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青報
2025-01-15 11:47:01
他為救輕生少女,曾冒雨翻越濕滑的塔型樓頂;他曾與歹徒在灑滿汽油的房間纏斗,勇奪歹徒手中的打火機;他曾狂奔兩公里擒賊,手指骨折渾然不知……
從警21年,他成功調解各類糾紛6000余起,救助走失群眾100余人,挽救危難群眾30余人;研發各類大數據警務模型20余個,利用科技信息化手段深挖線索抓獲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700余人,獲得群眾贈送的錦旗100余面。
他就是安徽省馬鞍山市公安局花山分局塘西派出所所長沈剛。
“這時候哪能退”
2024年3月14日,馬鞍山陰雨綿綿,一名16歲少女站在居民樓樓頂的屋檐邊,隨時可能一躍而下。
接到報警后的沈剛跟同事匆匆趕到現場。少女所在的閣樓位置房門緊鎖,救援人員無法靠近。
千鈞一發之際,沈剛毫不猶豫地冒險從隔壁單元翻窗爬出,顧不上濕滑的瓦片翻越坡頂,從7層僅有半米寬的屋檐艱難地向女孩挪動。
“我逼著自己不往下看,這時候哪能退,必須得把孩子拉回來!”沈剛坦言,自己不是不怕,而是當時要救下女孩的意志幫他克服了恐懼。
沈剛一邊挪近,一邊嘗試勸導女孩。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努力,他借著遞水給女孩的由頭,一把將她拉回,成功挽救了一個年輕的生命。
這樣的驚險場面,沈剛歷經過多次。
2014年,在一起盜竊案件的抓捕過程中,沈剛遭遇犯罪嫌疑人的瘋狂反抗,導致自己右手無名指骨折。他忍著傷痛,將嫌疑人抓獲歸案后才去治療。經醫院診斷,沈剛的右手肌腱斷裂,至今無法恢復。
沈剛距離“死神”最近的一次,是在處置一起糾紛警情過程中。當時,犯罪嫌疑人將對方居住的房屋內倒滿了汽油,手持打火機揚言要同歸于盡。關鍵時刻,沈剛不顧個人安危,看準時機撲向犯罪嫌疑人,奪下了打火機。
時刻把百姓瑣事記心上
身高1.83米的沈剛外表粗獷,實則耐心細膩,百姓家的瑣事也時刻記掛在心上。
2024年9月18日10時許,正在所里辦公的沈剛接待了兩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兩位老人本是“冤家”,這天各自給沈剛送來一面錦旗。
兩位老人3年前結婚,因性格不合,日子過得“雞飛狗跳”。2024年6月,老兩口吵架時,老先生氣得拿起了家中的菜刀,老太太驚慌失措報了警。
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可這家務事不斷不行。除了打電話,沈剛隔三岔五就上門給兩位老人做調解工作。
起初,老太太有點鉆牛角尖,一度埋怨來調解的沈剛,還說要去投訴他。可架不住沈剛“耐磨”,經過3個多月連續上門做工作,不時噓寒問暖,陪老人拉家常,兩位老人終于愿意聽沈剛的勸說,解開心結,重歸于好。
科技創新賦能基層實戰
2023年6月14日,塘西派出所接到報警電話,有群眾在轄區的一家生鮮超市發生糾紛,此后又幾次接到涉及該超市的報警電話。沈剛通過派出所“警情場景化分析平臺”發現了這一重復警情。
經了解,門面房的二房東因經營不善,想與開生鮮超市的租客提前解約,雙方產生了經濟糾紛,因達不成共識,矛盾逐漸加深。
沈剛聯系社區、司法所人員,一起上門為雙方做調解工作。半個月內,沈剛組織雙方進行了8次調解,最終達成和解。
這起矛盾糾紛化解于無形,得益于沈剛用科技創新賦能基層派出所實戰。
在塘西派出所綜合指揮室,屏幕上不時跳動的數據,展示著轄區警情變化的信息。近期哪類案件突出?哪個社區矛盾糾紛比較多?對這些問題,數據平臺會24小時智能化監測分析研判,實現了一屏統攬、一目了然。
這是沈剛帶著一批青年民警歷時半年自主研發的“警情場景化分析平臺”,“專業+機制+大數據”的現代警務在這里得到了充分體現。
同時,沈剛自研數據算法,優化警情反饋機制,打通了派出所調度指揮的“中樞神經”,將警情分類至社區的“最后一公里”,提升了警務效能。
沈剛曾積極參與“云智辦案通”“法智通移動辦案助手”的開發與應用推廣,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意見100余條,實現了案件事前監督、法律條款智能引用、數據自動提取等功能,真正做到為基層民警減負,累計節約研發經費1000余萬元。
2020年,沈剛兩次站上“全國公安機關改革創新大賽”最高領獎臺,并被納入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專家后備人才。此外,他曾榮立個人二等功兩次、個人三等功3次,獲得公安部全警實戰大練兵“標兵個人”、2024“最美基層民警”等榮譽。
2023年,沈剛科技創新工作室掛牌成立。沈剛帶領青年民警,立足“打牢基層基礎、優化創新效能、整合創新資源、貼合實戰需求、完成數字化轉型”五大目標開展實戰研發,開發出一批小而精、符合基層派出所需求的信息化應用,多項創新成果被推廣應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