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2023-08-29 22:25:08
原標題:友愛、奉獻、傳承——“村BA”場外更精彩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友愛、奉獻、傳承——“村BA”場外更精彩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銀川8月29日電 (記者馬思嘉、白舸)8月27日至31日,全國和美鄉(xiāng)村籃球大賽西北賽區(qū)比賽在寧夏固原進行。和職業(yè)籃球賽相比,“村BA”在專業(yè)性上有所欠缺,卻擁有不可替代的深遠意義——球迷如粒粒星辰,匯聚成鄉(xiāng)村籃球的無垠宇宙,為民族團結、鄉(xiāng)村振興的航母提供無盡光源。
熱愛連結民族友誼
從新疆喀什葉城縣到寧夏固原西吉縣,是40多個小時的慢火車車程和3100多公里的壯闊風景。“因為這次比賽,我們很多隊員有機會出來看看,非常興奮。”25歲的新疆伯西熱克鎮(zhèn)代表隊教練阿迪力·斯拉木說。
更讓阿迪力驚喜的,是寧夏球迷的熱情。在餐館吃飯時,球迷拉著他們熱情寒暄;賽事期間,當地百姓做了特色烤土豆和煮牛肉,免費向各地球員、球迷發(fā)放;當地老人還在地磚上用毛筆寫下“熱烈歡迎”……
28日下午,阿迪力等人在西吉縣吉強鎮(zhèn)團結村迎來首戰(zhàn),對陣河南焦村鎮(zhèn)代表隊,卻開局失利。通過賽事解說,球迷們得知他們來自遙遠的葉城,不停地為他們吶喊助威。距離比賽結束還有1分9秒,他們一度戰(zhàn)平對手,最終還是以44:48遺憾敗北,場下一片嘆息。
一直聲嘶力竭為他們加油的,還有剛結束與寧夏興隆鎮(zhèn)對決的新疆長山子鎮(zhèn)代表隊,這是一支來自北疆的回族球隊。“在新疆本地賽事中,我們是對手,但在場外,我們是兄弟。之前我們有比賽,他們專門早起為我們加油,我們特別感動。”長山子鎮(zhèn)代表隊隊長田彪說。
“因為對籃球的熱愛,不同民族的人成為朋友。”阿迪力說。他大學所學專業(yè)也是籃球,班里七個民族的同學賽場內外親如兄弟。
以籃球為圓心,來自全國九省區(qū)、12個民族的球員匯聚團結村,賽場內外充滿友愛。
內蒙古代欽塔拉蘇木隊隊員包哈斯巴根在開幕式現場唱《我和我的祖國》。
27日的開幕式上,當《我和我的祖國》歌聲響起時,全場球員與球迷不約而同起立,邊揮舞熒光棒、邊齊聲歌唱。內蒙古代欽塔拉蘇木代表隊隊員包哈斯巴根又唱又跳:“我們那里地廣人稀,以前只在電視上見過這么多人,大家特別熱情親切。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我們也想抓住這次機會,和各地球員多交朋友。”
用愛建起一座場館
除了團結村,固原市原州區(qū)中河鄉(xiāng)中河村也是本次賽事的舉辦地。這里一座占地面積1700平方米的籃球館于2021年建成,名為“勵志籃球俱樂部”,外墻繪有籃球明星的畫像,館內木地板、標準籃球架、電子記分牌、觀眾席一應俱全,甚至還為本次賽事開辟出了媒體工作間。
這是原州區(qū)中河鄉(xiāng)中河村馬志力祖孫三代人建設的籃球館。
這座在村里顯得“鶴立雞群”的豪華球館,是中河村致富帶頭人馬志力祖孫三代人自費建起的。“家鄉(xiāng)人熱愛籃球,一到冬天農閑就要辦球賽,但是經常因為下雪中斷比賽。我們就想建一座室內籃球館,給娃娃們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馬志力的兒子馬光輝說。
寧夏西海固地區(qū)曾“苦瘠甲天下”,在沒有電視和網絡的年代,打籃球、吼秦腔是村民最大的娛樂活動。塵土飛揚的場地、用粉筆寫下號碼的“球衣”、鐵圈籃筐和木板自制的籃板,構成了馬志力與馬光輝的青春記憶。
這是中河村馬志力祖孫三代人,從左至右分別為馬光輝、馬志力、馬小龍。
在爺爺和父親影響下,馬小龍也愛上了籃球。村里逐漸有了水泥、塑膠籃球場地,但室外球場不適宜在冬季舉辦比賽,村民往往需要等雪停、合力鏟雪后,才能繼續(xù)賽事。經過商量,一家人從承包工程掙來的收入中拿出600余萬元,建起這座球館,面向所有村民免費開放,還在寒暑假期間成為鄉(xiāng)村青少年籃球培訓基地。
“當時建設的最高標準就是安全。這次全國賽事能在球館舉辦,我心里真高興。”70多歲的馬志力露出笑容。為了支持賽事,他們還義務為村里安裝了太陽能路燈。這幾日,一家人忙著烹牛宰羊,免費為場館工作人員和愿意留下吃飯的人提供餐食。
熱愛源于家鄉(xiāng)和家庭
隨便詢問一名“村BA”球員,都會得到一個答案:熱愛源于家鄉(xiāng)的籃球氛圍和父兄的帶動。在這種氛圍里,籃球運動的發(fā)展水到渠成。
28日傍晚的團結村籃球公園,成為大型“追星現場”。奪冠熱門寧夏原州區(qū)三營鎮(zhèn)代表隊對陣甘肅雙灣鎮(zhèn)代表隊,以61:30的大比分取得勝利。觀眾席中,有一片紅衣紅帽組成的粉絲團,他們拿著“三營三營,一定能贏”的應援牌,為賽事奉獻出最有激情的吶喊。
三營鎮(zhèn)球員中,有家喻戶曉的“楊家三兄弟”。年齡最小的楊佰強游刃有余地組織進攻、遠距離優(yōu)雅上籃得分,和二哥楊佰忠配合默契,一人獨得18分。賽后,他被等在場外的一眾女粉絲要求合影。
這是“楊家三兄弟”,從左至右分別為楊佰強、楊佰齊、楊佰忠。
楊佰強幼年時家中貧寒,但父親和兩個哥哥都熱愛籃球。為了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好的打球條件,他的父親在家門前鋪設了水泥場地。楊佰強跟著哥哥學會打球,憑籃球特長考上大學。寒暑假期間,他會給村里的孩子們系統(tǒng)傳授籃球技術。“哥哥們年少時打球很厲害,在他們帶動下才有了我今天的表現,希望家鄉(xiāng)籃球越來越好。”他說。
楊佰強(左三)在比賽中。
楊家三兄弟只是寧夏西海固籃球傳承的縮影。越來越多村民給孩子買籃球架、報名參加專業(yè)籃球培訓班、鼓勵孩子勞逸結合,讓孩子發(fā)展得更全面,未來的路途更順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