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正義網-首頁-即時新聞
2022-01-02 14:06:01
編者按: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這一年多項重大教育政策落地實施。日前,光明日報教育部聯合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平面媒體中心,在10億字詞語料技術抓取基礎上,遴選出“2021年度十大教育熱詞”。讓我們從這些熱詞里,尋找發展高質量教育的難忘足跡。
1 【黨史學習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一年來,全國各級各類學校把握好教師和學生兩個群體,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大力挖掘紅色教育資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等教材投入使用,大力推進黨史黨建學科建設等不斷完善,引導廣大學生聽黨話、跟黨走。
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一聲聲響亮的“請黨放心,強國有我”,到以張桂梅、吳蓉瑾、王紅旭、劉永坦等“時代楷模”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教師典型競相涌現,廣大師生在新的征程上賡續紅色血脈,接續奮斗。
專家點評
用黨的歷史經驗滋養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就必須用黨的奮斗成就堅定青少年的理想信念,用黨的歷史經驗滋養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黨史學習教育有利于推動教育界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廣大青少年聽黨話、跟黨走;有利于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用黨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人,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激勵人,培養造就大批堪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有利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道路,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發揮教育塑造未來的基礎性作用;有利于引導青少年深刻認識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并且從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中汲取力量,進一步弄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讓廣大青少年理解他們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的一代人,成為自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
(作者:韓震,系黨史學習教育中央宣講團成員、北京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
2 【雙減】
近些年,校外培訓熱加劇社會教育焦慮,為持續規范校外培訓,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小學生減負工作,中央領導同志多次就校外培訓治理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明確要求。2021年7月,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明確工作目標: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作業布置更加科學合理,學校課后服務基本滿足需要,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校外培訓機構全面規范。
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并會同有關方面擬定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相關標準和制度,同時對加強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管理作出部署。教育部相關數據顯示,97.3%的家長對雙減后學校提質增效的變化表示滿意。
專家點評
“雙減”政策效應正顯現
各地貫徹落實部署,在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大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同時,堅持從嚴治理、全面規范校外培訓行為,“雙減”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一方面,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面推出了“5+2”課后服務,使得“作業不離校、應考不操練、提質靠學校”成為新常態,學生校內作業負擔顯著減輕;另一方面,隨著義務教育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總量的壓減、培訓時段的規范和收費價格的管治,廣大中小學生參加校外培訓的頻次和強度隨之明顯減低,家長的經濟負擔和精力負擔也相應地回歸到了一個比較合理的水平。因而,“雙減”政策也得到了社會各方面的理解、擁護和支持。
隨著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建設的不斷推進,特別是當教育評價方式得以全面優化,廣大家長的教育焦慮也將獲得有效紓解,教育生態及育人環境也必然會變得更加健康、和諧和可持續。
(作者:董圣足,系上海教科院終身教育研究所所長)
3 【華坪女高】
2008年,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云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開學。這所名不見經傳的學校被人們認識熟知,正是由于它的創辦者“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校長。華坪女高也正是張桂梅理想的承接——在這里,近2000名女孩圓夢大學,她堅信:我們女高的學生,會頂起一片天!
