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晚報
2022-01-19 15:29:01
原標題:小心!商場門口那個攝像頭,作用或許不只“統計客流”
來源:北京晚報
銷售人員說,門口那個攝像頭,只是在“統計客流”
咱的臉可能被“賣”了
在某些商場、店鋪,通過安裝帶有人臉識別功能的攝像頭,采集進店顧客人臉信息,已不是秘密。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人臉識別技術公司雖然嘴上說已停止該業務,但買賣人臉照片的生意他們還在干著。
現狀
產品不難找 2000元一套
在搜索引擎或電商平臺輸入“人臉識別攝像頭”“門店人臉系統”,很快能找到多個提供此類產品的公司頁面。
“門店人臉識別,新零售系統解決方案,客流統計數據。”一家企業在推廣頁面中如此宣稱產品。記者聯系上該企業客服,咨詢購買能夠分析顧客人臉和個人信息的攝像頭,其回應去年開始公司便不再涉足此類業務。
與此同時,也有個別公司仍在出售帶有人臉識別功能的攝像頭,但工作人員表示設備只是用來輔助統計客流,不會過多采集顧客信息。“AI人臉識別,準確識別率超99.99%,精準識別人臉信息……”深圳一家科技公司的官網上,該廣告占據了主要頁面。頁面介紹,人臉識別客流統計系統可運用于商業綜合體、圖書館、小區等場景。記者聯系公司負責人,其表示目前帶人臉識別功能的攝像頭,屬于公司客流統計管理系統的一部分。
“攝像頭200萬像素,支持復雜環境下的人臉抓拍,支持最多同時32個人臉檢測。”該負責人說,系統要完成搭建,除了在店內適當位置安裝攝像頭之外,還需要能存儲數據的云平臺。“如果都在我這里購買,平均下來每個攝像頭也就2000多元錢,施工費用你自己出。”
隱患
數據可自管 買賣風險大
那么,購買輔助客流統計的人臉識別攝像頭,能獲得什么信息?是不是僅用于客流統計,就沒有風險了?
一名行業人士介紹,此前一些商場或門店使用的人臉識別拍攝系統,主要是通過拍攝顧客面部來識別、采集和分析顧客信息。而現在,則主要變為了以“撞線”統計客流,“比如輔助統計系統,在門店地面畫一條線。只要有顧客進店,就能‘碰’到橫線,于是客流統計就會記錄下來……”
盡管相關企業宣稱攝像頭不在后臺顯示人臉信息,但其實只要顧客進店,安裝好的攝像頭就可以拍攝到每一位顧客的面部信息。而拍攝下來的人臉,究竟存儲在了哪里、是否會脫敏處理,被設備采集的顧客完全無法控制。相反,在這背后,買賣人臉信息數據的灰色市場一直都在。
一家名為“數據標注共享”的聊天群中,就有人出售人臉照片。“我們專門是做人工智能人臉面部數據采集的,都是固定拍攝。”一名賣家表示,其手中有3000人左右的面部圖片,主要是在大專院校采集學生數據時留下的,“要的話20元一個人。”該名賣家表示,他們采集的人臉數據相比其他設備采集的人臉更好,“每個人有20張圖片、5段視頻,AI測試這樣的全方位的采集,好得多。”
這樣的人臉數據買賣并非個例,此前也有媒體報道,在某些網絡交易平臺上,只要花2元錢就能買到上千張人臉照片,而5000多張人臉照片標價不到10元。
說法
安裝攝像頭須明確告知
“攝像頭有很多種類別。一般來說,要在公共場所安裝攝像頭,是必須出于維護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才去設置的。”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朱巍說,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在公共場所安裝圖像采集、個人身份識別設備,應當為維護公共安全所必需,遵守國家有關規定,并設置顯著的提示標識。所收集的個人圖像、身份識別信息只能用于維護公共安全的目的,不得用于其他目的;取得個人單獨同意的除外。
朱巍同時介紹,《個人信息保護法》第五條規定,處理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和誠信原則,不得通過誤導、欺詐、脅迫等方式處理個人信息。因此,相關方面必須在顯眼處明確告知消費者安裝了攝像頭。
朱巍認為,即使客流統計的攝像頭是在去標識化的情況下拍攝,也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因為從功能上來講,所有的人臉、表情等等,都是可以記錄和獲取的。而商場、商家拿這些拍攝到的顧客畫面去做什么,是不是真如其所說不會侵犯隱私,是無法掌控的。”他提示,在公共場所安裝攝像頭不能任性,更不能把拍攝到的內容拿去做不法使用或分析。本報記者 李松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