點?重要的是做強內容。”吳鵬宏說。
社會化參與是探索夜間延時開放的有力支撐。“一定要引入社會力量形成合力。我們與社會機構合作,用他們優質的課程和成熟的經驗,結合市民需求,共同完成課程內容研發。”楊玲芝介紹,“這客觀上也在引導社會機構更多關注中青年藝術教育。”
吳鵬宏介紹,夜校的課程設置建立在對市民喜好摸底調查的基礎上,課后還會發放課程滿意度調查問卷,并根據出勤率、滿意度等對課程和師資進行調整。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