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21-09-23 07:58:09
原標題:今天,你在哪里健身
來源:經濟日報
9月19日,深圳,“90后”圖書編輯鐘寧約上跑友們一起,開始了21.1公里的長跑。9月份,算上線上無氧運動和線下跑步的時間,鐘寧已累計運動3144分鐘。
如今,像鐘寧一樣熱愛運動的人越來越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中國體育消費總規模達1.5萬億元,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為4.35億人,比2019年增加2700萬人。
“體育健身的消費群體越來越廣泛,這給健身市場帶來了發展空間。”北京體育大學教授、經濟學系主任李艷麗說。
從俱樂部到工作室
在位于北京豐臺區的中田健身工作室,來健身的豐臺區馬家堡街道居民楊萱告訴記者:“我之前在健身俱樂部健身,只是用用跑步機、上上團課,缺少針對性的訓練。”在反復考察之后,她選擇了這家工作室:“連鎖店價格全國統一,場地相對寬敞,而且是一對一的私教,適合我這樣的健身‘小白’。”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從傳統大而全的健身俱樂部中抽身,走進了小而精的健身工作室。記者搜索發現,僅在北京地鐵10號線草橋站到角門西站1.5公里的距離內,就分布著9家健身工作室。其中,位于角門西站旁邊的時代風帆大廈里,私教工作室多達6家。記者走訪發現,這些工作室通常配備有4名至6名教練,場地相對于動輒上千平方米的健身俱樂部更為小巧,通常在200平方米左右,收費為每節課250元至350元不等。一次性買的課程越多,單節課的價格越便宜。
在訓練模式上,工作室摒棄了傳統健身俱樂部一對多的模式,變成了一對一的“私人定制”,教練會為每個學員制定專門的計劃,并根據學員情況對課程進行隨時調整。“我還會督促學員把一日三餐的照片按時發給我,從而在熱量攝入方面為學員提供相應指導。”私教楊曉倩告訴記者。
疫情期間,傳統的健身俱樂部受到很大沖擊。一部分原因是面積大帶來的房租成本和教練多產生的人力成本更多;另一個原因是健身俱樂部更容易形成人員聚集。“疫情期間,最先關閉的是帶泳池的健身房,其次是大型不帶泳池的健身房。工作室因為人流量小,反而更容易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條件下生存。”李艷麗認為,運營機制更靈活、針對的細分市場人群更精準、客戶黏性更強等也是健身工作室的優勢。
與教練“云上見”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由于健身場地和個人活動范圍受到諸多限制,很多像鐘寧一樣有健身基礎的人選擇居家健身。
北京的健身愛好者張浩告訴記者,疫情前他在一家健身工作室上了近一年的私教課,對無氧運動有了一些了解。“其實好多動作都是重復性的。現在,我一周大概有四五天都跟著線上課程運動,效果也不錯。”張浩說。
據了解,目前比較流行的運動APP有Keep、咕咚、樂動力、悅跑圈等十幾款。這些APP不僅有種類豐富的專業運動課程,還有打卡、社區等互動功能,吸引了不少用戶。
“無論線上線下,所有的運動方式都是有益的,關鍵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很多自重鍛煉、小力量練習都可以居家開展,方便有效。”北京體育大學運動人體科學學院教授、運動營養工程中心主任邱俊強說。一個瑜伽墊、一身運動服裝,是居家健身的標配。相對于每月動輒幾千元的健身工作室,居家健身的成本大大降低。線上運動APP為吸引用戶,都提供了高質量的免費課程。即使是收費課程,也比健身俱樂部和健身工作室便宜很多。
張浩就是疫情期間開始居家健身的。為了上一些精品課程,他買了178元一年的線上會員資格,加上其他運動裝備,一年算下來花費總計不超過3000元。
以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在線上體育健身市場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和教練“云上見”缺少了面對面產生的實時指導,用戶很難判斷自己的動作完成度。“智能、簡單、靈活、深受年輕人的喜愛是線上運動APP的優勢,體驗感較差是明顯的劣勢。”李艷麗說,目前線上運動APP市場存在行業競爭激烈、市場結構不合理、頭部企業話語權不強、流量變現困難、行業經營不規范、運營缺乏統一標準等問題。未來線上健身市場發展和提升的空間較大。
“智能健身”方興未艾
互聯網思維、AI人工智能技術正在為健身愛好者帶來更多驚喜。
打開樂刻健身的專屬APP,在首頁就能看到系統自動推送的距離最近的門店。成為會員后,在門口掃描APP提供的開門碼,就可以進入設施齊全的健身房自助健身了。
在很多城市,智能健身房的數量大幅增加。《2020中國健身行業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存量市場中智能健身房總數約3.2萬家,占全國商業健身房總數的32.7%。“數字經濟時代,體育健身行業數字化轉型是必然趨勢。”李艷麗說。
在樂刻這樣的智能健身房,消費者可以享受到24小時自助健身帶來的便利,沒有頻繁的推銷打擾,按月付費的消費方式讓消費自由度更高。“特別適合像我這樣經常加班和出差的人。”在互聯網公司市場部工作的王安東告訴記者,目前,樂刻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20余座城市有超600家門店,即使出差去外地也能隨時憑會員身份健身。
除了智能健身房,智能健身鏡也火了。從去年年底開始,國內的9個品牌都推出了適合居家運動使用的健身鏡。這些售價在2500元至7800元不等的健身鏡搭配了種類豐富的健身課程,“鏡子+平板”的功能,讓健身愛好者可以在跟隨顯示屏訓練的同時,觀察自己動作的完成度,配置了AI攝像頭的健身鏡還能精準識別用戶的動作標準度,并進行實時指正。
線下健身容易受限于時間和空間、線上健身的互動體驗不足,而健身鏡似乎拉低了運動健身的參與門檻。“健身鏡豐富了人們的健身消費選擇,滿足了人們健身的個性化需求。目前來看,健身鏡的用戶后續使用效率比較高,較好地彌補了現有健身市場產品供給的短板。”李艷麗說。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作為新生事物,健身鏡目前并沒有被健身愛好者廣泛知曉和接受。據了解,要懸掛起這款重量達20多公斤的鏡子首先需要一面承重墻,其次,還需要預留一個至少4平方米的鏡前運動空間。“對于很多租房住的年輕人來說,智能健身鏡的確不是一個方便的選擇。”鐘寧說。(記者 劉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