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5-01-03 19:55:01
原標題:“三農”這個壓艙石如何穩?來看一組數據→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原標題:“三農”這個壓艙石如何穩?來看一組數據→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剛剛過去的2024年,我國糧食生產邁上新臺階,農民收入穩步增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基礎支撐。倉廩豐實,新谷滿囤;鄉村和美,新風撲面。
數字最有說服力。歲末年初,一個個統計數據新鮮出爐,我們擷取其中的幾個,透過它們,一起感受過去一年“三農”的時代脈動,聆聽鄉村全面振興的鏗鏘足音。
2024年,我國糧食產量首次超過1.4萬億斤,單產提升功不可沒。近年來,依靠擴大面積增加糧食產量的空間越來越有限。單產提升行動實踐表明,瞄準單產這一關鍵變量,更多向科技要產能,糧食增產大有潛力可挖。
當前,我國糧食產量處于歷史高位,但國內糧食供需仍處于緊平衡狀態,確保糧食穩定安全供給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須穩面積、提單產兩手發力,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加快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夯實國家糧食安全根基。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是守護“舌尖安全”的底線要求,是從“吃得飽”升級到“吃得好”“吃得健康”的現實需要。
更高水平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必須久久為功。一方面,堅持“嚴”字當頭,盯好重點農產品,完善追溯管理、風險分級管理。另一方面,在“優”字上下功夫,推廣綠色種植技術,鼓勵標準化種植,擴大綠色、有機、名特優新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生產規模。多措并舉,守牢從田間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線,一定能讓廣大人民群眾吃得更安心。
縣域不只是承載著鄉愁記憶的故鄉,更是有著巨大發展潛力的廣闊天地。以“千億縣”為代表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中國新型城鎮化、城鄉融合發展與鄉村全面振興取得顯著成效的生動寫照。
作為城鄉融合的基礎承載和關鍵節點,因地制宜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有助于帶動“就近城鎮化”“就地城鎮化”,以“人的城鎮化”促進“人的現代化”。
隨著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會有越來越多的“千億縣”涌現,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勁動力和堅實支撐,為億萬人民群眾帶來美好生活。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關鍵靠人。培育高素質農民,能有效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推動農業向規?;?、標準化、品牌化、綠色化加快轉型,還能示范帶動更多農戶興業增收,共同富裕。
加強高素質農民培育,要建立健全培育機制,完善培育體系和師資隊伍,強化培育質量管控。同時,要以農民為本,堅持需求導向、產業主線、分層實施、全程培育,重點提升他們的技術技能水平,培優提升產業發展能力,全面提升綜合素質素養,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堅實人才保障。
去年,鄉村旅游火熱出圈,“奔縣”“鄉游”“村字頭”IP吸粉無數。鄉村游的火爆,除了得益于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斷改善,還要歸功于對鄉土文化的活態傳承與利用。田園風光、傳統村落、非遺民俗這些鄉村特色資源與露營、康養、研學、民宿等新業態有機融合,消費新場景、新體驗層出不窮,吸引大量城市居民打卡。
“寶藏小城”“最美鄉村”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心頭好”,靠的是對鄉村特色的深入挖掘和對資源稟賦的合理開發。立足地方特色和發展優勢,充分挖掘鄉村之美,探索差異化農文旅融合發展道路,優化服務供給,創新產品體驗,鄉村旅游定能不斷展現蓬勃活力。
近年來,農村寄遞網絡加快下沉,越來越多村民享受到便捷優質的快遞服務。日益暢通的農村物流體系“微循環”,不斷打通城鄉經濟循環,促進產需有效銜接,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由于各地區位特點、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水平千差萬別,快遞進村實現程度仍存在較大差異。進一步完善縣鄉村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要持續完善相關基礎設施,鼓勵支持快遞企業將服務向下沉、向西走,同時積極推動先進技術應用,通過數據共享、信息互聯互通,不斷提升農村寄遞物流體系信息化服務能力。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其樂農農工作室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