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21-10-18 09:33:10
原標題:防汛一線,跟訪黃河測報員(體驗·新時代·追夢人)
來源: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王浩和花園口水文站工作人員王忠學(左)利用流速儀測流。
李鴻雁攝
李程(前)進行流量測驗。
李博遠攝
李程(左二)與同事在河面上開展作業。
王少村攝
編者按:今年8月中下旬以來,黃河干流先后出現3場編號洪水。風雨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堅守防汛一線,在激流中測水位、測流量,把脈水情,為水庫攔洪等決策提供數據支撐。本期“體驗”欄目,帶您走近黃河中下游干流的花園口水文站,走近防汛一線的水文測報員。敬請關注。
激流奔涌,濁浪拍岸。10月10日,黃河河南花園口段,洪水正在過境。
“出發!”
上午10點,記者隨花園口水文站外業測驗組組長李程等4名工作人員登上機聲隆隆的沖鋒舟,向洪水中的作業點挺進。
花園口水文站是黃河下游防汛“晴雨表”。水漲水落,關系百姓安危。水庫如何攔洪、群眾要不要提前轉移……這些決策都離不開精準的水文數據。數據從哪來?就從李程他們實時實地測量中來。
沖鋒舟橫穿寬闊的河面,在離岸5公里處的河中央停了下來。陰云低垂,雨越下越密,呼呼的風卷起層層浪花,沖鋒舟在河面上搖擺。“先測這個斷面。”說罷,李程和隊員們開始調試設備。我想搭把手,可船輕水急,水流頂托,剛一起身,暈船的感覺就直涌,一個踉蹌,重重地扶在船舷上。大家忙叮囑要小心,我暗自愧疚,“可別幫倒忙”。
李程身材魁偉,經驗豐富,船來回晃得厲害,但他站得很穩。他抽出一根鐵桿,橫著搭在船上,抱起儀器,小心翼翼地走到船艙一側,船身隨之傾斜,河水迅速漫至船舷。我的心提到嗓子眼,但李程卻從容地把儀器緊緊系在鐵桿上,穩穩當當放入水中。
“這是聲學多普勒流速剖面儀,有了它,高效多了。”沖鋒舟牽引著儀器貼著水面滑行,“過去靠人工,一趟要六七個人,一兩個小時才能拿到數據。”說起本行,李程打開話匣子,如今,從靠“人力”變成靠“算力”,聲波水上水下往返,信號把水勢轉化為數據,會及時傳送到會商大廳的屏幕上。
“河水含沙多,聲波穿不透,觀測條件不理想。”聽到隊員的報告,李程騰地站起來,仔細掃視四周水面。
“原路返回,再測一次!”常年跟河水打交道,李程對黃河脾氣摸得很透,“水沙不平衡,河床一會兒淤積,一會兒沖刷,游蕩不定。”
一趟下來,河水的含沙量依然很高。李程眉頭擰得更緊了。“往前走走”“右岸咋樣”……大伙兒七嘴八舌商議著。
李程定了定神,說:“到河中間試一試。”沖鋒舟轉身掉頭。風愈急、雨愈大,冷風吹透了救生衣,我雙手僵硬、牙齒打顫。看到我的窘狀,李程笑了,“干水文測報的,不管狂風暴雨還是激流險灘,照樣出船。趕上大冬天,風像刀子刮,冰冷的河水打在身上,那才叫一個冷!”
測量還是不理想。風急雨大的河面上,沖鋒舟一次次啟動、調頭,我早已分不清方向。
選定斷面,搭鐵桿、系儀器、發動沖鋒舟……一次不行,換個地方再來一次,同樣的程序,反反復復操作。
“船體再正點!”“速度保持住!”
洪水裹挾著樹干、樹枝,從船旁流過。李程一邊盯著儀器運行,一邊及時提醒。
“每秒4890立方米。”終于測到了實時的流量數據,李程表情凝重起來,“趕緊上報!”
預計20多分鐘的測量,結果忙活了近兩小時才返回岸上。我以為可以歇歇腳,喘口氣,沒想到李程和隊員們一刻沒停,固定沖鋒舟、擦拭儀器、校準數字,忙得團團轉,為下午出船做著準備。
出船測量,一天兩次,終年不斷。從2007年成為水文測報員以來,這樣的作業,李程堅持了14年。“天氣越是惡劣,越要出船實測,越是緊要關頭,越需要精準數據。”李程說,今年黃河秋汛形勢嚴峻,從9月26日以來,大家吃住在單位,全天候值守,一天三班倒,數據一小時一報。
有先進儀器,有在線設備,為啥還要這么辛苦地出船?“人工測報的數據更準確,還能和在線檢測數據相互核校。”李程說,“現在,黃河水庫調度精度要控制在每秒50立方米左右,我們得下足繡花功夫,測得越精細,預報越準確。”
“看病先要測體溫、量血壓,防汛得先測水位、流量、含沙量,為黃河防汛‘把脈’,責任大,也光榮。”談起水文,李程滔滔不絕。
上有老下有小,作為頂梁柱,總是不著家,擔子都落在妻子肩上。說到“小家”,李程話不多:“大伙兒都這樣。”
新聞背景
今年8月中下旬以來,黃河干流先后出現3場編號洪水。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逐日滾動預測預報,周密組織、精細測報。截至10月5日,共制作發布重大天氣預報通報39期、水情通報14期,降水預報128期、洪水預報249期,為防汛決策部署和水庫調度提供重要參考和支撐。
防汛重點在防,各項舉措都離不開精準的預報預測。一座水文站就像是一雙“眼睛”,觀測江河湖庫雨水情變動。目前我國水文測站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353處發展到12萬處,其中國家基本水文站3265處。截至2020年,全國水文測站共裝備在線測流系統2066套,視頻監控系統4464套、聲學多普勒流速剖面儀3135套。越來越密的水文監測網、越來越先進的技術,為科學有序防汛提供了重要支撐。
作為黃河下游防汛的標準站,花園口水文站在黃河防汛中發揮關鍵作用。今年入汛以來,花園口水文站全員上崗,24小時值守,密切關注雨水情,加密預報頻次,實施一小時一報。花園口水文站副站長張振勇介紹,水文站配置了水位觀測及整編自動化、多船流速儀、聲學多普勒流速剖面儀等先進設施設備,預報精準度不斷提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