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2021-12-22 10:48:12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強調,堅持人民至上。“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克敵制勝、戰勝任何困難的法寶。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的利益而奮斗,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同其他政黨的根本區別。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就是為人民服務的。”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黨性和人民性始終是統一的、一致的。
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中華民族面臨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是我們黨百年奮斗歷史的寶貴經驗。
為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而斗爭
鴉片戰爭后,中華民族內憂外患,逐漸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苦難深淵。為了改變被奴役、被欺凌的命運,無數仁人志士前赴后繼,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嘗試種種改造中國社會的方案。這些探索和斗爭,雖然每一次都在一定歷史條件下推動了中國歷史的進步,但都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在國內國際革命形勢的深刻發展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黨的一大旗幟鮮明地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確定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堅持用革命的手段實現這個目標。黨的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闡明中國共產黨是“為無產群眾奮斗的政黨”,強調黨的一切運動都必須深入廣大的群眾中去。這對建黨初期工農運動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形成了工人運動的第一次高潮,促進了農民運動的初步開展。黨的四大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提出了工農聯盟問題,對民主革命的內容做了更完整的概括,為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和工農群眾運動的高漲打下了基礎。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為中國革命探索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井岡山根據地的斗爭是同土地革命分不開的。1928年頒布井岡山《土地法》,廣大貧苦農民分得了土地,從事實中認識到紅軍是為他們的利益而奮斗的,從各方面全力支持紅軍和根據地發展。隨后,土地革命在全國廣泛開展起來,使農村的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廣大農民革命的積極性被極大激發了。土地革命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要內容之一,只有中國共產黨最堅決地領導廣大貧苦農民,向統治了中國社會幾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猛烈開火,幫助廣大農民擺脫壓迫,得到了切實的利益。
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通過《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實行工農兵代表大會制度,各級蘇維埃政府廣泛吸收工農群眾參加政權管理,這一制度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農村革命根據地生機勃勃的景象,同國民黨統治區民不聊生的景象形成鮮明對照,使陷于苦難深淵的中國人民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抗日戰爭時期,黨制定了全面抗戰的路線,充分動員、組織和武裝民眾抗戰,使抗日戰爭成為真正的人民戰爭。延安時期,為了克服困難,根據地通過各方面建設,大大增強了黨同人民的血肉聯系。大生產運動不僅支持了敵后的艱苦抗戰,也培養了廣大干部與群眾同甘共苦、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1945年,毛澤東同志在《論聯合政府》報告中強調,“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從黨的七大開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被寫入了黨章。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區開展了更普遍深入的土地制度改革,1947年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公開舉起了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革命旗幟,到1948年秋,在一億人口的解放區消滅了封建的生產關系。廣大人民的政治覺悟和組織程度空前提高,為人民解放戰爭取得最后的勝利提供了源源不竭的人力和物力資源。解放戰爭中三大戰役的勝利,是人民戰爭的偉大勝利,各解放區人民以無比巨大的熱情,以源源不斷的人力物力給予前線以空前規模的支援。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創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國發展從此開啟了新紀元。
成立新中國,改變一窮二白的面貌
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近代以來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勝利完成,中華民族開始了為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接續奮斗的新征程。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面臨嚴峻考驗,許多困難亟待解決。如何把經濟形勢穩定下來,恢復生產,是當時黨和政府面臨的主要任務。
面對復雜形勢和種種考驗,黨采取一系列積極穩健的政策措施,有條不紊地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鞏固新生人民政權、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工農業生產。1950年公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土改在全國大陸基本完成,標志著在我國延續了幾千年的封建制度的基礎被徹底消滅了。它從根本上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激發了廣大農民的政治熱情和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的迅速恢復和發展,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了道路。
經過全國人民三年多的艱苦奮斗,新中國成立前遭到嚴重破壞的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并有了初步發展。在此基礎上,中共中央決定從1953年開始實行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并提出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即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過渡時期總路線明確地向全國人民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任務。1954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把人民行使當家作主權利的政治制度用根本大法形式確定下來。至1956年底,我國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初步建立起公有制占絕對優勢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經過幾年努力,一個新國家和新社會逐步展現在人們面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制度,符合我國國情,有利于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逐步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提供了根本政治保障,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特點和優勢。
黨的八大前后,開始了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開端。毛澤東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論十大關系》報告,根據國內外新形勢和新任務,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指出建設社會主義必須依靠群眾,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黨的八大提出,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黨和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解決這個矛盾。
遺憾的是,黨的八大形成的正確路線未能完全堅持下去,先后出現“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等錯誤,釀成十年內亂,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消極影響。同時在這一時期,也取得了豐碩的探索成果,涌現出了許多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共產黨員和先進集體,產生了許多有代表性的革命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史冊上留下了光輝篇章。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領導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消滅一切剝削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在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鄧小平同志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后的撥亂反正工作中,指出“我們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很低,遠遠不能滿足人民和國家的需要,這就是我們目前時期的主要矛盾,解決這個主要矛盾就是我們的中心任務”。
為糾正多年來經濟建設指導方針的偏差,1979年黨中央召開會議,決定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我國改革從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轉向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并全面鋪開。黨的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重大命題,成為指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旗幟。大會提出要“使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在提出經濟建設目標的同時,明確提出要努力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體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面性要求。
鄧小平同志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太慢也不是社會主義”。黨的十三大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明確概括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即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1992年,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指出,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判斷姓“社”姓“資”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出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科學發展觀,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強調要堅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極大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
新時代帶領人民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著力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問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在新的歷史方位,面對新的時代要求,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一項原則,強調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我們黨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政治立場,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黨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擺在第一位,全力以赴,取得了抗擊疫情的偉大勝利。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歷史使命。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采取了許多具有原創性、獨特性的重大舉措,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取得了決戰脫貧攻堅的決定性勝利,歷史性地解決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標志著我們黨在團結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實現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夙愿,標志著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圓滿完成,也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新征程。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結底是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在動態中向前發展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齊頭并進。2021年6月,黨中央出臺文件,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以浙江省為改革試點,先在一個省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總結出一些相對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做法,成熟一批,推廣一批,穩中求進、循序漸進,最終惠及全體人民。
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是我們黨領導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到本世紀中葉,我國要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們建設的現代化是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實際的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不能忘記初心和使命。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和使命的歷史,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歷史充分證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我們要毫不動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凝聚起眾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團結帶領人民共同創造歷史偉業。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