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2025-01-15 21:22:01
原標題:新華鮮報|多項數據創歷史 來看知識產權“高分答卷”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新華鮮報|多項數據創歷史 來看知識產權“高分答卷”
來源:新華社
知識產權一頭連著科技和創新,一頭連著市場與經濟。
2024年我國共授權發明專利104.5萬件,同比增長13.5%,全年注冊商標478.1萬件,同比增長9.1%;截至2024年底,我國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4件,提前實現“十四五”規劃預期目標,我國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達475.6萬件,成為世界上首個突破400萬件的國家……
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胡文輝在1月15日召開的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了我國知識產權領域2024年取得的各項成績。
一串串亮眼的數據既表明了我國在專利、商標等多方面的不斷進步,更彰顯了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步伐堅實有力。
以知識產權保護為支點,持續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知識產權是創新的重要載體,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
2024年,我國著力加強知識產權高標準保護,新建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6家、快速維權中心7家,總數達124家,新建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分中心33家,總數達80家。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提升至82.36分,再創新高。
保護工作做得好,大家創新才有底氣、有干勁兒。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國內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97.8萬件,同比增長18.8%,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明專利有效量達134.9萬件,同比增長15.7%。
專利數量增長的背后,是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各類企業競相發展的景象。隨著一系列高價值創新成果的不斷涌現,也為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有力支撐。
立足小小“土特產”,做出特色“大文章”——
地理標志是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促進區域特色經濟發展的有效載體,也是推進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同時在推動外貿發展、保護和傳承優秀文化方面都有著重要作用。
2024年,國家知識產權局支持指導湖南桑植、廣西融安等20個重點地區高標準推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示范區建設。此外還印發《地理標志保護工程實施方案》,遴選確定44個地理標志列入首批實施名單。為大眾熟知的昌平草莓、宣威火腿、遷西板栗、蘇尼特羊肉、東寧黑木耳、云錦、黃山毛峰茶、磁灶陶瓷、柴達木枸杞、石屏豆腐等都“榜上有名”。
以地理標志保護工程為契機,持續推動質量特色較優、工作基礎較好和產業規模較大的多類地理標志的保護和發展,讓廣袤中華大地上的“土特產”有了閃亮的“名片”。
截至2024年底,我國累計認定地理標志產品2544個,地理標志產品直接產值超過9600億元,連續多年穩定增長。
海外申請更加活躍,知識產權更具“國際范兒”——
知識產權是國家發展戰略性資源和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當下,我國知識產權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受到世界矚目。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剛加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專利合作條約》(PCT)時,在該框架下年度國際專利申請量僅約100件,2023年這個數字為7萬件左右,連續5年位列全球第一。
2024年,我國知識產權海外申請更加活躍,我國申請人提交的PCT國際專利申請、海牙體系外觀設計申請、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申請均穩居世界前列。其中,我國申請人提交的PCT國際專利申請量較上年穩中有升,海牙體系外觀設計申請、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申請量同比實現兩位數增長。
高價值發明專利反映創新的質量。2024年我國高價值發明專利中有13萬件同時在海外獲得授權,較“十三五”末增長近一倍,涉及1.6萬家創新主體,較“十三五”末增長6700余家,國內更多創新主體更加注重借助知識產權開拓國際市場,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
不斷強化知識產權高質量創造,持續推進知識產權高效益運用,讓我們一起期待,知識產權強國建設2025年再上新臺階。
策劃:陳芳
記者:宋晨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