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論壇網
2021-12-28 16:58:12
盡管2021年我國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但是經濟發展仍取得了巨大成就。經濟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居于前列,就業得以改善,居民收入提高較快,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質量效益持續提升,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總結當前經濟發展成績的基礎上,精準指出了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和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并作出了一系列“穩增長”的政策部署。由于體制性、結構性問題的存在和國際環境的快速變化,我國當前穩增長難度加大。如何穩住經濟增長又不帶來新的結構性問題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我國經濟工作規律和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進行了深入總結和分析,這些規律性的認識能夠幫助有效化解深層次矛盾,真正實現“穩中求進”。
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2021年宏觀經濟運行的一條主線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總體復蘇進程的延續。在復蘇不同階段動能的延續和變化中,由于面臨國際國內多重沖擊,造成延續動力不足,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和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和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以及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明年經濟工作的方向。穩增長是實現現代化和回應以人民為中心的現實需要。面對現代化新征程,只有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才能從容化解新挑戰,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的就業和生活,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穩增長還是明年召開黨的二十大的有力保障。要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才能為黨的二十大的勝利召開創造良好氛圍。穩增長更是國際競爭的需要。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疊加,國際競爭環境日益復雜,只有穩定經濟增長,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獲得優勢。
首先,在穩增長中,我們要樹立信心。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面對疫情沖擊,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能夠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進一步顯示出了我國國內雄厚的物質資源基礎、人力資源基礎、產業鏈韌性、國內市場優勢,特別是進一步彰顯了我國的制度優勢。基本面因素構成了我國經濟基本盤,雖然當前形勢下我國經濟會面臨一些壓力,但是不會出現無序下滑。
其次,穩增長的關鍵原則是要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穩住中國經濟基本盤、把握好自身發展方向,是應對國際風云變幻的有效方式。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更需要從自身出發,不斷做強經濟基礎,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同時堅持多邊主義,主動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鐵還需自身硬”,化解經濟發展中的困難,需要從自身優勢出發,用好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最終做大做強國內經濟。
最后,穩增長要打好政策組合拳。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微觀政策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結構政策要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科技政策要扎實落地、改革開放政策要激活發展動力、區域政策要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社會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線。
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中國經濟基本面和有效的政策組合拳必將構成中國經濟的強勁動力,能夠有效穩住經濟增速。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我國當前面臨經濟下行壓力的深層次原因之一在于疫情后經濟復蘇的動力不足,尤其是由于歐美供需缺口,我國出口大幅度上升很好地支撐了疫后復蘇,但是新動能還不充分。這是因為我國經濟存在的體制性、結構性問題所致。只有真正解決這些深層次問題,中國經濟才能走出深度依賴原有動能延續的格局,轉向科技創新等新動能。要解決這些體制性、結構性問題,關鍵在于對經濟工作規律和重大問題的認識,只有深刻認識規律、把握規律,才能破解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問題,才不會陷于被動式穩增長,從而行穩致遠,實現高質量發展。
深化對經濟工作規律的認識保障經濟穩定增長
