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7-02-21 16:56:02
新華網北京2月21日電 轉眼,特朗普入主白宮整整一個月。
在反對他的美國人看來,特朗普的開局似乎不能更糟;但在支持他的美國人看來,這位新總統“干得棒極了”。特朗普自我鑒定:一個月來取得“難以置信的進展”。
13家全國性民調中,美國人對特朗普首月工作的認可度從39%至56%不等,但多數民調顯示,共和黨選民對他的支持率高逾八成,加上國會山上共和黨建制派的總體配合,顯示他的基本盤相對穩固。
1月22日,在美國華盛頓白宮,(從左至右)白宮高級顧問凱莉安妮·康韋和賈里德·庫什納、總統首席戰略專家和高級顧問斯蒂芬·班農,以及白宮辦公廳主任賴因斯·普里伯斯宣誓就職。 新華社/路透
目前,特朗普執政班子組建基本完成。人事安排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國安團隊重組,前競選團隊首席執行官、白宮首席戰略專家斯蒂芬·班農在國安會最高級別的“首席會議”占據固定席位。圍繞參議院對特朗普內閣人選聽證任命,兩黨互不妥協,爭斗激烈程度遠超以往。
據白宮網站,執政首月,特朗普發布或授權發布了總計46項“總統行動”,涉及退出TPP、金融監管、政府管制、醫改、基建、環保、反恐、強軍、移民、打擊“伊斯蘭國”、重組國安團隊、反控槍、反墮胎、教育、打擊犯罪、公共安全、游說旋轉門等各種議題。盡管多數舉措離“兌現”競選承諾差距較大;尤其核心承諾——在美墨邊境造墻、替代并廢除奧巴馬醫改、減稅、重振基礎設施等,“錢從哪里來”?未見頭緒。但從造勢角度相當成功,在支持者當中塑造了新總統“忠實于競選承諾”的形象。
外交方面,從制裁伊朗到空襲也門;從在白宮會晤英國、日本、加拿大和以色列領導人,到與包括中國領導人在內的世界多國領導人通電話等,外交動作頻繁但重點并不清晰。媒體注意到,在美俄關系、北約未來、巴以“兩國方案”等問題上,特朗普與副總統彭斯、防長馬蒂斯、國務卿蒂勒森等人的相關表態,也存在一定差異。
2月5日,一名伊朗女孩(右)抵達美國洛杉磯國際機場后與朋友擁抱。當日凌晨,美國聯邦第九巡回上訴法院發布通告,否決美國司法部在上訴期間緊急暫停執行“羅巴特裁決”的要求,這意味著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簽署的入境限制令目前不會恢復執行。新華社/美聯
執政首月,特朗普政府取得一些進展,也遭受了一些重大挫折。特別是在執政首周最后一天(1月27日)簽署的暫禁全球難民和7個西亞北非國家公民入境的行政令,引起全美大規模抗議和國際社會廣泛批評,遭聯邦法院凍結。這使特朗普“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勢頭受挫,此后“總統行動”明顯放緩并趨于謹慎。
另一個嚴重挫折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弗林上任僅約三周便匆匆去職,其競選團隊多名干將與俄羅斯的聯絡受到調查,他本人關于改善美俄關系的主張遭遇眾多共和黨建制派反對。圍繞弗林“電話門”,事態仍有發酵可能。此外,時至今日,仍有數百政府高層要職空缺、白宮內部信息泄露嚴重、許多行政官員存在抵觸情緒。這在以往新任總統上臺初期,是罕見的。
一個月來,特朗普與美國主流媒體“互撕”激烈。入主白宮次日,特朗普就炮轟美國主流媒體在出席其就職典禮人群規模上“造假”,宣布與其進行“持久戰”。隨后,白宮發言人斯派塞宣布特朗普就職觀禮人群全球規模最大的“句號”;白宮顧問凱莉安妮·康韋為斯派塞辯解時創造的“可替代事實”一詞;白宮首席戰略專家班農宣稱媒體是“反對黨”并獲特朗普發聲支持,都引發熱議。近日,特朗普在推特上點名指責《紐約時報》和4家電視媒體是“美國人民的敵人”,并再度舉辦競選式民眾集會。
2月16日,特朗普召開了上任以來首次單槍匹馬挑媒體的新聞發布會。除了一頭一尾講了點別的,1小時15分鐘內,大部分時間是在和媒體開“懟”。
