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17-02-15 08:57:02
2016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爾摩,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單獨授予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因他在細胞自噬方面的杰出貢獻而獨享殊榮。光明圖片
當諾貝爾獎評委會在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獲得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時,很多人可能會感嘆,日本人怎么又得獎了?產生這種想法并不奇怪,因為倘若你仔細算一下,進入21世紀后,日本新增諾貝爾獎牌已達17枚之多。日本科學家頻頻摘得諾貝爾獎桂冠,野依良治、益川敏英、山中伸彌等名字被人反復提起,日本的得獎頻次僅次于美國,甚至把英國、德國、法國等科技強國都甩在了身后。
然而,2000年日本政府制定第二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提出“未來50年獲得30個諾貝爾獎”的宏偉目標時,世界輿論曾一片嘩然。多數人都認為日本人在說大話,純屬狂妄之言。近些年來,平均每年一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速度無疑是在告訴世人,日本正在一步一步實現其“雄心壯志”。
1.視人才為珍寶的日本
日本視人才為珍寶。近十幾年來,科技人才政策在日本政府科技戰略布局中一直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早在2001—2005年實施第二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時,日本政府就提出,增加面向青年研究人員的競爭性研究資金,營造青年研究人員可以獨立開展研究的環境。在第三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2006—2010)》中,日本政府把重視人才培養作為基本理念,強調將研發投資重點從“物”轉移到“人”上來,在發展科研基礎設施的同時,吸引和培養國內外一流科技人才。2011至2015年實施第四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時,日本政府將加強基礎研究與人才培養比作“車之兩輪”,強調以此實現可持續增長和社會發展,并提出著重培養具有獨創性的優秀研究人才。
經過多年政策上的持續推動,日本科技人才狀況有所改觀。近10年,日本研究人員總數保持平穩,2015年達到86.7萬人(全時研究人員約68.3萬人),排名中國、美國之后,位居世界第三。值得注意的是,從每萬名勞動力人口中研究人員的數量來看,日本長期占據世界第一,2013年達到130人,遠遠高于中國的19人和美國的81人。21世紀以來,日本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新增科學家人數排名世界第二,更加彰顯了日本的科技實力和國際地位。
眼前的事實刺激了人們對日本科學技術發展的好奇心,同時引發了人們對日本基礎研究實力突飛猛進的討論和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日本科技杰出人才輩出,不斷涌現?政府究竟應該在科技發展過程中發揮怎樣的作用?2016年諾貝爾獎得主大隅良典在受訪時曾表示,日本近些年能夠多次榮獲諾貝爾獎,歸功于日本在幾十年前對基礎研究的投入。他希望自己的獲獎能夠引起日本政府對基礎研究更多的重視。的確,實施科技立國戰略、確保科研投入持續增長、營造寬松穩定的科研環境、形成重視科學精神的教育體系等,都是日本政府長期以來堅守的科技發展理念。打造一支穩定的、高素質的科技人才隊伍是日本政府促進科技發展的最有效保障。雖然目前日本研究人員總數排在中國、美國之后,位居世界第三。但是,日本每萬名勞動力人口中研究人員的數量長期占據世界第一。2013年,這一數字達到130人,遠遠高于中國的19人和美國的81人。源源不斷的科技人才資源為日本科技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日本政府的科技人才政策經驗值得我們予以關注和研究。
2.低生育率難題與青年的前途