2021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代表,真正把為學為事為人統一起來,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今天,以張桂梅、黃大年老師為代表的教師堅守三尺講臺,正在用愛心和智慧點亮更多學生的人生夢想,讓他們看見更廣闊的世界,更好的自己。
專家點評
“為黨育人 為國育才”的行為示范
今天的華坪女高,不僅是山區女生未來發展的夢工廠,還是“張桂梅式好校長”教育情懷的結晶體,更是扎根中國大地好教師群體教育智慧的集結地。讓每位學生都能透過教育看到人生的希望,讓每位學生即使在失意時也要懂得堅持,張桂梅校長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但卻做到了教育承諾的這一切,這是張桂梅的教育魅力所在,也是每位教師的所求。
關注孩子們的學習、成長和未來,讓一千八百多位孩子走出高山奔向祖國的四面八方,這是華坪女高教師群體集體打造的教育豐碑,也正是一千七百多萬人民教師腳踏實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行為示范。
(作者:周彬,系華東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授、院長)
4 【教育督導問責】
2021年9月1日,新中國歷史上首次出臺的《教育督導問責辦法》(以下簡稱《問責辦法》)開始實施,從制度上確立起了教育督導的權威性和有效性。《問責辦法》從“問誰的責”“誰來問責”“問什么責”“怎么問責”四個方面對教育督導問責作出了系統制度設計,實現了教育督導與教育執法、紀檢監察的聯動。
專家點評
讓教育督導“長牙齒”
十次督導,不如一次問責。有些地方存在著“一團和氣”的傾向,督是督了,導也導了,但一些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卻久拖不決、屢改屢范。這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把問責的板子打下去,沒人承擔責任。
教育督導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教育制度,也是現代教育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問責辦法》不是對原有問責工作的小修小補,而是將問責置于督導體制機制改革中進行整體性、系統性設計,形成了一級督一級的問責模式,覆蓋了政府部門、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督導工作人員等對象,涵蓋了法律法規黨紀主要方面以及督政督學評估監測主要內容,設計了不同問責對象的問責方式,列出了從重問責情形,切實提高了教育督導的責任層級,形成了齊抓共管的格局。
(作者:楊志成,系國家督學、首都師范大學副校長)
5 【國家助學貸款】
2021年9月,財政部、教育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自今年秋季學期起,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學生每人每年申請貸款額度由不超過8000元提高至不超過1.2萬元;全日制研究生則由不超過1.2萬元提高至不超過1.6萬元。《通知》還擴大了貸款使用范圍,可用于彌補日常生活費。
專家點評
確保順利入學、安心就學
國家助學貸款政策自1999年開始實施,到2020年底已累計發放助學貸款超3000億元,共資助超過1500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為支持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發揮了重要作用。貸款最高額度多次調整,以本專科生額度為例,2002年是6000元,2014年是8000元,2021年調到1.2萬元。疫情和自然災害是這次額度調整的重要背景。
國家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教育部多次要求各地各高校做到五個“確保”,保障每一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特別是受洪澇災害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學生都能順利入學、安心就學。同時,隨著助學貸款管理機制的逐漸健全,貸款的便利化程度在不斷提高。原本助學貸款只能用來抵扣學費和住宿費,經《通知》調整后,抵扣完超出部分可彌補日常生活費。此外,學生可以自主選擇生源地或校園地貸款,已辦理貸款學生也可享受新政策紅利。
(作者:秦冠英,系對外經貿大學教育與開放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6 【教育優質均衡】
這一年,“好學區”不再是優質教育資源的“銅墻鐵壁”;《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直指部分“公參民”學校掐尖招生、畸形“擇校熱”;學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提升計劃發布,幼兒園將更普惠廉價,縣中“塌方”將得到遏制;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意見印發,優化布局、增強區域服務能力上升為國家層面戰略。
截至2020年底,全國已有96.8%的縣(市、區)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2021年11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通知,經過3到5年的努力,探索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實現路徑和有效舉措。
專家點評
追求有質量的教育公平
從基本普及、全面普及和免費、基本均衡,再到優質均衡,體現了改革開放以來從教育機會平等到追求有質量的教育公平一步一個腳印不斷跨越的清晰路徑。《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全面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這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內在要求,是建設高水平均等化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關鍵舉措,也是從根本上化解“擇校熱”、緩解教育焦慮、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戰略選擇。推動學校結對幫扶、集團化發展,實行劃片就近入學、“公民同招”,實行市域統籌、推動城鄉一體,實行教師縣管校聘和教師校長流動,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向轄區內初中分配等等,是推動基本均衡的重要舉措。在推動優質均衡的過程中,需要總結經驗和不足,完善有機銜接的制度體系,打造政策升級版。各級政府都要堅決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保證教育資源投入,并適應城鎮化新趨勢,科學規劃教育資源布局,為保證每一名適齡兒童接受平等優質義務教育的權利而不懈努力。
(作者:王烽,系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綜合研究部主任)
