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就第二輪“雙一流”建設有關情況答記者問

來源:新華網

作者:

2022-02-14 17:03:02

日前,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以下簡稱三部委)印發《關于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1. 制定出臺《若干意見》的背景是什么?

答:“雙一流”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高等教育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對“雙一流”的戰略目標、戰略部署、戰略路徑進行了系統化深刻闡述。2021年1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若干意見》。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對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使命新要求,“雙一流”建設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引領性、標志性工程,必須突出培養一流人才、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爭創世界一流的導向,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統籌推進、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首輪“雙一流”建設從2016年到2020年實施以來,各項工作有力推進,改革發展成效明顯,推動高等教育強國建設邁上新的歷史起點,但仍然存在高層次創新人才供給能力不足、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不夠精準、資源配置亟待優化等問題。進入新發展階段,“雙一流”建設要更加突出重點,聚焦難點,注重內涵建設、特色建設和高質量建設。

  2. 《若干意見》的指導思想和總體考慮是什么?

答:2015年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是推進“雙一流”建設的綱領性文件,每個建設周期都需要圍繞總體建設目標和階段性要求,深入重點地推進工作。《若干意見》是面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開啟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加快邁向教育現代化和高等教育強國的新部署。《若干意見》明確了“雙一流”建設的新方位、新使命、新要求,強調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關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標2030年更多的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以及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人才強國的目標,更加突出“雙一流”建設培養一流人才、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爭創世界一流的導向,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統籌推進、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在關鍵核心領域加快培養戰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有力支撐。深入推進新時期“雙一流”建設要牢牢抓住人才培養這個關鍵,對接和加快培養國家急需學科領域的高層次創新人才和工程領軍人才,建設卓越工程師隊伍,服務科技自立自強和原始創新突破,優化支撐創新驅動發展的學科專業布局,加快在更多領域方向沖擊世界一流前列。

  3. 如何評價首輪“雙一流”建設的整體進展?

答:“雙一流”建設是長期推進、不斷深入的內涵建設過程,要堅持遵循規律、久久為功。首輪建設期間,各建設高校積極落實主體責任,在傳承創新基礎上,首輪建設總體實現階段性目標。一是黨對高校的領導全面加強。建設高校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大力構建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協同機制,師生思想政治素質持續向上向好,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思想基礎更加牢固。二是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進展顯著。師資隊伍結構持續改善,優秀人才和創新團隊不斷涌現,吸引了一批世界一流科學家和學科領軍人才,涌現了一批教書育人先進典范。三是服務國家需求的高層次人才培養能力持續提升。人才培養規模穩步擴大、結構不斷優化,選拔機制持續創新,拔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深入推進,科教協同、產教協同育人模式持續完善,國家關鍵領域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力度不斷增強。四是服務國家科技自立自強能力進一步提高。在量子科學、催化化學、凝聚態物理等一些關鍵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產生了若干重要原創性成果,解決“卡脖子”問題涉及的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作出重要貢獻,戰略科技領域前瞻布局進一步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加快發展。五是哲學社會科學主力軍作用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全面加強,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建設和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優秀文化傳承與創新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六是對外交流合作水平不斷提升。高水平人才培養和科研合作項目明顯增長,學術交流更加深入,學術影響力和留學吸引力進一步提升。七是內部治理結構持續完善。建設高校持續優化管理體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多維評價體系、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建設活力進一步激發。八是示范帶動區域高等教育新發展。各地以“雙一流”建設為引領,地方高水平大學和優勢特色學科建設體系不斷完善,為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提供了有力支撐。

我們既要充分肯定首輪建設取得的階段性成績,也要充分認識到“雙一流”建設進展成效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還不相匹配,同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相比還有不小差距。第二輪建設中,要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戰略定位,著力解決“雙一流”建設中仍然存在的突出問題,深入推進新階段“雙一流”建設。

  4. 第二輪“雙一流”建設任務的重點是什么?