雖然有著驕人的成績,但是日本未來的科技人才儲備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低生育率意味著偉大事業后繼無人,這一困境已經出現在世界上的許多國家之中了。由于人口出生率不斷下降,人口總量持續減少,再加上人口老齡化問題加劇,日本后備科技人力資源狀況不容樂觀。面對人口危機,日本政府認為,提升科技人才質量并充分發揮其才能迫在眉睫。因此,在2016年啟動實施的第五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中,日本政府提出,培養和留住具有專業知識且不拘泥于常規思維的人才,不斷夯實產生卓越知識的基礎,與此同時,跨越專業、組織、部門、國界等阻礙,促進人才流動,建立人才、知識和資金的良性循環體系,推動國際環境下的知識融合和技術轉移。
以博士后為主的青年研究人員是日本科技創新的主力軍。但是目前,日本公共研究機構和大學的青年研究人員職業道路規劃不夠透明,青年就業不夠穩定,而青年研究人員獨立開展研究的環境尚不完善。因此,日本政府提出,今后要明確博士畢業后成為獨立研究人員或大學教員的職業發展道路,營造有利于青年研究人員在其職業生涯中充分發揮才能和熱情的環境。日本的目標是,到2020年增加10%(約4.4萬人)的大學青年教員(40歲以下),使青年教員占到大學教員總數的30%以上。
為了給青年研究人員營造潛心研究、挑戰新領域的良好環境,拓展青年研究人員的職業發展道路,日本政府在2015年出臺的《日本再興戰略》中提出,2016年撥款10億日元設立卓越研究員制度,在特定研究型大學和卓越研究生院,面向優秀青年研究人員設立穩定職位,引導青年人才挑戰新領域研究,取得獨創性研究成果。同時,提高產學研人才的跨部門流動性,滿足產業結構調整需求。該項目每年遴選資助約150名研究員(40歲以下,臨床醫學領域43歲以下),執行機構包括大學、國立研發法人機構和民間企業。自然科學領域入選的卓越研究員每人每年可獲得600萬日元的研究經費(資助期2年)和300萬日元的研究環境建設費(資助期5年)。人文社科領域的卓越研究員受助額度約為自然科學領域的三分之二。在日本研究機構工作的外國研究人員也可申請卓越研究員職位,獲得與日本研究人員同等的資助。
此外,日本政府還致力于打造具備世界最高教育和研究水平的研究生院,通過加強大學與產業界互動,推進研究生院的教育改革,開發符合需求的教育項目,增加教員在各種社會場合積累經驗的機會,并為企業研究人員和技術人員提供更多接受博士課程教育的機會。日本政府將修訂相關資助政策,增加對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研究生的經濟資助,并在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增設教學助理、研究助理崗位,增加博士研究生收入來源。目標是到2020年,“使日本20%的博士在讀研究生得到生活費補助”。
3.人才流動的“活水”循環
一直以來日本科研體系都給人帶來了較為封閉的印象。研究人員長期受終身雇傭思想和自我意識影響,流動性、開放性和國際性明顯不足。為扭轉這種局面,日本政府倡導開放創新,鼓勵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推行交叉任職制、實習派遣等制度,對跨部門流動經歷給予積極評價,在全社會形成人才的良性循環。目標是到2020年產學研之間的研究人員流動量增加20%,特別是從大學到企業或公共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流動量增加一倍;大學和國立研發法人從企業獲得的共同研究資金增加50%。
為了支持大學、國立研發法人、企業等多家機構共同建立和實施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的新體制,確立培養和聘用青年研究人員和研究輔助人員的新模式,日本政府2016年撥款13.27億日元,以綜合性重點大學為核心,在地方構建科技人才培育聯盟。政府資助主要用于聯盟運營協議會的管理運營費;受資助研究人員的人員費和研究環境建設費;研究人員到國內外大學、研究機構和企業實習的費用。日本政府現已進行兩處試點:一是以北海道大學、名古屋大學和東北大學為核心建立的聯盟;二是以廣島大學、山口大學和德島大學為核心建立的聯盟。
此外,日本政府已將“加強國際人才流動,提高日本科技國際影響力”納入其科技外交戰略,全力打造國際研究網絡,培養具有國際視野、活躍于國際舞臺的研究人才,幫助日本獲得更多世界先進技術,提升日本的國際影響力。日本政府將向奔赴海外開展世界級研究活動的研究人員提供更多資助,推動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與海外頂尖研究機構建立合作網絡,參與國際共同研究項目,加快建立海外派遣研究人員以及具有留日經歷的外國研究人員之間的人脈網絡。日本政府2016年撥款16.08億日元實施“加速人才循環的戰略性國際研究網絡推進事業”,幫助日本國內高水平研究團隊參與世界最尖端的研究活動,形成穩固的國際研究網絡。
