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轟鳴、挖機頻出,數十名工人正緊張有序地忙碌,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12月9日,“歡樂新海南·奮進自貿港”2021年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海南行采訪團走進位于三亞吉陽區抱坡村這處工地——在建的三亞文化中心,未來這里將成為三亞城市文化“新地標”。
很難想象,眼前這處生機勃發的施工現場一個月前還在征拆階段。今年11月5日隨著最后6棟房屋完成拆除,三亞文化中心項目拆遷工作宣告“收官”,用地內60多棟房屋基本拆除,拆除面積約68344.87平方米,騰空用地102畝。
吉陽區凝心聚力 推動重點項目“加速跑”
當天上午,北京城建集團三亞文化中心項目現場負責人對整個項目規劃、建設進度等進行了全面講解。采訪團在施工現場的展板上看到,三亞文化中心項目由三亞市博物館、三亞市綜合檔案館組成,項目整體設計巧妙,彰顯了三亞的氣候及人文特點。
“三亞市文化中心項目既是海南省2021年重點預備項目,也是三亞2021年十大為民辦實事事項之一,是彌補我市公共文化設施短板的重要舉措。”吉陽區抱坡棚改第一小組組長鄧文旭介紹,為推動重點項目“加速跑”,吉陽區在接到拆遷任務后,凝人心、聚眾力,全力發揮黨員戰斗堡壘作用。
2019年12月,吉陽區抱坡棚改辦啟動三亞文化中心“兩館”項目拆遷工作:召開部署會、制定征拆計劃、統籌指揮征拆……吉陽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人率先垂范,下沉一線,與群眾拉家常做朋友,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打開了征收拆遷新局面。
一年多時間,吉陽區抽調精干力量,組建一線工作團隊;任務分解、責任到人,成立房屋拆遷組,明確時間表和任務圖;指揮部前移,在抱坡村委會設立臨時辦公室,提供材料收集、審核、審計、法律咨詢等一條龍服務,簡化手續、節約時間,為群眾提供方便……抱坡棚改辦辦公室的墻壁上張貼著半墻高的房屋普查現狀圖,因為經過前期嚴密的調查工作,棚改辦勾勒出整個征收房屋普查現狀圖,對房屋情況了如指掌。
“受委屈、吃‘閉門羹’是常事,但大家時刻將責任二字扛在肩上。”抱坡棚改辦辦公室副主任尹初喜是拆遷隊里的“鐵娘子”。她講述,做棚改工作如果離開群眾的參與,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棚改工作人員始終堅持一條原則,相信群眾、發動群眾、讓利群眾。
“因為棚改工作做得細、做得實,三亞文化中心‘兩館’項目征遷才能推進迅速。”青海長云網記者劉羿楠表示,征遷工作是項目推進的先決條件,但也塊難啃的“硬骨頭”,需要棚改干部動之以理、曉之以情去給群眾講政策、講發展。
做群眾工作發揮黨員作用 讓“初心”助力征遷工作
面對這塊“硬骨頭”,三亞市吉陽區抱坡棚改辦圍繞群眾最為關心的問題,將難題關口前移,將問題解決在前端。為說服一戶村民支持棚改,抱坡棚改辦主任唐曉龍深夜不厭其煩地做村民工作;為了啃下拆遷硬骨頭,吉陽區總工會副主席、抱坡棚改辦二片區片區長鄧文旭借2萬元給村民“搬家”……
這樣生動的案例不在少數。有人主動請纓前往一線,有人憑借經驗傳幫帶,有人則利用專長攻破“疑難雜癥”,還有的女干部變身“村姑”頂起半邊天,大家吃在棚改、睡在棚改,把半個家都“搬”到了棚改辦。
聽完工作人員講述的棚改征遷故事,來自黃河新聞網的編輯部主任薛飛表示,棚改辦攻堅克難、迎難而上,與群眾有效溝通,想方設法推進工作,這樣使命感和責任感值得點贊。
其實在硬骨頭面前,這些棚改干部也曾“失落”過。個別干部沒有棚改經驗,面對村民的各種質問有時應對不來,便打了“退堂鼓”;有的干部見遲遲打不開局面,便滋生了消極工作的念頭;還有些干部遇到些困難就產生畏難情緒……面對這些情況,吉陽區積極發揮棚改黨員先鋒隊作用,帶好頭、作表率,激勵干部從消極應戰到沖鋒在前。
“充分尊重民意,才能得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解決征拆工作中的最大難題。”三亞市吉陽區常務副區長蔡曜澤此前在接受記者時說過,棚改工作人員與村民面對面溝通,傾聽村民訴求,收集房屋、人口等信息,根據材料逐一核實,發現信息不對稱時,棚改工作人員會再次上門核實確認。村民有疑惑,會與村民一起現場勘測、多方認證等。
吉陽區委副書記、區長顧浩表示,吉陽區全力以赴,主要負責人率領棚改一線干部為老百姓算大賬、謀大局,助力三亞文化中心項目征拆工作“加速跑”,交上滿意的“吉陽答卷”。
經過一年多時間,項目征遷圓滿完成,為三亞城市重點項目建設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如今,三亞文化中心已順利開工,北京城建集團三亞文化中心項目現場負責人王洋表示,文化項目為人民,該公司將竭盡全力做好項目建設管理工作,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確保項目早日建成并投入運營,更好地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久的將來,這片空地將崛起兩座現代化的建筑——三亞市博物館、三亞市綜合檔案館,它們將成為三亞高質量文化建設的成果,承載起這座城市的未來和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