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1-09-14 10:05:09
原標題:專業改造力量 打開升級空間(經濟聚焦·解碼智能制造)——來自浙江杭州的智能制造調研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工人通過蒲惠云智能系統進行生產管理。
資料圖片
老板電器智能制造信息指揮中心。
資料圖片
萬向錢潮智能生產車間。
資料圖片
核心閱讀
不久前發布的《2020年浙江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評估報告》顯示,杭州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為91.3,連續兩年位居全省第一。
作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重要標志之一的智能制造,近年來在杭州有著長足發展。而在諸多成績背后,離不開以智能改造供應商為代表的專業力量的成長和助力。
生產效率更高、質量把控更嚴、成本管理更細、鏈條銜接更緊,智能制造在為傳統制造業企業打開巨大想象空間的同時,也對傳統的生產和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于缺乏相應的設備、技術和人才儲備,智能改造對于大多數制造業企業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個時候,在適當的生產或管理領域引入智能改造解決方案供應商,借助專業外力實現自身的改造升級,成為當下不少企業推進智能改造的一種有效路徑。
在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思路下,截至2020年末,浙江杭州已聚集近600家數字化工程服務機構。依托這些深耕智能制造改造升級的專業力量,杭州嘗試走出一條“跨越自動化、普及數字化、引領智能化”的路徑。
探索——
設備改造、系統升級,供應商提供的服務越來越豐富
“沒有這些傳感器之前,生產進度只能靠工人觀察、記錄并調配,不僅效率低還容易出錯,現在系統可以自動下達生產指令,效率更高。”說話間頭也不抬,浙江力太工業互聯網有限公司的工程師趙洪輝正在調試系統報錯的一個故障傳感器,作為供應商的駐廠人員,新設備上線這段時間他整日忙得不可開交。
“機器聯網”是推動形成工業互聯網的關鍵,也是智能制造的一個重要特征。但在杭州,供應商的服務遠不止這些。
通過推動設備改造升級,讓全自動視覺檢測替代人工,在實現該環節無人化的同時,顯著降低漏檢率;
通過建設智能物流系統,集成高速堆垛機、3D視覺機器人揀選和全景掃碼等子系統,大幅提升貨物出入庫效率;
通過搭建原料倉庫管理系統,實時更新的出入庫數據替代了過去的紙質報表,確保生產計劃、采購計劃之間協調統一;
…………
一組最新的數據可以驗證智能改造持續推進的成效:2020年,杭州規上工業畝均增加值達到197.1萬元/畝,同比增長8.71%;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為36.2萬元/人·年,比上年提高1萬元/人·年。
“從‘機器換人’‘工廠物聯網’,到‘企業上云’‘ET工業大腦’,乃至目前推進中的‘未來工廠’建設,在政府的引導和推動下,作為智能改造的供給方,供應商的種種探索讓制造業企業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也為下一步深化智能改造打下了基礎。”杭州市經信局副局長尤榮福說。
思考——
企業對改造過程、效果、預期都需要加深認識
作為智能改造供應商,豐富的改造經歷,讓他們有很多經驗思考可以分享給打算改造的企業。
在復雜且日漸精密的制造業領域,每家企業、每個車間甚至每臺設備的情況都有所不同,無論是對設備的改造還是系統的優化,往往不會一帆風順。
“那段時間一聽到手機響,腦子就會‘嗡’的一下,‘別又停機了吧!’”說起此前的一段經歷,智能改造供應商杭州瑞正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興偉好像還帶著一臉緊張。
2018年,在順利完成某家拉鏈企業一期20余臺設備的智能改造后,第二期800余臺設備的改造提上了日程。“大家開始都以為20臺能做好,800臺無非就是數量的區別。”吳興偉說,但沒想到,一整個車間的設備聯網上線帶來的挑戰是巨大的。“軟硬件對接故障不斷,最長的一次停機,系統恢復重啟用了一個晚上,凌晨三四點鐘我還在接客戶的電話。”
改造過程中,這樣的狀況并不鮮見。并且,改造完也不代表一勞永逸。“改完怎么運營?這個問題得重視。”浙江明度智控科技有限公司總裁王立君認為,不少制造業企業特別是中小制造業企業,只看到了智能制造硬件和軟件先進的一面,卻沒有認識到自身管理水平的重要性。“管理跟不上,不僅會影響智能改造效能的發揮,還可能導致員工對智能制造系統的抵觸。”
更值得企業重視的是改造預期。在蒲惠智造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王克飛看來,“一些中小微制造業企業,對智能制造的認識不足,甚至提不出具體的改造對象和改造預期來。”沒有清晰的目標意味著沒有準確的抓手,智能改造工程師上門后,不得不先對企業進行咨詢診斷,有的時候甚至是一邊推進改造一邊結合企業需求修正目標。
除了企業自身的因素之外,一些外在的因素也值得關注。“最初‘機器換人’,以為先進設備買來用就可以了,可等到后期需要設備聯網升級,制造商卻不愿意開放接口權限。”一直參與企業智能改造工作的老板電器行政總監俞佳良說,“之前一套花費上千萬元采購來的設備,從安裝到調試全部由制造商完成,根本不允許我們參與,導致后期做智能改造時難度很大。”
布局——
以企業為主體,強化制度設計和服務支撐
從2013年推進生產線改造開始,杭州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變革已經進入第九個年頭。隨著旨在進一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創新的“未來工廠”建設目標的提出,杭州正加快形成新的企業形態和產業模式,用數智化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智能制造加速推進的同時,“立標桿易,廣覆蓋難”也是采訪中來自業界的普遍看法。廣覆蓋難,不僅難在制造業企業認識的統一,也難在設備基礎、資金力量、人才團隊等客觀基礎條件上。
以企業為主體,強化制度設計和服務支撐,是杭州推動智能改造的思路。尊重企業和市場的選擇,在供應商百花齊放的同時,政府也在統籌協調其他力量。
這幾天,杭州錢塘區前進智造服務中心負責人高玲玲在園區內的幾家制造業企業來來回回跑了好幾趟,智能改造后,運行效果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不能放松。
作為杭州前進智造園與杭州智能制造產業協會共同成立的機構,前進智造服務中心負責為轄內制造業企業提供包括智能改造和智慧園區整體規劃與咨詢、智能制造人才培育等在內的一攬子保障服務。“政府出面成立服務保障機構,一方面能夠提升園區吸引力,集聚供應商,另一方面也能整合政策資源,提供優質服務。”高玲玲說。
此外,還有來自頭部互聯網企業的技術支撐、金融機構的資金助力、校企合作的人才配合……在統籌布局、多方合力的背景下,近年來杭州智能改造成果豐碩。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末,杭州累計實施機器換人項目5003項,實施工廠物聯網項目1744項,推動超11萬家企業上云,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覆蓋率超過90%。
“以此為基礎,我們將不斷推動數字技術賦能制造業轉型,通過制造業轉型帶動數字經濟升級,讓‘雙引擎’同向發力。”尤榮福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