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2023-09-08 17:38:09
編者按: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堅持精準扶貧、盡銳出戰,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全國八百三十二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近一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九百六十多萬貧困人口實現易地搬遷,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8月17日,“反貧困理論創新”國際研討會在寧夏銀川開幕。研討會以“面向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反貧困理論創新”為主題,聚焦中國特色反貧困經驗和成就的理論認識,展示中國消除貧困成效,共同探索反貧困實踐和理論創新之路。開幕式后,就中國減貧經驗的世界意義,我國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中存在的挑戰以及如何補短板、強弱項等話題,中國社會科學網對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后凱研究員進行了專訪。
中國社會科學網:糧食安全和農業發展是中國和世界最關注的領域之一,也是國際合作的優先方向。我們已經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偉大奇跡。您認為中國為世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哪些富有借鑒意義的減貧經驗?這些經驗對世界有何重要意義?
魏后凱:中國在“三農”領域為世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些貢獻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第一是糧食安全問題。中國以8%左右的耕地養活了近20%的人口,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近年來,我國口糧自給率超100%,谷物自給率超95%,確保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糧食安全底線。
第二是中國的城鎮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連續多年的大規模的快速城鎮化,使大量的農村人口遷入城市,拉動了經濟增長,擴大了內需,對城鄉居民收入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的城鎮化對世界的貢獻也是很大的。
第三是脫貧攻堅。從1978年到2020年,我國7.7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提前10年實現了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可以說,如果沒有中國農村的減貧,世界減貧的進程會大大減緩。除了減貧規模很大以外,這些年來我國還形成了包括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在內的中國特色減貧理論;形成了一整套減貧工作體制、規章制度、政策體系;形成了一系列減貧模式、減貧方法與措施。這些理論模式、方法措施等對很多發展中國家都是具有借鑒意義的。
中國的減貧為世界的減貧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中國農村減貧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
中國社會科學網:請您談一談為什么要將農業農村現代化擺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優先位置?
魏后凱: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村的穩定是社會穩定的基石。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點難點都在農村,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和重要內容。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基本特征都與農業農村相關。以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為例,我們要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要解決14億多人的吃飯問題,對糧食的需求、對農產品的需求和消費量都是巨大的,這是一些現代化的發達國家無法相比的。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就一定要注重糧食安全,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來解決糧食安全,將此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底線任務、底線要求?,F階段,我國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其中發展不平衡主要是城鄉發展的不平衡,發展的不充分主要是農業農村發展的不充分。要破解這個主要矛盾,重點難點就是在農業農村,所以中央明確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將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擺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十分重要和優先的位置。
中國社會科學網:您認為我國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中面臨哪些挑戰?
魏后凱:農業農村現代化應該是農村產業現代化、生態現代化、文化現代化、鄉村治理現代化、農民生活現代化“五位一體”的有機整體。據此,我們研究所構建了一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評價指標體系。經過測算,目前中國的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程度處于中期階段,按照近年來的推進速度,預計到2035年可以達到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目標值,到2050年可以達到全面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目標值。目前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中,我們仍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環節,這也成為我們下一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點難點。
據我們研究,從領域來看,這些短板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第一,農業勞動生產率較低,和歐美發達國家差距較大。第二,農民收入水平較低,城鄉差距較大。第三,農民的文化素質不能適應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需要。第四,農村公共服務滯后,鄉村治理效能不高,難以適應現代化的需要。第五,農村生態環境治理不能適應現代化發展需要,主要是過量使用化肥農藥導致農業面源污染比較嚴重,農村的生活污水處理還比較滯后。
從空間的維度來看,我們也存在一些短板,根據我們的研究,目前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水平大體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是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蘇,以及一部分大城市的郊區,它們有條件有能力在2025年前后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反過來說,西部的一些落后地區,比如西藏、甘肅、青海、貴州等,到2035年要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難度都比較大,這是第三梯隊。而處于中間的絕大部分省份,在2030年前后有可能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屬于第二梯隊。對于這些區域性的短板,國家要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下一步我們一定要補短板、強弱項,推進農業農村發展往前走。
中國社會科學網:面對農業農村現代化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項,我國有哪些推進路徑?
魏后凱: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我們就提出了農業現代化的目標,并將農業現代化作為四個現代化之一。這些年來我們高度重視農業農村現代化。繼2005年啟動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后,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又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農業現代化的基礎上加了“農村”兩個字,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中央明確提出,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現代化要一體設計、一并推進。在農業現代化方面,我們在耕地保護、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機械化、良種化、規模化、科技創新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相比農業現代化,農村現代化是一個短板,近年來我們在加強農村環境整治、鄉村治理,在推進鄉村產業融合和縣域城鄉融合等方面也做了許多工作。我們的想法是,農業現代化、農村現代化和農民現代化,與城鄉融合發展——“三化一融”協調推進農業農村的現代化。
中國社會科學網 閆琪 采訪/整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