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2021-09-03 15:38:09
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外貿一路高歌猛進,進出口總值連續14個月正增長,貿易規模創近10年新高,成為全球經貿中最大的亮點之一。
成績有目共睹,但我們無法回避這樣一個事實:外貿行業中,大部分市場主體的日子并不好過,特別是那些中小微外貿企業更是進退兩難——一邊是“瘋漲的箱子”重現港口,“一箱難求”“貨值抵不過運價”的現實讓其苦不堪言;另一邊是明知不賺錢甚至是虧損,也要硬著頭皮接下訂單,唯恐一不小心就失去了日后的客戶。
對于外貿行業的境況,有關部門一直密切關注。在日前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外貿近期持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其中不乏防疫物資出口劇增等“一次性因素”的作用,而“這些一次性因素并不會長時間持續,下半年的外貿增長正逐步放緩,明年的外貿形勢可能很嚴峻”。
實事求是地看,中國外貿之所以能抓住“一次性因素”,絕非偶然。如果沒有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有效控制住疫情,沒有完整供應鏈產業鏈作為支撐,中國外貿業發展可能又是另外一番景象,而這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事實上,當前外貿企業所要面對的,不只是正在消退的“一次性因素”,還有更多來自外部環境的壓力,比如備受關注的運力運費問題、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問題,又如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及勞動力成本提高問題等。在這些因素的疊加作用下,外貿發展的市場環境變得異常復雜。
以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價格為例,今年前7個月,中國鐵礦砂進口均價上漲了69.5%,原油進口均價上漲了26.8%,進口銅均價上漲了39.2%。上游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遲早會傳導到中下游制造業企業的生產成本中。如果人民幣匯率升值,也會推高外貿企業的交易成本,擠壓它們本已單薄的利潤空間。
基于對國際經貿形勢的科學研判,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中央屢屢強調要穩住外資外貿基本盤,即便是在外貿形勢整體向好的情況下,有關部門也從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促進外貿新業態發展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推動外貿行業轉型發展。但現實的復雜性遠高于紙面上的分析,面對外貿領域可能出現的大幅波動,中央近期提出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目的就是讓外貿能平穩運行在合理區間,防止大起大落對貿易增長和市場主體的傷害。
需要指出的是,外貿領域跨周期調節的著力點,仍將圍繞著穩增長、促創新、保暢通、擴合作這四個方面展開。穩增長,重點在于穩住市場主體、穩住市場訂單;促創新,就是要大力推進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支持高技術、高質量、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加大中國品牌的海外推介力度;保暢通,就是要確保外貿產業鏈、供應鏈的暢通;擴合作,就是通過深化國際經貿合作,商簽更多自貿協定、升級現有自貿協定等舉措,有效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更深地融入到國際經濟合作中去。
有人說,外部潮水的退去,讓中國外貿呈現出“水落石出”的景象。但我們更想說的是,面對國際經貿新形勢、新挑戰,中國外貿理應展現“任爾山呼海嘯,我自巋然不動”的實力和姿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