答:第二輪建設要繼續貫徹落實《總體方案》等文件精神,全面推進建設與改革任務的落地見效,堅持問題與成果導向,將著力以下方面工作:一是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體制機制,強化建設高校主體責任和責任落實,落實和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注重權責匹配、放管相濟,積極營造專心育人、潛心治學的體制機制環境;二是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牢固確立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完善強化教師教書育人職責的機制,發揮“雙一流”建設高校在培養急需高層次人才、基礎研究人才中的主力軍作用,培養卓越工程師和高水平復合型工科人才,積極服務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三是堅持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加大力度優化學科專業和人才培養布局,率先推進學科專業調整,夯實基礎學科建設,加強應用學科與行業產業、區域發展的對接聯動,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建設,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四是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堅持引育并舉匯聚優秀人才,完善創新團隊建設機制,穩定支持具有創新潛力的青年人才培育培養;五是深化科教融合,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深入推進“高等學校基礎研究珠峰計劃”,加強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攻關,集中力量開展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和聯合科研,加強重大科研平臺協同對接,服務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六是提升國際合作交流水平,探索與世界高水平大學雙向交流的留學支持新機制,提升人才培養國際競爭力,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絡,主動承擔涉及人類生存發展共性問題的教育發展和科研攻關任務;七是優化管理評價機制,完善建設成效監測評價體系,探索分類評價與國際同行評議,構建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反映內涵發展和特色發展的多元多維成效評價體系,優化以需求為導向、以質量為條件的動態調整機制,探索建設高校自主特色發展新模式;八是完善穩定支持機制,引導多元穩定投入,創新經費管理,對建設高校和學科實行差異化財政資金支持,強化基礎保障,重點加強主干基礎學科、優勢特色學科、新興交叉學科。

  5. 第二輪建設高校和建設學科是如何認定的?

答:建設范圍的確定堅持《總體方案》和《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實施辦法(暫行)》(以下簡稱《實施辦法》)的原則與條件,根據首輪建設實際成效,以及各方面意見,經專家咨詢,確定了“總體穩定、優化調整”的認定原則。一是不作大進大出的調整。首輪“雙一流”建設整體布局已形成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基本體系,保持建設范圍的總體穩定,有利于建設高校和建設學科保持定力、持續投入、匯聚力量、沉淀成果,持續發揮支撐一流大學體系建設、引領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重要作用。二是需求引導下的布局調整。“雙一流”建設在國家重點急需的領域和方向上,在服務國家科技自強方面仍有補強空間。第二輪建設以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十四五”期間國家戰略急需領域作為指引調整建設學科的指南,對擬建設學科的匹配度、水平和發展質量等進行綜合考查,尤其是加大基礎學科、理工農醫和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布局。三是鼓勵建設高校主動對接需求、優化學科建設口徑。允許個別建設學科所屬建設高校根據自身特色優勢、目標定位,以及服務國家、行業和地方發展需求情況提出申請,經專家委員會審議咨詢、三部委報國務院批準后作出調整。調整后,原學科不再列入建設名單。

  6. 新增建設學科認定程序和條件是什么?

答:與首輪建設范圍認定的程序相同,“雙一流”建設專家委員會討論確定建設學科進入的條件后,以認定方式對第二輪建設范圍提出了咨詢建議。本次認定中,新增建設學科必須同時符合以下要求:一是切合急需。學科方向需要與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十四五”期間國家戰略急需領域有較為精準的匹配度。二是水平出色。對應領域的一級學科在內涵建設、特色發展、貢獻水平等各方面表現均應比同類顯著,突出建優促強。三是整體達標。在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人才培養質量的基本門檻之上,學科認定多維度設置條件,不與各種大學排名、論文指標等掛鉤。根據專家委員會咨詢建議,三部委研究后報國務院批準,公布了第二輪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7. 公布的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中,對一些學科做了公開警示,并沒有退出建設范圍,請問有何考慮?給予公開警示的建設學科又是如何確定的?

答:從首輪建設的成效來看,所有建設高校都取得了明顯建設進展,整體上實現了階段性建設目標。《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要求實行動態調整機制,公開警示是其中重要內容。首輪建設雖然總體上實現了建設目標,但實際建設時間還不長,有些學科因各方面原因,建設成效并未完全達到預期,相比其他同類建設學科,整體發展水平、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成長提升程度相對靠后,為激勵督促,也是為了警示其他建設學科,需要給予這些學科公開警示的處理。經“雙一流”建設專家委員會嚴格評議,個別被公開警示的建設學科按要求結合學校定位、首輪建設成效和學科特色優勢,作出調整,原學科撤銷。警示學科和調整后的學科,2023年接受再評價,屆時未通過的,將調出建設范圍。

  8. 首輪建設成效評價如何開展的?

