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2-13 20:19:02
新華社布魯塞爾2月13日電 通訊:為善最樂——記比利時中華婦女聯合會會長楊愛娥
新華社記者潘革平
已過花甲之年的比利時中華婦女聯合會會長楊愛娥心直口快,雖然家中的生意都已交給兒女打理,但她一天到晚仍是閑不住。或許是“每逢佳節倍思親”的緣故,今年春節楊愛娥又想起了一群她心里放不下的孩子——受比利時中華婦女聯合會資助的云南省金平縣中小學生。
每當這個時候,楊愛娥總愛翻閱這些孩子寄來的感謝信,每一封信里都藏著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2009年,金平縣銅廠鄉勐謝小學學生李小福這樣寫道:“爸爸‘走’了,一瞬間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媽媽一人肩上。年幼的我,面對這突然間到來的‘寒冬’也束手無策……我不忍心讓媽媽那么勞累,幾次打算退學,就在我孤單無助之際,你們資助了我,給了我希望。我要把遭遇的挫折當作人生的墊腳石,我將走得更穩、更遠。”
2014年,同樣來自金平縣的李阿背這樣寫道:“學習上的重重困難咬咬牙可以挺過去,可生活上的拮據卻讓我束手無策。看著父親歉意的眼神和母親操勞的背影,我告訴自己決不能低頭……在我學途艱難的時候,是你們給了我重生的力量,讓我感到了這種超越親情的關愛和溫暖,讓我的學習更加充滿熱情。”
貧困讓這些山里的孩子比同年人多了一份成熟與堅強,而來自比利時中華婦女聯合會的一筆筆捐款讓他們感受到了溫暖和希望。
成立于2002年的比利時中華婦女聯合會是一個由在比華僑華人婦女組成的社團。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婦女聯合會自2004年開始資助云南貧困兒童上學,所有捐款都通過外交部轉交當地政府有關部門,至今愛心接力從未間斷。捐贈對象也由最初的40人逐漸增加到了如今的170人,其中多數是女孩。
楊愛娥一人就捐助了10名學生,每人每年500元人民幣。她說:“我們的一個小小舉動,能讓那些孩子感受到愛心和關懷,他們的人生軌跡甚至可能因此改變。伸出手幫助他們渡過難關,這樣的事兒何樂而不為呢?”
雖然在比利時打拼了40多年,但家鄉始終是楊愛娥夫婦心中的牽掛。1968年,來自浙江青田的夏廷元在距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約70公里的小城蒙斯開設了第一家中餐館,取名“新中國”。5年后,不到20歲的楊愛娥嫁給了夏廷元,從此兩人不僅成為齊闖天下的夫妻,更是并肩攜手做慈善的知音。
自1974年第一次回國探親起,夏廷元和楊愛娥夫婦每次返鄉都捐款捐物,無條件地資助家鄉辦學校、搞建設。在家鄉建造青田第一大橋“甌江大橋”、興建華僑陳列館和村中鋪路架橋等重大工程建設中,兩人總是慷慨解囊。1992年,他們還捐獻100多萬元人民幣,在青田縣建造了一座設施齊全的現代化體育館——“夏康體育館”。
楊愛娥的經歷也是很多心系祖(籍)國的比利時華僑華人的縮影。正如中國駐比利時大使曲星此前所說,比利時國家雖不大,華僑華人人數也不多,但每年大家都踴躍拿出辛苦錢做慈善,拳拳愛心令人感動。
為善最樂。在采訪楊愛娥的過程中,她還在不停地通過微信與歐洲華商扶貧基金會會長何曉耀及比利時《華商時報》社長羅玉宏商量籌辦即將在中國駐比利時大使館舉辦慈善圖片展事宜。這次圖片展將主要展出比利時華僑華人社團歷年參與慈善捐助的精彩瞬間,希望在當地華僑華人中弘揚正能量,用他們的事跡激勵更多人扶貧濟困、回饋社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