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2017-02-11 07:33:02
吳竹總經理綿谷昌訓接受本報專訪
工人在作業現場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孫秀萍】奈良是日本制墨業的主要產地,日本約95%以上的墨來自這里。其中,日本乃至世界的著名品牌“吳竹”,不僅傳承百年前的傳統制墨方法,還不斷推陳出新,開發新產品,比如順應現代書寫習慣,發明自來水式毛筆。經過100多年歷練,這家原來只有數名匠人的制墨作坊,已發展成有200多名員工的企業。他們憑什么能歷經百年而不衰?《環球時報》記者日前走訪了這家充滿活力的百年老廠。
令人震撼的傳統造墨現場
一走進吳竹株式會社工廠的大門,就看到滿墻掛著的名家書法作品,很多是用該廠產品書寫的,其中有一幅字來自中國書法協會。工廠入口處的展柜里更是擺滿了漂亮的墨塊。
在工廠的造墨工房,時間仿佛是凝固的,恪守著百年的造墨工序和方法。首先,他們把動物膠質和油煙一起攪拌成膏狀。造墨使用的油煙是燃燒植物或者油獲得的,在這里經過適當配比制造成墨塊。工人說,過去攪拌靠人工,但因為勞動強度過大,現在改成半機械。機械攪拌后,還要經過匠人腳踏、手揉搓兩道工序后,才能成型和干燥。
在成型車間,眼前的景象讓記者很震撼:一個黑臉、黑衣、黑手的男人使用渾身力氣,揉搓著黑色的墨塊。雖然是冬天,他卻穿著短袖,胳膊也都是黑色的。他就是公司的工匠,名叫西岡玄堂。他說,要想成為好的造墨匠人,至少需要10年磨練。因為他必須根據每天不同的溫度、濕度,更改原料的配比,哪怕微小的調整也決不放過,旨在保證質量。而這些全憑匠人的經驗和感覺。在工作10年后,西岡才獲得了公司賜予的匠名“西岡玄堂”。他說,匠藝永無止境,自己至今還在修行之中。經西岡揉搓的墨塊確實黑亮,很有光澤。記者現場體驗了一下,同樣的原料,在記者手上,就沒能揉出西岡先生的亮度。
揉搓之后是成型。整個過程都是手工,甚至測量墨塊的重量使用的也是古式天平和砝碼。西岡先生雖然滿身被油煙染成黑色,但工作間卻整理得井井有條,十分干凈。他每天早上4點開始工作,一直到下午2點。這個時間段的溫度最適合造墨。
接下來的程序是干燥。干燥也有專門的匠人來處理。要把成型后的墨塊埋在木灰中,每天都要從一個木槽移動到另外的木槽翻晾。每個槽子木灰的濕度都不同,需要匠人根據經驗去調整。如此反復大約2周左右,才能用稻草把墨塊綁成串,吊起來在空氣中干燥。根據天氣的不同,徹底干燥需要的時間也不一樣,一般數月之后,才能經過檢測,成為合格產品。整個過程都使用天然原料或廢材,如干燥時用廢報紙和水稻稈,有利于環保。
匠人精神就是永不放棄
在工廠的二樓,記者見到了吳竹株式會社總經理綿谷昌訓。他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吳竹”創立于1902年,他是第4代。最初工廠只是一個供貨作坊,逐漸發展成獨自開發制品的股份公司?;仡櫣镜陌l展,道路坎坷。最大的危機發生在二戰后。當時,在美國的統治下,日本實施了禁止學校上書法課的政策。導致公司陷入危機,突然之間,曾經是學生上課必需品的墨塊無處可用。好在艱難之中的堅持,加上對質量的追求,公司終于渡過難關,挺了過來。
綿谷社長說,工廠至今還在沿襲傳統的造墨方法。公司的產品包括液體墨和固體墨,還有與書法有關的各種用品,包括毛筆、筆、繪畫顏料等。因此公司的口號是一家“為藝術和制圖(而存在)的公司”。他說,開發新制品是適應時代變遷的結果,否則傳統就不可能得到發揚。
公司能實現百年發展,主要是靠先代樹立起來的對產品質量的追求?!捌焚|第一主義”是創業精神,也是公司發展的根本。說著,綿谷社長拿起一個水彩顏料盤說,比如開發這個產品,真讓人晝夜難眠,如果找不到最合適的比例配方,色彩就不鮮艷,沒有透明感,也無法讓畫家揮灑自如。因此,只好反復試驗,用各種可能的比例,不厭其煩,也不怕費時間,直到找出最佳比例配方?,F在這個產品被命名為“顏彩耽美”,已經得到市場的認知,成為公司的核心產品。
有的產品開發過程就經歷了10年,比如自來水式毛筆。傳統毛筆需要有墨和硯臺,并要研磨才能使用,很費事,在現代社會市場越來越小。而方便的自來水式毛筆就有大量使用者。
如何看待日本的匠人精神?綿谷社長說,“不厭其煩地追求質量的最高境界,永不放棄。這是匠人氣質,也是匠人精神之所在?!彼€強調,越是在企業發展好的時候,越要考慮企業的未來,積極開發新產品。
據記載,日本固型墨的生產在1935年達到高峰,年產2265萬塊,一塊重約15克。戰后墨汁普及,固型墨用量大大減少。進入2000年,年產量僅為210萬塊左右。為此,吳竹積極開發新產品。1963年,公司首創簽字筆,被稱為“筆記用具的革命”。1981年,該廠產品參加了德國法蘭克福國際產品博覽會,很快獲得國際知名度。1997年,公司開發發自來水毛筆,讓市場為之震驚。此后他們共開發出約2000種新產品,涵蓋書法、紙張、繪畫、筆等多領域。他們在日本共有200多家代理店,海外代理店超過20家,在英國、美國設立分廠。
三人蓋章后才能讓墨塊出廠
在吳竹乃至奈良的其他造墨廠家,都能聽到有人說,日本造墨的方法來自中國。原來,在中國古代使用質地細膩的油煙墨時,日本使用的都是比較粗糙的松煙墨。因為油煙墨質量好,日本也從中國學來了。現在,日本經過不斷改良,生產出的油煙墨似乎質量更好。
《環球時報》記者問棉谷社長,如何看待中國企業。他說,他曾前往中國視察同類企業。發現很多廠家的傳統制墨方法沒有得到傳承。因此,生產的墨塊似乎不夠細膩。在吳竹的實驗室,研究人員表示,中國現在造的墨,墨質脆,容易斷裂。實驗室除了為開發新產品提供科學依據外,還要檢驗墨塊的質量。雖然這些墨肉眼看不出區別,但畫畫、書寫時就有差別了,分為藍墨、紅墨、黑墨。在檢驗質量前,他們需要借助顯微鏡辨別是哪種墨。
實驗室將生產好的墨塊研磨后,用原液2倍2倍進行稀釋,直到16倍,每增加2倍,都由實驗人員親自沾墨書寫,經過干燥后,再和樣品貼比較,經過三個人蓋章后,才能讓墨塊產品出廠。在此之前,還要經過匠人的目測檢驗。在吳竹,重視質量不是單純的口號,而是切實的行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