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5-01-10 17:48:01
原標題:抗震救災面前,不容AI虛假信息造謠添亂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原標題:抗震救災面前,不容AI虛假信息造謠添亂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西藏日喀則定日縣6.8級地震,牽動廣大網友的心。共渡難關時刻,卻有人傳播由AI生成的災區群眾被埋、房屋坍塌等虛假災情圖片混淆視聽。其中,一張“被壓廢墟下的小男孩”的AI生成圖片引發廣泛關注。作者雖文字提示“內容由AI生成”,但后續多個賬號轉發卻移花接木,肆意將其與西藏日喀則地震關聯,甚至未注明AI生成,導致事實混淆、誤傳泛濫。
抗震救災,爭分奪秒,真實、準確的信息是進行科學決策的關鍵。尤其是在突發事件發生之初、關鍵事實和事件細節并未調查清楚的情況下,將AI生成的“假圖”關聯真實事件,對廣大網民產生極大的迷惑性,不僅干擾抗震救災的節奏和效率,打亂救援者對災情的研判與施救,還可能帶偏公眾關注的焦點,人為造成虛假負面輿情。
利用AI虛假信息拼湊冠以地震災情的名頭散布傳播,“以假亂真”,如此用災難博眼球、賺流量的行為,違背社會公序良俗,擾亂社會秩序造成嚴重后果的,將面臨法律處罰。必須加大對此類虛假信息的打擊力度,讓蹭災情流量的人不敢動類似歪心思。
人工智能蓬勃發展,向上向善是前提。此次暴露出的AI亂象,提醒、警示管理方要及時“打補丁”。例如,一些軟件生成AI內容并無風險提示,視頻發出前缺乏審核流程;有的平臺上傳AI創作的震區內容實則是“先發后審”,且審核“遲滯”明顯,存在“牛欄關貓”的信息安全隱患;有的AI生成內容雖有標記,但不是醒目、顯著、有效的提示,極易誘發網友誤信和信息誤導……諸如此類,都是相關平臺亟需補上的重要短板,事前不介入、事后不處置,這顯然是不負責的。與此同時,網友在轉發分享AI生成的內容時,也要提高自身網絡素養,多些理性鑒別,少些盲目跟風。
抗震救災工作正處在關鍵階段,此時應齊心協力、傳播事實、安撫人心,絕不容各類AI虛假信息借機嘩眾取寵、渲染災難、造謠添亂。
海報制作:王宇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