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5-03-11 14:24:03
原標題:濰坊安丘市:三大平臺帶來出口新變化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山東頻道
原標題:濰坊安丘市:三大平臺帶來出口新變化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山東頻道
濰坊安丘蔬菜出口量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縣級市第一。眼下正值當地蔬菜出口高峰,為了暢通“出海通道”,這里打造了三大平臺,給蔬菜出口帶來新變化。
日前,在山東三濤食品有限公司,一批青椒正在裝車,即將發往西班牙。2024年,公司首次向歐盟國家出口青椒。過去,企業一直想開拓海外市場,但摸不準、看不懂的出口標準成了擺在面前的難題。2024年,當地專門建設了國際農產品標準實時查詢對比平臺,引導企業按照出口目的地的標準來精準生產。
濰坊安丘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劉炳剛說:“在平臺上能查詢到52個國家和地區的1260余個農產品出口標準,像藥殘、添加劑、重金屬以及微生物等定量標準,每一個國家是怎么規定的,我們要控制到什么程度,企業看了之后一目了然,農戶種植也就有了依據。”
依托國際農產品標準實時查詢對比平臺,2024年,濰坊安丘食用農產品已出口到80多個國家和地區,品類達到2000余種。而針對頻繁變更的外貿標準,當地還打造了第二個平臺——預警平臺。
2024年3月,日本針對進口大蔥新修訂農藥殘留限量標準,涉及10多項指標。而早在日本新規征求意見的時候,濰坊安丘專業團隊就通過平臺向生產企業和種植戶發出了預警信息。
濰坊惠崗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文超說:“我們早在去2023年9月就收到了預警。逐項比對,按照新的標準開展種植。蔬菜生產都是有滯后性的,如果我們對這個信息掌握不及時,可能會給我們的生產帶來致命性的損失。”
與此同時,濰坊安丘還著力在蔬菜抵押難融資難上補短板。大姜是濰坊安丘出口拳頭產品,每年有近百億元現貨貿易流轉,但這類鮮活農產品很難融到資。
山東集優產業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王金秀說:“以前像大姜這類資產在銀行和金融機構看來都屬于場外非標品,不能作為標準化資產和合格抵押物進行融通。我們就打破了這個慣例,將大姜轉變成了標準化的金融產品。”
讓大姜成為標準化金融產品的就是當地打造的第三個平臺——集優惠農服務平臺,通過倉單質押來解決融資問題。山東保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通過這個平臺貸到了1050萬元,解決了公司及其客戶的燃眉之急。
山東保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江治文介紹,大姜收購就是半個多月的時間,短時間內湊齊這么多的資金流有點困難,但是安丘的倉單質押貸給他解決了大問題。
目前,全國出口大姜有六成在濰坊安丘儲存,在集優惠農服務平臺上通過倉單質押解決資金缺口的已超過一半。
一系列精細化服務平臺,助推安丘蔬菜出口高質量發展。2024年1至11月,濰坊安丘蔬菜出口額28.04億元,出口量45.35萬噸,分別同比增長12.98%和21.7%。
在2024年11月15日召開的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監管創新先行區建設試點研討會上,濰坊安丘被授予“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監管創新先行區”。據了解,國家級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監管創新先行區共16個,濰坊安丘是全國首批、全省唯一獲該榮譽稱號的縣(市)。
濰坊安丘現代農業享譽全國,在國內率先開展“雙碼”認證,安丘大姜等9類農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耕農品記憶索引名錄,“數字農安”安丘樣板榮獲數字中國創新大賽數字城市百景獎,創建為全國首個良好農業規范整建制推進試點市。優質農品馳名海外,建立全國首個國際農產品標準比對研究中心,榮獲農產品全球采購認證,農產品實現質量安全數字化追溯、安全承諾生產、安全監管全覆蓋,現代化農業強市建設全面提速。先后培育出有出口實績企業168家,其中77家獲得國際認證,食用農產品出口品類2000余種,全省第一。2024年,大姜、圓蔥、長蔥出口量均占全國80%以上,蔬菜出口貨值占濰坊市的55.9%,被評為全省農產品出口標桿縣,農民存款余額增幅首次躍居濰坊8縣(市)第一位。
日前,濰坊安丘農業農村局局長孫海龍表示,濰坊安丘將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發展思路,按照發展“開放農業、生態農業、品牌農業、未來農業、數字農業等“五個農業”的政策引領,通過創新搭建“智慧核芯”,推進實施信用監管機制和監管“網格化”工作,大力推廣設施農業和生態農場建設,吸引人才返鄉、強化資金保障、精準謀劃產業,實現農業增效益、農民增收入、農村增活力,奮力譜寫做強農業、促進共富嶄新篇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