7 【職教本科】
2021年4月12日至13日,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在京召開。會議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10月12日,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技能型社會,弘揚工匠精神,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目前,正式設立的職教本科學校已有32所,招生規模3.8萬人。人社部也明確提出,切實維護、保障職業院校畢業生參加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的合法權益和平等競爭機會。
專家點評
引領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職業本科教育,打破了長久以來職業教育止步于專科層次的天花板,成為引領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變量。
發展職業本科教育是適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產業轉型升級和勞動力需求結構變化的迫切要求,也是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關鍵環節。職業本科教育既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職業教育的高層次。
穩步發展職業本科,給廣大職業院校帶來了奮進的新希望。相關學校要準確把握職業本科教育的辦學定位,科學制訂本科職業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積極打造勝任教學、善于解決復雜技術難題的高水平“雙師型”團隊,切實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著力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持。
(作者:王振洪,系浙江現代職業教育研究中心首席專家、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8 【科教融合育人】
2021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干意見》。會議強調,辦好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必須扎根中國大地,辦出中國特色。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牢牢抓住人才培養這個關鍵,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堅持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優化學科專業和人才培養布局,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深化科教融合育人,為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撐。
專家點評
科教融合體現時代呼喚
科教融合之熱是時代的反映,體現著培養時代新人和扎根大地辦學的探索,折射著社會對大學的期盼。新一輪科技革命蓄勢待發,中美戰略博弈加劇,創新是發展新動能,大學的社會作用日益增強。科教融合成為大學重要的辦學思想,教師在研究中培養學生,學生直接參與科技活動。大學模式開始變革,通過解決原始創新、關鍵核心技術、區域產業需求等問題服務國家建設;教育理念開始變化,教學、科研、服務同頻共振,按匹配差異形成大學自身特色。在解決問題中創新、在創新實踐中育人成為常態,以問題為導向的交叉學科、新興學科不斷涌現,大學與科研院所的融通頻繁發生。大學優質豐富的學術資源正不斷轉化為育人優勢,真正實現按發明創造規律培養創新人才。
(作者:馬陸亭,系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
9 【藝體高考改革】
2021年,藝體考試招生迎來重大改革:擴大省考國考范圍、改變“重專業輕文化”傾向、保證招考公平公正成為改革的方向。9月,黑龍江、甘肅等7個省份公布“新高考”改革方案,這意味著我國第四批高考綜合改革正式啟動。至此,全國已有21個省(市、區)啟動了高考綜合改革。
專家點評
以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高考改革歷來承載國家的主流價值觀和公平公正為核心的價值追求。藝體高考內容形式特殊,考生人數年有百萬之巨,其改革牽動百萬家庭、千萬家長的期盼,關系到高考改革的成敗。
通過突出問題導向,強化統考和減少校考、嚴格招生程序,著力解決少數學生文化成績、藝體專業水平偏低,個別高校考試組織不規范、在校管理不嚴格等問題;通過完善評價機制,維護和增強統考在人才選拔培養中的核心地位,使之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助力人才全面發展。包括藝體招生改革在內的高考改革,尊重教育和考試發展規律,正穩步推進,從而提高人才選拔的公平性和科學性,促進學生全面成長成才。
(作者:胡向東,系華中師范大學測量與評價研究中心主任)
10 【家庭教育促進法】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021年10月23日,家庭教育促進法由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該法從法律層面對家庭教育相關內容作出規定,使家庭教育從“家事”上升為“國事”。這是我國首次為家庭教育專門立法,用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家庭教育地位,促進家庭教育科學實施。
專家點評
家庭教育走向法治化、規范化
隨著時代的發展,家長養育子女有了更高的目標,也遇到了更多的困境。例如,教育內卷給家庭帶來很大壓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問題頻出,網絡使用、法治意識、生活方式、職業規劃、品德教育、人格健全等一系列矛盾讓很多家長束手無策。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出臺,正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家庭教育方法的科學化以及家庭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所以,家庭教育不再是家務事,而是從家事變成了國事。
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出臺,標志著黨和國家積極主動地承擔了家庭教育的國家責任,從各級政府到企事業單位,從群團組織到校外機構,都要在家庭教育領域履職履責、盡職盡責,這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然之路。這一法律的出臺,從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的大局出發,促進家庭教育走向法治化、規范化、科學化的道路。
(作者:孫宏艷,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