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21-09-12 11:16:09
原標題:大自然因多樣而多彩
來源:經濟日報
沒想到,珍稀瀕危植物蒜頭果樹竟能華麗轉身,從單純被人呵護到讓石漠化地區“點石成金”;沒想到,互花米草形成的那片綠油油,竟是濕地生態“殺手”,差點讓候鳥遷徙“加油站”遭遇滅頂之災,進而危及當地旅游產業發展。
兩個“沒想到”,源于同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生物多樣性。大自然因多樣而多彩,因單調而無趣。如果每一種動植物都能各得其所,保護生態和富民增收就容易兩相宜,綠水青山也就真正成為金山銀山。而如果變成了“單打一”,不僅是種生態災難,也會丟掉許多高質量發展的良機。
隨著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我國許多地方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野生動物數量不斷增加,野生植物群落更加豐富。比如在陜西,紅豆杉、獨葉草等珍稀瀕危野生植物得到更好保護,讓秦嶺這座“生物基因庫”品牌越擦越亮。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清醒地看到,有些改善還只是局部的,不少地方的生態環境依舊脆弱,自然資源的基因庫作用還未受到應有的重視。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生物多樣性是地球這個大家庭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如果一片水域只有各類養殖場,一處森林只有一種植物,將是多么令人遺憾。
1981年,科學家歷經波折才在陜西省洋縣找到瀕臨滅絕的7只朱鹮,40年后全球的朱鹮數量已經達到7000余只,棲息地面積也由不足5平方公里擴大到1.5萬平方公里。在為朱鹮劫后余生、繁衍壯大而欣慰時,也“細思恐極”:假如朱鹮當年像野生華南虎一樣消失殆盡,“翩翩兮朱鷺,來泛春塘棲綠樹”的意境今日如何得見,后人面對照片又將怎樣扼腕嘆息?
人類作為大自然的一部分,不可能在大破壞中獨善其身。有些地方走過先污染后治理、邊治理邊污染的彎路,生存條件大為降低,各類動植物也銷聲匿跡。破壞環境掙了一塊錢,恢復環境卻需要花十塊錢。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句話從戰略高度為我們指明了生態環境與生產力之間的關系。
“你為什么要登山?”有登山愛好者的回答堪為經典,“因為山在那里”。不過,征服的時代已經過去,和諧的場景正在到來。如果有人要問“你為什么要保護環境”,套用剛才那句話,答案或許是“因為大自然就在那里,這里和那里本是一家”。(楊開新 來源:經濟日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