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2025-03-15 13:23:03
原標題:千筆樓|別讓“懂你”的算法,淪為“坑你”的算計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千筆樓|別讓“懂你”的算法,淪為“坑你”的算計
來源:新華社
今年全國兩會上,算法不透明和大數據“殺熟”引起不少代表委員關注。市場監管部門回應,將督促平臺企業提高算法透明度,優化算法規則。
大數據算法為賦能行業發展提供了新機遇。用得好,“懂你”的算法能幫助商家更準確了解市場需求,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服務,實現雙方共贏。用得不好,算法淪為“坑人”的算計,會侵犯消費者權益、破壞市場生態,商家也會受到反噬。
完善監管體系,給算法戴好轡頭,避免算法淪為“算計”,已成當務之急。
近來,隨著“五一”假期機票預訂迎來高峰,消費者無奈以“罵機票貴”對抗大數據“殺熟”再次登上網絡熱搜。
2024年上半年,中消協公布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平臺經濟‘大數據殺熟’頻現”赫然在列。2024年下半年,四川省消委會發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在經歷過網絡購買商品和服務的消費者中,近四成受訪者遭遇過“大數據殺熟”。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有政協委員表示,自己曾特意假扮身份對大數據“殺熟”廣泛調研發現,不少平臺現在都形成了大數據算法體系,對用戶采取不同的策略。
對商家來說,客戶信息及相關需求是極有含金量的銷售參考。
運用大數據算法分析消費者的購買習慣、經濟實力,為用戶精準畫像,有助于商家為消費者更加精準地推介商品和服務。對消費者來說,本來也應是一件好事。
殊不知,經過這樣的分析之后,“算法”在一些商家手里的玩法,卻成了對不同消費者實施不同的價格策略,甚至出現一種奇怪現象:同一種商品,老用戶購買時價格反而比新用戶更高。大數據算法,由此淪為了“殺熟”的工具。
面對社會詬病,一些企業為大數據“殺熟”站臺,或者辯稱是算法技術不夠成熟,或者解釋是“差異化營銷”。
童叟無欺、同品同價、公平交易等,是最基本的商業倫理,也是最基本的文明規則。不管社會如何發展,人們的消費習慣如何變化,這些基本的商業倫理和文明規則不能丟棄。部分商家運用大數據算法的所作所為,特別是對消費者實施區別對待,違反市場公平原則,違背商業倫理,為法律所不容。
應對大數據“殺熟”,不能僅靠消費者“哭窮”“開罵”。在高級的算法面前,少數消費者的“哭窮”“開罵”,可能會成為另一種“馴化”,成為它進一步進化和殺熟的墊腳石。
大數據“殺熟”已經引起多方關注。2024年11月,中央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發出通知,部署開展“清朗·網絡平臺算法典型問題治理”專項行動,多地也陸續開展相關行動,對大數據“殺熟”等問題開展治理。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市場監管部門也明確提出,要對大數據“殺熟”加強綜合治理,提高算法透明度,優化算法規則,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相關部門的“好聲音”,傳遞出治理大數據“殺熟”的鮮明導向,效果值得期待。不可否認的是,目前,仍有不少制度性漏洞亟待堵住。
完善法律法規,進一步厘清“差異化營銷”和“大數據殺熟”的邊界。明晰市場準入機制,完善市場監管制度,讓大數據算法走出技術“暗房”,消除與消費者的信息差邊界。
建立大數據算法制定依據和檢測辦法的“公平秤”,加快推廣設立第三方檢測機構,讓大數據算法戴好安全的轡頭。
持續完善法治體系建設,針對大數據算法產業鏈上各類主體,設置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生命周期的監管措施,拓寬消費者受算法侵害的責任認定、維權路徑,多措并舉破解大數據殺熟的“數縛”。
記者:姜偉超、馬莎、王銘禹
題圖漫畫:潘紅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