4.科技發展后勁不容小覷
一個科技強國的形成需要全方面的吸引力,美國此前之所以在科技領域一直領先也正是因為敞開懷抱,吸納了全世界科研人員。為了融入多樣化的觀點和優秀的創意,凝聚各方創新力量,日本政府充分發揮女性研究人員、外國研究人員、科研管理輔助人員等各類人才的能力,同時大力培養日本下一代科技創新人才。
(一)挖掘女性研究人員的潛力。日本政府將依據《關于使女性職業生活充滿活力的法律》,督促大學、公共研究機構及產業界加快建立相關制度,明確設定并公布女性員工的雇用比例和晉升比例,到2020年,力求實現自然科學領域女性研究人員占比達到30%。日本政府將營造支援女性研究人員工作生活兩不誤的環境,鼓勵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積極培養和聘用女性進入管理層或項目負責人崗位,參與組織重要決策。2016年,日本政府用于激勵女性研究人員的研究項目預算總額為19.87億日元。
(二)加快引進外國優秀研究人員。日本政府一直在通過實施“外國特別研究員事業”等項目,改善外國研究人員在日生活條件,幫助解決隨行兒童教育及配偶就業問題,完善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的英語研究支援環境,推行高級人才積分制度,吸引外國優秀研究人員到日本工作。2016年11月,日本政府宣布將出臺世界上最低門檻的永久居留資格申請制度,擬將擁有專業知識的高級人才、外國經營者和技術人員在日本獲得永久居留權的最短滯留時間要求由5年縮短至1年。
(三)重視培養科研管理輔助人才。為了創造更多知識并實現商業化應用,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需要配備負責企劃和管理研發項目的項目經理、負責管理研究活動的研究管理員(URA)、支撐研究設施運行的技術輔助人員以及技術轉移人才和大學運營管理人才等各類人才。相應地,企業也需配備負責新事業拓展和商業模式變革的經營戰略人才、技術經營和知識產權相關高級專業人才。日本政府將為此建立相應的制度環境,便于這些人才靈活運用其專業知識,適得其所地發揮其才能。此外,日本政府將加快博士人才數據庫的建設和應用,進一步明確項目經理、URA、技術輔助人員等不同職業人才所需具備的知識和技能。
(四)培養下一代科技創新人才。日本政府通過提供創造性教育和理工科學習機會等措施,提高兒童和學生的理工科興趣和素養。日本政府將一體化地推進高中教育、大學教育、大學入學考試選拔制度改革,為擁有熱情和能力的學生提供更多參與研究的機會,使國內外學生有更多相互切磋提升能力的機會。日本政府面向中小學生設立了“下一代科學家培育計劃(2016年預算為2000萬日元)”,面向中學生設立了“中學生科研實踐活動推進計劃”、科技競賽項目、“全球科學園”和“超級科學高中”(2016年預算為21.55億日元)項目,為日本科技創新打下了堅實的后備人才基礎。
為應對全球大變革時代的各項挑戰,日本政府正緊密調整其在各個領域的戰略布局,其中,新一輪科技體制改革已付諸實施,科技人才政策調整步伐隨之加快,但其政策重心并未改變,始終堅持以激發優秀青年研究人員的活力為核心,提高青年研究人員獨立開展研究的自主權,與之配套的人事、薪酬和經費管理制度將越來越靈活和高效。
日本政府謀求建立兼顧流動性和穩定性的研究人員職業發展體制,并且主張對于研究人員的跨國界、跨部門、跨領域流動經歷給予積極的評價,營造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制度環境。打造牢固的國際國內研究網絡是日本政府現行科技人才政策的一大著力點。為此,日本政府十分重視加強產學研互動,積極推進開放創新,促進不同規模、不同行業的企業、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投入人才、知識和資金,切實開展合作,同時加強與國外頂尖研究機構的研究合作,構建人脈網絡,充分利用國內外的新創意、知識和技術,以求迅速提升日本的科研實力和科研效率。
更為值得關注的是,為保持科技發展后勁,日本政府非常重視培養科技創新后備人才力量,提早布局,從小學階段開始到研究生院階段,針對不同年齡層學生都設立了相應的科技人才培養計劃,致力于形成戰略性、系統性的科技人才培育體系。
(作者:王玲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政策與戰略研究中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