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17-01-23 10:25:01
本報記者 王云松攝
核心閱讀雖然面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嚴峻外部環境,但以色列經濟近年來依然表現不俗,延續著穩定增長的態勢,而這得益于創新帶來的持續動力。是什么成就了以色列這個“創新之國”?日前,本報記者前往以色列采訪,探尋這個國家在創業、創新領域的成功密碼。
創業熱潮方興未艾——
平均每天誕生3家創新科技公司
擁有800多萬人口的以色列,在中國僅僅相當于一個大城市的規模。但這個人口與地理上的小國卻是創業、創新的“超級大國”。以色列現擁有近6000家創新科技公司,初創企業總數僅次于美國硅谷,創業密度世界第一。僅2016年,以色列便涌現了1000多家創新科技公司,平均每天誕生3家。
以色列的創業、創新優勢主要體現在互聯網創新、大數據、網絡安全、無人機和醫藥產業等領域。以色列著名眾籌公司“OurCrowd”首席執行官約翰·麥德維德對本報記者表示,以色列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為150家,且幾乎全部為高科技企業,數量僅少于美國、加拿大和中國,這對以色列來說算是一個不小的奇跡。
以色列理工學院是以色列最著名大學之一。該校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數排在世界第八位,校友所領導的公司出口量占以色列工業出口的54%。
以色列十分重視人才培養,將教育視為決定國家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據統計,以色列每百萬人口中高學歷勞工的比例和專業研究人員數量都位列世界第四,高達45%的以色列人口受過高等教育。
以色列的教育還有寬容失敗的理念傳統。以色列理工學院塞繆爾·尼曼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夏羅默·邁特爾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據統計,平均每一位以色列創業者可能會經歷3次失敗,不過與許多國家的文化不同的是,以色列風投公司會更加青睞這部分人士,因為他們會比新手更加有經驗,成功的幾率更大。”通過創立企業實現自己的想法對以色列人有著很大的吸引力。以色列創業者的平均年齡為35歲,這個年齡段的人服過兵役,心理上更加成熟。
創新環境不斷完善——
政府為企業的創業失敗“埋單”
以色列并沒有特別明顯的區位優勢,也缺乏廣闊的市場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在短短的幾十年間,以色列成就“創新傳奇”,除了猶太民族敢于創新、勇于挑戰的文化影響外,這離不開政府的一貫支持,以及產業和研究機構的良好互動。
以色列經濟與工業部首席科學家、創新局主任艾維·漢森對本報記者說,從上世紀70年代起,以色列政府就出臺各項措施鼓勵科技創新,并成立風險基金,對有發展潛力的項目進行投資。以色列創新局的主要任務是將科技創新轉化為經濟效益,并通過開展企業孵化、提供無償研發資金等幫助創業企業發展。
夏羅默·邁特爾說,創業公司有著高潛力和高風險并存的特點,而銀行對風險會天然規避,缺乏資金對于初創企業來說非常要命。政府提供創新孵化器,為企業的創業失敗“埋單”,逐步吸引私人投資到創業、創新公司,隨后政府會在恰當的時候退出。
“Sealantis”是一家由以色列理工學院校友創辦的藻類仿生組織黏合劑生產商,該公司首席執行官托馬·福其斯對本報記者說,依托大學的科研及人脈能夠更好地為企業創新提供條件。
以色列理工學院校長佩雷茨·拉維對本報記者表示,“以色列高校非常注重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和塑造,在我們的培養體系中,從本科生階段就要求學生至少參加兩項研發或創新活動,從2004年起我們就通過‘學生創業計劃’項目幫助學生或者校友來促進其創業。我們的學生中有23%在其職業生涯中至少創辦過一家企業。借助以色列理工學院強大的科技研發實力,以色列理工校友所創辦的企業在高科技領域嶄露頭角,成為行業發展的領導者。”
“中國智造”引人矚目——
希望與中國企業開展深度合作
當前,中國與以色列的經貿聯系日益緊密,帶動了雙方在創新領域的深度合作。有統計顯示,2015年,中國對以色列的高科技產業投資增長54%,僅風險投資就超過500萬美元。聯想、小米等中國企業紛紛在以色列設立研發中心。
以色列總理辦公室總司長埃利·格羅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是一個不斷成長的巨大市場,以色列在高科技研發、創業和創新領域有著豐富經驗,雙方優勢互補非常明顯,中國已經成為以色列的首要合作伙伴,以色列期待與中國展開各種合作,歡迎中國資本投資以色列創新企業。
艾維·漢森說:“與中國的合作是以色列發展戰略的優先選項,以色列創新局與中國科技部和發改委都有非常好的合作關系。在擔任經濟部首席科學家6年來,中國是我訪問次數最多的國家。每周我會與超過兩個中國代表團會面。兩國間雙邊研發合作協議有9個,不僅包括中央政府層面,也有一些省級合作項目,如江蘇、四川、山東,甚至還有與深圳等這樣的城市間合作。每年,我們都會多次組織特定領域的以色列公司前往中國搭建與中國企業溝通的橋梁。參訪4到5個省,進行上百次的公司間洽談。”
以色列知名投資集團“Viola”近期專門成立了中國項目部。中國項目部合伙人娜塔莉·瑞弗阿向本報記者說:“我們特別看重中國市場和來自中國的投資者。” 娜塔莉·瑞弗阿認為,中國目前正在尋求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并大力鼓勵創業、創新,這為兩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合作創造了條件。
(本報特拉維夫電)
《 人民日報 》( 2017年01月23日 22 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