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網
2021-11-23 17:01:11
“有鄉村沒鄉愁,有新房沒靈魂”,據媒體報道,個別地方部分傳統村落保護現狀不容樂觀。日前,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提出保護塑造鄉村風貌,延續鄉村歷史文脈,明確不破壞地形地貌、不拆傳統民居、不砍老樹、不蓋高樓。因此,地方政府主要精力不能放在拆房并村、合村并居上,更不能為了獲取建設用地指標而大拆大建、強制拆遷。否則,不僅會損害村落的傳統底蘊,還會失去現代農村的風光。
相對工業化、城鎮化,農業農村是慢變量,制約因素更多、突破周期更長。因此,要在城鄉格局變化大勢中把好鄉村建設脈搏。當前我國村莊還在演變分化中,盡管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是大趨勢,但有的村莊會聚集更多人口,有的會逐步與城鎮融合,有的會衰落。這些年鄉村建設中出現一些問題,沒有規劃好或不按規劃執行是重要原因。在編制縣域村莊規劃時,要合理確定村莊布局分類,針對不同類型采取不同策略,既要避免新村建好卻人去村空,也要避免公共資源不足以承載人口。
當前,對相當數量的農村來說,要解決的主要是“有新房沒新村,有新村沒新貌”問題。所謂“有新房沒新村”,指的是不少農村單棟房子修得漂亮,但公共空間雜亂,功能布局不合理,綠化美化不夠。所謂“有新村沒新貌”,指的是一些地方把村莊統一刷成大白墻或粉黃墻,全鄉一個調,千村一個樣。其實,對凌亂的建筑進行立面改造是必要的,但不能把大量精力財力放在刷外墻這類華而不實的事情上,適當改造的話,風格協調即可,不必強求一律。
華而不實的事少做,農民急需的事多辦。要把重點放在改善村莊整體環境上,把功夫下在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上。這些年國家不斷加大投入,農村生活條件改善很大,基礎設施覆蓋行政村的問題基本解決,當前要在向自然村組覆蓋、往農戶延伸方面下更大功夫。長遠看,關系農民基本生活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應抓緊建設和完善,標準可以有差異,但應逐步實現城鄉大體相當。為此,公共服務應與基礎設施建設協調推進,尤其要增強鄉鎮所在地和中心村的公共服務能力,還不能只是短期的一次性投入,而要確保持續發揮作用。
鄉村建設慢不得也急不得,既要防不作為,更要防亂作為。所謂慢不得,是說要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落到實處。相對城市來說,鄉村建設投入少、欠賬多,但至今一些地方還是自覺不自覺地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向城市傾斜,下一步應注意調整完善。所謂急不得,是說要保持歷史耐心,明確建設時序。對農民還沒有想明白、不愿干的,不能硬推,可以等等看、緩一緩。總體原則是,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
我國農村從來不缺潛力,我國農民從來不缺智慧。各地開展了多樣的鄉村建設活動,既有政府主導的,也有市場運作的。不難發現,無論哪種形式,離開農民參與都很難成功。鄉村建設是為農民而建,一定要多聽農民意見,尊重農民意愿,讓農民滿意,把好事辦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