從目前態勢來看,特朗普及其白宮團隊對與美國主流媒體的關系轉圜似已不抱希望。特朗普且已一再表態將在執政期間長期使用他的三大競選利器——抨擊主流媒體、個人推特造勢、組織競選式集會。一個月來,特朗普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削弱主流媒體影響力,如取消白宮記者團的提問特權、增加力挺特朗普的中小右翼媒體席位等。
由此也導致一個疑問:特朗普真的準備以競選策略治國嗎?顯然,從他執政首月的言行來看,營造“忠實競選承諾”的形象,維護支持者群體這一“基本盤”,是其關注重點。通過與媒體的“持久戰”,繼續營造反建制、反精英形象,引導和塑造輿論,是這一戰略的一部分。
不過,這也意味著特朗普的支持者和反對者對主流媒體的態度,對基本事實的認定,將和競選期間相似——很大程度上“生活在兩個世界里”。而對特朗普觀感的兩極化,勢必導致社會分裂繼續加深而非得到彌補,這為特朗普執政之路增加了很多不確定性。
班農在指責美國主流媒體是“反對黨”時說,這些美國主流媒體,始終沒有明白特朗普為什么能當上美國總統。他的這句話值得再三思考,特別是從雙方的“互撕”看,美國主流媒體基本延續了競選期間對待特朗普的態度和思路,過多糾纏于特朗普的行事風格、脾氣性格、推特言論、價值觀和“政治正確性”,過多強調特朗普各項政策主張如何不切實際、不可操作。“唱衰”特朗普似乎成為難以擺脫的慣性思維。從目前情況看,這不僅難以使特朗普的鐵桿粉絲改變立場,反而使他們對主流媒體更加不信任。
盡管如此,從“抵抗特朗普”風潮,到入境限制令風波,再到弗林“電話門”發酵,接二連三的“意外”表明,剛上臺的特朗普,執政基礎較前幾任狹窄并更易動搖。包括共和黨乃至特朗普政府內部,美國社會存在抵觸并試圖制約特朗普的深厚力量。
2月2日,在位于美國華盛頓的美國國務院,新任國務卿雷克斯·蒂勒森對員工講話。新華社記者殷博古攝
但總體而言,特朗普提名的防長、國務卿等關鍵內閣人事任命到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選,共和黨建制派和選民普遍持認可態度。對其減少金融監管和政府管制、減稅、打擊非法移民、重振基礎設施和美國制造業、加強反恐與公共安全、反墮胎和回歸道德保守主義等政策,更是普遍贊同。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甚至表示,就內閣人事和核心政策而言,他看不出特朗普和其他共和黨人當總統有什么根本不同。
這反過來也表明,被美國主流媒體批評為“不靠譜”的特朗普,其實并沒有那么不靠譜;其核心對內政策,更是高度契合共和黨傳統理念。而在外交政策上,多種跡象表明,特朗普的“不可測”變數,在被副總統彭斯、國務卿蒂勒森和防長馬蒂斯等人“對沖”。
特朗普打著“反建制、反精英”旗號上臺,作為輸掉近300萬張普選票、脾性品行遭到“愛憎分明”式強烈爭議的政治素人,他執政初期的種種政府運作混亂并不足以為奇。透過表象看事實,特朗普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其諸多核心主張有符合美國保守派利益、迎合多數中產選民和美國傳統價值觀的合理性。并且,白宮和國會參眾兩院都由共和黨掌控,是他執政的重大政治利好;經濟上,盡管他從大選到現在,民意支持率過半數的時候不多,但多數民調中,民眾都較為看好他治理經濟的能力。最新民調更表明,逾六成美國人對經濟前景感到樂觀。只要經濟政策不捅大簍子,特朗普恐怕就能護住另一個基本盤。
美國兩黨政治史上,政黨輪換之后,新一任總統政策大幅回擺,本來就是一種歷史常態。倒是一個月來,正在重組的民主黨大有進一步趨左之勢,而共和黨右翼也在黨內抬頭,政黨極化的趨勢未見逆轉。從去年大選到現在,圍繞特朗普,美國人的認知一直高度撕裂,這種兩極化看法,很大程度上其實也是美國兩黨政治極化的折射和繼續,這種兩黨政治的極化和社會分裂的加深,構成特朗普執政前路的一個基本背景。
總而言之,目前僅是特朗普政府開局的開局階段。但可以預見,其執政前路將繼續波折重重,不會平順。從內政到外交,特朗普都面臨著陡峭的學習曲線,需要與各種制衡和反對力量博弈;而極富爭議性的個人作風,更使其執政地位和執政前景,都面臨著獨具特朗普個人特色的挑戰。(記者徐劍梅,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