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文匯報
2021-12-07 09:37:12
原標題:科學家進校園,如何從“貴客”變“常客”?
來源:文匯報
科研機構開發的科普課在中小學“圈粉”,面對不斷冒出的新需求卻只能婉拒
科學家進校園,如何從“貴客”變“常客”
本報記者 許琦敏
這學期,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開發的“魅力有機化學”系列課程,在徐匯區四所中小學“圈粉”。于是,隔三岔五就有學校找上門來,邀請團隊去開課。面對不斷冒出的新需求,所里有些無奈:“科學家進校園本就是擠出時間搞‘副業’,再擴大服務面,就超出了我們的能力范圍。”
事實上,這并非一家科研機構的無奈。一方面,盡管不少科學家有投身科普的熱情,但因科研任務繁重,能用于科普的精力有限,且因對中小學知識背景不熟、缺乏對課堂的掌控,有時也會一不小心講得太深,超出學生的接受能力。另一方面,不少學校則為“如何找到對路的科學家來校開課”而煩惱。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科普課程進校園的需求激增。但無論是科學家還是學校,都希望有社會第三方的助力,提供相關平臺與服務,使優質科普資源最大限度得以利用,從而發揮出更大社會效益。
時間有限,投身“副業”全靠興趣與情懷
相對于寫一篇科普文章、做一次科普講座或接受一次媒體采訪,給中小學生上一門科普課程,需要科學家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
“目前主要靠科學家的興趣和情懷。”“浦東新區未來科學之星培養計劃”科學家進校園項目負責人趙穎在與科學家對接課程時,最常聽到的回復就是,“我很想加入,可惜太忙了”。
的確,科研是科學家的主業,沒有一線前沿的創新,也就失去了高質量科普的源頭活水。每天工作十幾小時是科學家的常態,再要從本就不多的業余時間中騰出精力開發科普課程,確實非常困難。
為此,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想出了“眾籌”的方法來開發科普課件:由所里課題組認領一節課的課件開發,再統一進行標準化。這種“化整為零”再“集腋成裘”的做法,正是為了分散每個課題組的負擔。
這學期,所里開發的“魅力有機化學”系列課程受到區內四所中小學生的追捧。然而,這份來自校園的認可又給團隊帶來了新的煩惱:按照每周一次的授課頻率,有機所需要在本學年中抽調30多名研究生,攜帶相應課件、實驗材料,按時前往學校上課。
有機所科研管理處處長楊慧娜坦言,承擔起這一任務“相當辛苦”。畢竟,研究生除了科研任務還有學習任務,可用來投入科普的時間并不多。面對新近找上門來的學校邀請,她只得婉拒。
從前沿到課堂,知識固化需課件開發服務
由于科學課程師資短缺,地處南匯的吳迅中學原本無力開設科技特色課程。繼去年加入“未來科學之星”項目后,今年他們希望引入更多系列課程。該校副校長丁林華坦言,科學家的人格魅力對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開闊視野很有幫助,學校愿意拿出更多課時。
然而,要將前沿科學知識“固化”成課件并非易事。隨著“雙減”政策落地,面對學校課后服務產生的大量需求,課程由誰開發、誰來上課都成了科學家心中“甜蜜的煩惱”。華師大二附中副校長婁維義認為,目前高校有不少科學家講座進中學,但要把講座內容轉化成一堂課,還要邁過幾道坎。比如,專家教授必須精準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唯此才能定向激發學習興趣。
在楊慧娜看來,科學家若能夠將前沿知識通俗易懂、生動有趣地化為科普文章或課程講義,并設計出配套的簡易演示實驗,已屬不易。至于課程的后續提升與推廣,迫切需要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的支撐。
目前,此類服務還相當匱乏。正是基于滿足學校需求的考慮,浦東新區科協與浦東新區教育局、中科院上海高研院聯手,推出“浦東新區未來科學之星培養計劃”科學家進校園項目,其初衷就是希望搭建起一個科普教育創新聯盟,整合多方資源,協調推動優質科普課程的可持續發展。
“不保證獲獎”,科學探究課應摒棄功利主義
專業高度加上人格魅力,科學家進入中小學課堂,常常被寄予“厚望”——希望他們能夠帶領學生在知名科創競賽中“摘金奪銀”,或者至少進入獲獎榜單。
作為國內太陽能領域的一流專家,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劉正新曾嘗試在一所小學組織科普小隊,讓他們來自己的實驗室做一些可再生能源的實驗與觀察。由于活動純粹出于滿足興趣愛好,無法為孩子在科創比賽中加分,家長參與度有限,最終不了了之。
而當同濟大學環境學院與市十五中學找到劉正新,希望他將南極泰山站同款太陽能發電系統安裝到校園,并進行能源科普課程改造時,他欣然應允。
“這些社會實踐將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他們主動追求科學,而這才是科創學習的正確打開方式。”他認為,拋開功利主義,才能回歸育人的本源,“科學家進課堂,本就不該以強化應試競賽為目的,而是為孩子認識自然與社會,打開一扇窗。”
【編輯:劉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