答:為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加快“雙一流”建設,2021年3月,三部委發布了《“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辦法(試行)》(以下簡稱《成效評價辦法》)。根據《成效評價辦法》,在各建設高校開展自評總結基礎上,三部委基于“雙一流”建設監測情況對建設高校及學科建設成效開展了“背靠背”式的定量分析,并組織專家開展了定性評價。綜合定量和定性評價結果,從整體發展水平、成長提升程度、可持續發展能力三個視角,綜合呈現了建設高校和建設學科成效。成效評價重在查找問題、發現差距,結果按區間及梯度分類呈現,不計算總分、不發布排名,連同意見反饋建設高校,供建設中持續改進。

  9. “雙一流”建設如何“破五唯”?成效評價和建設學科認定是否與各種排名、論文指標掛鉤?

答:“雙一流”建設堅決克服“五唯”的頑瘴痼疾。一是建設動態監測中,定性描述與定量數據相結合,不把帽子和論文數量等作為監測點,加大質量、貢獻和內涵建設成效的監測,并有充分“留白”空間,高校可將特色成效寫實性描述。二是在建設成效評價中,注重體系性、診斷性、集成性和發展性,突出質量、服務和貢獻,堅決摒棄數論文、數帽子的做法,不簡單以論文數量、排名變化、帽子數量等作為評價指標。關注代表作質量、高層次人才承擔國家重大項目及成果情況等,重點考察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師的學術水平、教學投入、社會服務貢獻。三是在認定建設范圍中,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人才培養質量作為基本門檻,把學科內涵建設、特色發展、質量水平作為基本依據,突出建強促優,綜合設置認定條件,不與各種大學學科排名、論文指標等掛鉤。

  10. 第二輪建設名單不區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是怎樣考慮的?

答: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是所有中國高校的自覺追求和行動目標,要有世界一流的視野和格局。“雙一流”重點在“建設”,學科為基礎,而不是人為劃定身份、層次,派發“帽子”,更不是在中國高校中劃分“三六九等”。從首輪建設情況看,一些建設高校對“雙一流”建設堅持特色發展、差異化發展的理解還不到位,仍把“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作為身份和層次追求,存在擴張規模、追逐升級的沖動。新階段“雙一流”建設應當堅持以學科為基礎,淡化身份色彩,探索自主特色發展新模式,引導各高校在各具特色的優勢領域和方向上創建一流。第二輪建設名單不再區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將探索建立分類發展、分類支持、分類評價建設體系作為重點之一,引導建設高校切實把精力和重心聚焦有關領域、方向的創新與實質突破上,創造真正意義上的世界一流。

  11. 為什么公布名單中沒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建設學科?

答:落實《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的階段目標,《若干意見》改革任務之一是擴大建設自主權,推動建設管理重心下移,強化建設高校的主體意識和創新動力,為若干高校沖入世界前列創造政策制度環境。為穩妥開展自主權擴大的工作,三部委報請國務院同意,先行賦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兩校學科建設自主權。兩校深入實施“兩校一市”綜合改革以來,獲得中央及地方巨大的資源政策投入,改革基礎好,綜合各方評價首輪建設成效突出,兩校率先深化改革、早日登頂世界一流能夠起到建設的引領示范作用。放權的主要考慮:一是兩校學科建設可不拘泥于一級學科,建設數量在現有基礎上自主確定優化;二是對兩校實行目標管理,權責匹配,強化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緊扣服務國家戰略急需的領域方向,明確沖頂世界一流的階段性梯次目標、標志性成果及時間節點;三是兩校要建立適應內涵建設和長遠發展的自我評價體系、內部約束機制和治理體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編制完成建設自主權擴大整體方案后,自行公布建設學科。

  12. 賦予部分高校建設自主權的主要考慮是什么?

答:擴大部分高校學科建設自主權重點是分類推動建設高校建設體系優化和內部治理體系改革,目標是加快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打造自立自強戰略科技人才第一方陣,激發原始創新和關鍵領域突破。是否建成世界一流大學,要看理念和內涵,要看特色和貢獻,要看口碑和影響力,關鍵要看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我們應當清醒認識到,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帶動高等教育整體水平提升的任務還很艱巨,雖然實現了首輪階段性目標,但距離黨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待仍有差距,都需要在建設和改革上堅持久久為功。擴大學科建設自主權在本質上是壓任務、擔責任,為的是更好地激發高校的建設活力,而不是給高校分層,也不是貼標簽。三部委將在后續建設中,陸續選擇具有鮮明特色和綜合優勢的建設高校,賦予一定的自主建設學科的權限。

[責任編輯:楊凡、武云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