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1-12-23 14:55:12
橙色,是“柑橘院士”鄧秀新心中最美的顏色。他畢其一生經營、培育這動人的色彩。
中國橙:四季美 品質佳
冬日時節,在位于北京市北二環外的中國工程院辦公室,鄧秀新院士和記者聊起了現在國內四季可見的柑橘類水果:果凍橙、褚橙、臍橙、砂糖橘、蜜橘、丑橘……
20年前,中國即將加入WTO時,不少人擔憂國產柑橘的前景,因為當時國外柑橘產能優勢明顯。怎么辦?鄧秀新和團隊經過多年攻堅,依靠自主培育和引進示范推廣優良品種,成功破解了難題——
2021年12月5日,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水田壩鄉王家橋村村民在對臍橙進行裝車(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鄭家裕攝)
產量和出口顯著增加。如今,我國每年柑橘產量由1000萬噸增長到5000多萬噸,出口由20多萬噸增加到120余萬噸。很多南方山區、庫區和革命老區依靠柑橘產業脫貧致富。
形成了“兩縱三橫”的優勢產業帶。“兩縱”:以中熟的寬皮橘為主的鄂西湘西柑橘帶;以寬皮橘和柚子為主的浙閩粵東柑橘帶。“三橫”:以晚熟柑橘為主的長江上中游柑橘帶;以臍橙為主的贛南、湘南和桂北柑橘帶;以早熟和晚熟的寬皮橘為主的西江流域柑橘帶。
四季均有鮮果上市。柑橘由原來的9月至次年1月上市,延伸為7月底到第二年的6月上市。
種類多、品質好。目前我國栽培面積萬畝以上的品種近70個,涉及柑、橘、橙、柚、金柑、檸檬等多種類型。通過品種更新換代、完熟采收、留樹保鮮、覆膜晚采、交替結果,以及完善采后保鮮技術及分選包裝等技術,品質顯著提升。
……
2017年11月19日,鄧秀新院士(后左一)帶領孩子們在柑橘科研基地參觀。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小果實:核心硬 版圖新
上世紀80年代以來,鄧秀新和團隊在生物技術和品種改良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方面,建立起完整的細胞工程技術體系,創立了無核柑橘品種培育的新技術途徑,并培育出商業化無核品種“華柚二號”。通過建立生物育種方法,走出了改良柑橘品質、實現無籽化新路。如今,一批我國地方良種正通過這個途徑,進入改良軌道。
另一方面,完成了首例柑橘基因組測序和8個不同柑橘類型的基因組測序,并克隆了控制多胚性狀的關鍵基因,解析了控制柑橘紅色的多個基因,發掘和創制了播種當年開花結果的柑橘模式材料,并建立遺傳轉化體系,為中國柑橘進入設計育種時代奠定了基礎。
同時,他和團隊重視常規育種技術,與相關單位合作選育了“華柑二號”優質椪柑、“華柑四號”無籽椪柑、早熟臍橙“早紅”、有特殊香味晚熟臍橙“宗橙”等10多個新品種。
隨著中國柑橘基礎研究等領域逐漸上升到世界第一方陣前列,橙色在中國的版圖上逐漸擴大,春夏秋冬呈現出明亮的風景。而且,國產柑橘果肉細、味香甜、果核少、外觀好,鄧秀新感到欣慰。
2021年3月,村民在重慶渝北區大盛鎮青龍村現代化果園采摘鮮果。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大心愿:強產業 富百姓
這些年,鄧秀新更多時間是走出實驗室,在山間果園調研。
在贛南的果園,中老年婦女用籮筐挑著臍橙下山的情景讓他難忘。
“下山坡陡,泥路難走,一畝地產5千多斤臍橙,她們要挑多少趟……”鄧秀新感嘆地說。
一次在湖北秭歸留樹保鮮技術培訓現場,一個70多歲的老農聚精會神地聽講。
“我很高興老人愿意聽,另一方面憂慮,老人的歲數比我還大,而且現場基本都是中老年人,沒有年輕人參與,未來我們的果園怎么辦?”鄧秀新感到,必須加快發展輕簡化栽培和果園機械化。
如今,果園肥水一體化技術在四川、重慶、廣西等地大范圍推廣;山地果園單軌道運輸機械在湖北秭歸等地開始普及。
2021年10月8日,湖北省丹江口市習家店鎮村民在收獲柑橘。新華社發(裴建丹攝)
在鄧秀新的倡導下,經過10多年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已有29名柑橘領域崗位科學家,擁有30個柑橘綜合試驗站。全國柑橘研究人員700余人,形成了從資源品種到產后處理與加工的完整技術研發體系。
為了讓產業惠及更多人,鄧秀新在各產地調研時,都會大力推動發展初加工,促進商品化處理,分級包裝進入市場,延伸產業鏈,加強產銷對接和發展電商銷售。
“40年來,我們只做了柑橘這一件事。”鄧秀新說。讓橙色更美麗,讓四季更明亮,讓百姓更喜悅,是他最大的心愿。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