我國當前穩增長的難度遠遠不是過去可比的,“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環境愈發復雜。長期發展中積累了一些問題,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等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凸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加速推進了世界格局的轉換,國際國內挑戰和風險加大。在新的環境下穩增長,要確保穩定正確的方向,在穩中求進,不能簡單為求穩而妨礙未來前進。這就要求在穩增長中,必須把握好經濟工作規律,以便劈波斬浪。
必須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沉著應對重大挑戰,步調一致向前進。經濟結構性問題凸顯和需求收縮、供給沖擊和預期轉弱齊聚使得中國經濟發展面對多重壓力。如果各利益主體都僅從自身出發,采取符合單個主體的合理行動,結果很可能產生“合成謬誤”,疊加產生更大的問題,最終導致局面更加復雜。這就類似在發生重大危險的時候,如果人們各行其是,往往容易導致“踩踏”等群體性事件。越是面對重大挑戰,越是需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從全國大局和現代化建設目標出發考量各種政策。只有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才能保證政策協調配合有序,才能跳脫出局部“小算盤”。為此,首先要深入學習和領會黨中央的精神,全面認識我國經濟大局,看到地方工作在大局中的切入點。其次要將中央的政策精神與本地實際相結合,而不是僵化理解,“一刀切”執行,更不能陽奉陰違,空喊口號,不作為不擔當。最后要積極深入經濟工作一線,調查研究,創造性解決地方經濟發展中的實際問題。
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黨的基本路線的要求,推動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要求我們必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下好中國發展這盤大棋。并不能因為看到經濟總量持續高增長,就認為我國已經不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還將長期存在,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還亟需滿足。新發展階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一個階段,仍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要明確的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以人民為中心并不矛盾。經濟建設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為了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只有經濟發展了,人民才有獲得感。更要明確的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是盲目追求高速度。破解經濟結構性問題和多重壓力,需要一定的速度,更需要聚焦高質量發展,保證發展質量,這樣才能塑造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持久動力。如果只是簡單為了穩增長而采用政策放水方式拖延問題,那么長期拖延后,小問題變成大問題,總量問題變成結構問題,將會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更大的負擔。
必須堅持穩中求進,調整政策和推動改革要把握好時、度、效,堅持先立后破、穩扎穩打。隨著經濟發展,必然存在著新舊動能轉換,結構失衡等問題。經濟發展就是從失衡到平衡,再到失衡和平衡的螺旋式上升過程。在這樣一個動態平衡過程中,調整政策和推動改革要把握好時、度、效,堅持雪中送炭,而不是火上澆油。在市場經濟中,自發的經濟調整往往會采取“創造性毀滅”的方式。例如,當某項新技術產生時,往往會帶來大量人員失業、固定資產貶值、舊行業消失等問題,嚴重的甚至可能在短時間內產生較大的經濟下行。在多種經濟壓力并存的情況下,我們需要穩字當頭。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就要先立后破,通過發展推動調整,而不能簡單打破原有格局,產生動能轉換的真空期,造成更嚴重的經濟問題。
必須加強統籌協調,堅持系統觀念。經濟發展不平衡和多重經濟壓力要求在化解問題、出臺政策的時候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堅持系統思維。面對中國經濟復雜的局面,要具備“木桶思維”補短板,穩住底線,保障安全,也要積極鍛造長板,打造“撒手锏”。各部委和各地方在出臺穩增長政策的時候,需要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保有大局意識,充分考慮協同效應,打好政策組合拳,而不能相互掣肘。
深化對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認識引領前進方向
深刻認識新發展環境下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一方面可以統一思想,更好地穩定市場主體預期,另一方面把握好重大問題,才能更好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實踐途徑。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理解共同富裕要從社會主義本質出發,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情況出發。當前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占總人口比重不高,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而實現共同富裕,關鍵是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在我國高收入群體占比很低的情況下,實現這個目標關鍵在于促進低收入群體進入中等收入群體。而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還是要以發展實現“富裕”,首要任務是提高人民群眾的收入。這種發展必須是高質量的包容式發展,在發展的基礎上,通過收入分配等政策進一步分好“蛋糕”,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要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市場經濟必然存在資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為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偉大創造,不是消滅資本,而是通過約束和正向激勵,將資本納入推動中國發展的進程中。