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網
2021-09-29 16:40:09
央視網消息:9月以來,國內“拉閘限電”現象已經波及黑龍江、吉林、遼寧、廣東、江蘇等10余個省份。9月27日下午,國家電網公司表示,針對當前供電形勢,將綜合施策、多措并舉,全力以赴打好電力保供攻堅戰,保障基本民生用電需求,最大可能避免出現拉閘限電情況,堅決守住民生、發展和安全底線。
此輪限電的原因是什么?后續電力供應能否得到保障?……圍繞一系列問題,央視網記者采訪了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李彥斌教授,李教授對此次“拉閘限電”問題產生的根源和影響一一進行了解讀。
央視網記者:此輪限電的原因是什么?
李彥斌教授:9月以來,國內“拉閘限電”現象已經波及黑龍江、吉林、遼寧、廣東、江蘇等10余省份,不僅影響了工業企業的生產,還影響到居民的日常生活,牽動了全社會的敏感神經。直觀來講,本次限電主要是由于近期緊張的電力供給無法滿足快速增長的電力需求,電網公司為保證電網安全而采取的應對措施。
就電力供給而言,近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逐步提高,但火力發電仍然占據主體地位。根據秦皇島動力煤綜合交易價格,今年9月5500千卡的電煤價格達到1079元/噸,是去年同期的1.9倍(2020年9月25日價格為563元/噸),國內煤價的持續走高造成火電企業發電成本驟增,“市場煤、計劃電”之間的“煤電頂牛”矛盾凸顯,火電企業面臨著“發電即虧損”的窘境,導致了全國電力供應緊張的問題。加之可再生能源發電本身具有較強的隨機性與不確定性,如東北地區近期風電驟減,更是給電力供給雪上加霜。
與供給側低迷的狀態相反,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海外制造業受限明顯,我國出口形勢持續向好,工業企業生產助推了電力消費的快速增長,也加大了電力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今年1-8月份全社會用電量為4285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了13.7%。“拉閘限電”不得不成為填補這一缺口、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的最后行為,限電范圍還可能進一步擴大。
此外,部分地區受到“能耗雙控”指標的壓力,采用“拉閘限電”直接調控能源消耗強度和能源消費總量的做法也人為地增加了本次限電的范圍。
央視網記者:這些地區的供電情況到底怎么樣?
李彥斌教授:目前,“拉閘限電”的地區確實存在電力供給緊張的問題。率先拉閘限電的省份,如廣東、江蘇等地,出口導向型企業較多,9月、10月是其訂單高峰期,二、三產業用電需求旺盛,在火電補充不足的情況下,電力供應緊張問題短期內仍將持續。
東北地區形勢更為嚴峻,受自然氣候因素等影響,進入供暖季后其用煤、用電量將進入又一個高峰期,電力供應將面臨新的嚴峻考驗。
央視網記者:這些地區后續電力供應能否得到保障?
李彥斌教授:我國具有“全國一盤棋”式的體制優勢與“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秀傳統。首先,針對上游煤價高漲的問題,目前我國已經出臺了煤炭保供穩價的相關政策,且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局已經聯合派出督導組,赴相關重點省份和企業、港口開展能源保供穩價工作督導。可以預見,在多方調控的共同作用下,煤炭價格將企穩甚至回落,從而為火電企業生產帶來利好。其次,用電緊張的地方政府已經著手出臺諸如分時電價政策、發電補貼等激勵辦法,引導、督促發電企業盡快恢復生產以保障電力供應。此外,得益于我國“大電網”優勢,還可以統籌全國電力供應,加大對當前缺電省份的電力外送力度,幫助其緩解電力供應不足的緊張局面。因此,我認為當前限電地區后續的電力供應能夠得到較好的保障。當然,我們也要意識到,“拉閘限電”在一段時期內有可能會成為常態!
央視網記者:有網友稱此輪限電是為了完成全年的能耗雙控目標,兩者是否有關系?
李彥斌教授:能耗雙控目標的確會對限電產生影響,但我認為其不是此輪限電的根本原因。盡管部分地區在被“預警”后,存在為了完成能耗雙控指標要求而采取“拉閘限電”的舉措,反映出部分地方管理水平還需要提升,應當探索更加科學的管理手段。但整體而言,電力供需不匹配才是此輪限電的根本原因,如東北地區限電范圍已經波及到居民用電,江蘇省、廣東省在去年就已經表現出因電力供應緊張而限電的現象,因此“拉閘限電”的根本原因還是當前存在的電力供需缺口。
其實,在電力供應不足與能耗雙控的雙重壓力下,選擇“兩高”企業優先讓電,或是地方政府保障居民生活與重要產業生產運行的一條有效路徑。當然,在此過程中應該探索科學的調控辦法與管理手段,避免“一刀切”的做法。
央視網記者:如何理解低碳不是簡單地“拉閘限電”?
李彥斌教授:作為我國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長期目標,碳中和的實質并不是為了限制能源的利用,而是要通過能源結構的優化來達成碳中和目標。依靠“拉閘限電”來降低能耗的做法會損害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因此,我們需要推動全社會的低碳化變革,逐步培養居民、企業及政府等多個層面的低碳文化,讓低碳理念深入人心,才能更好地保障由實現“雙碳”目標向體制革命、技術革命、產業革命的平穩過渡。
央視網記者:中國現在電力供應的狀況如何?是否充足?
李彥斌教授: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局的統計數據,截至今年8月份,我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2.8億千瓦,而今年7月份出現的全國最高用電負荷為11.92億千瓦,因此從技術層面上講,我國目前的發電能力能夠保障民生用電和有序生產用電。但是,在碳中和目標下,如何兼顧“保電”和“清潔”是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面臨的一大難題。盡管在“十三五”期間,我國可再生能源飛速發展,風光電裝機分別已達到2.8億和2.5億千瓦,但其仍不足以取代火電的主體地位起到托底保障作用。要達成電力結構的清潔化,風光電的裝機量還需要增加15倍以上,還需要大量的儲能和電力傳輸設施的建設。
因此,在電力系統的低碳轉型過程中,我國在短期內仍將存在電力供應缺口。為了保障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我國政府仍需要加強統籌規劃,加快培養電力市場和碳管理的專業人才,協調好電力“發—輸—配—售—用”各環節的平衡關系,設計順暢的電力市場、碳市場機制,推動電力系統的平穩轉型。作為高校科研單位,我們也將繼續積極為國家的政策設計做力所能及的貢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