對于資本的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分析了資本運動的一般規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分析了各種經濟新情況。我們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規律。資本在利潤的推動下,有無限擴張的內在動力,這帶來了科技進步和生產發展。同時,以貨幣為單純的追逐目標,資本也逐步將一切泛商品化,以消費主義塑造各種“偽精致”,以壟斷等手段進行各種掠奪,試圖將一切社會秩序納入貨幣邏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借助資本的創新動力,也要約束其掠奪性。這要求我國經濟發展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當前,社會上有很多對資本的爭論,甚至有極端觀點認為,對金融、互聯網平臺、教培行業和房地產的治理就是要限制民營經濟、消滅資本。“兩個毫不動搖”明確駁斥了這種觀點。為資本設置“紅綠燈”,明確了資本的“有為”和“不可為”,這有助于化解社會上對資本的各種爭論,尤其為民營企業吃下了定心丸。民營企業是中國經濟重要的活力源泉,在“兩個毫不動搖”的基礎上,將通過“紅綠燈”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活力。
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初級產品供給保障。面對各項重大挑戰,底線是保障經濟安全。我國高質量發展需要在發展和安全中實現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經濟安全的基礎是保障各類初級產品供給。今年以來,能源、糧食等商品價格在全球都出現了較大漲幅,給很多國家帶來了重大沖擊。這背后有全球變暖和各種極端天氣的影響,有能源轉型帶來的投資不足,有供應鏈沖擊導致的供給不暢等多種原因。面對復雜的成因,我國需要整合資源,在國際上構建能源資源多元供給,打通國際國內物流網,在國內踐行節約、綠色發展理念,推動國內資源勘探、加工生產和高效利用,筑牢糧食安全底線。
要正確認識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隨著經濟關系中的聯系日益復雜,風險具有很大的隱蔽性和放大性。例如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僅僅是雷曼兄弟的倒閉就引起了全球流動性枯竭。面對復雜局面,我們不能因為怕風險就不發展,甚至完全“躺平”,而是要時刻繃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這根神經。一方面,各主體要牢牢把握自身發展底線,以制度建設和能力建設為基礎,預防新增風險。另一方面,對于存量風險,要精準施策,不能盲目“一刀切”。
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全球變暖是人類共同面對的重大問題,也是宏觀經濟發展面臨的重大風險。碳達峰和碳中和是中國發展的必由之路。通過調整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我國可以實現碳達峰,但是只有在綠色技術的支持下,才能夠真正實現碳中和。這要求我們一方面要積極推進結構調整,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行綠色技術。在能源結構調整中,控制煤炭消耗是無法規避的選擇。2020年,煤炭、石油、天然氣作為能源燃燒產生了我國92%的二氧化碳。其中,煤炭作為能源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占比超過七成。面對碳達峰、碳中和時間緊任務重的現狀,更要沉下心積極穩妥推進,不能將長期問題短期化,寄希望畢其功于一役,盲目壓減煤炭等傳統能源。“一刀切”和“運動式”的減排,只會導致中國經濟面對更大的成本沖擊。未來,需要在發展中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要實現發展紅利和綠色紅利的“雙重紅利”。這就要求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協調有序推進,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加快形成減污降碳的激勵約束機制,防止簡單層層分解。
穩增長關鍵在落實
深化認識將會助力實踐。當前的中國經濟面臨著疫情帶來的周期性沖擊、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國際異常復雜的競爭環境等嚴峻挑戰,對經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化對于經濟工作規律和重大問題的認識,將有助于更好地管理經濟,有利于各地區各部門真正落實好“穩增長”這一核心任務。
在深化認識的基礎上,更需要主動發力,落實在行動上。“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穩增長需要深化認識,更要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會議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各級領導干部要落實到行動上,體現到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實際行動上,體現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上,體現到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奉獻的實際行動上。
提升各地區各部門責任感,加快構建正向激勵機制,推動中央部署落在實處。近年來一些領導干部以會議落實會議,以口號落實精神,甚至出現“躺平”等極端現象,非常不利于工作的推進。要實現經濟穩中求進,關鍵在于各地區各部門積極推動相關政策有效落地。只有政策直達市場主體,激活市場活力,才能將中央的部署化為經濟發展的動能。這就要求各地區各部門一定要提升工作的責任感,不忘初心,牢記以人民為中心,積極推動工作。同時,要加快構建正向激勵機制,讓廣大領導干部更有積極性、更有創造性、更有開拓精神,肯干實干,促進經濟平穩高質量發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