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4-17 13:26:04
新華社北京4月17日電 新聞分析:誰在加重敘利亞苦難
新華社記者 邵杰
敘利亞15日發生針對運送平民車隊的嚴重襲擊事件,造成百余人死亡、百余人受傷。這一事件是敘利亞人民當下深重苦難的縮影。這幕苦難的背后,既有西方列強瓜分中東和“分而治之”的歷史因素,也有外部勢力出于一己私利肆意干涉、無視敘民眾利益的現實原因。
苦難深重
時至今日,敘利亞戰亂的性質,已經很難用一個詞概括。這里既有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之間的沖突,也有恐怖組織的肆虐暴行,還有教派沖突、少數民族自治運動以及外來軍事干預。6年來,敘利亞局勢混亂,民眾蒙受著亂局帶來的最深重苦難。
敘利亞2011年陷入政治動蕩和武裝沖突。據估計,這個近2000萬人口的國家6年來已有大約30萬人死亡,近半數人口流離失所。如果戰亂持續,死亡和流離失所人數還將進一步增加。
不僅如此,包括首都大馬士革、最大城市阿勒頗在內的敘利亞主要城市,許多居民區被夷為平地,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當地人忍饑挨餓、斷水停電、缺醫少藥,很多人被迫離開家園。
歷史與現實
敘利亞是一個宗教、民族多元化的國家。什葉派穆斯林占其人口的大約四分之一,而阿拉維派是什葉派的一個分支。敘利亞總統巴沙爾及其父親、前總統阿薩德就來自阿拉維派。
敘利亞曾經是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1916年,英法等國達成了瓜分奧斯曼帝國的《賽克斯-皮科協定》。1920年,取得第一次世界大戰勝利的協約國決定敘利亞由法國托管。法國統治當局在敘利亞大力培養親法勢力,使得阿拉維派在敘利亞政治生態中逐漸占據重要位置。
敘利亞上世紀40年代獨立之后長期處于動蕩狀態,政變頻發,直到1970年阿薩德開始執政,敘利亞才進入一個長期相對穩定的狀態。2000年阿薩德去世,接受過西方教育、從小就立志當醫生的阿薩德之子巴沙爾意外成為敘利亞總統。
在1970年到2011年的40多年間,敘利亞在阿薩德父子統治下一直處于相對穩定狀態,國民經濟有發展,生活水平在提高。而且,敘利亞在中東地區的政治地位也不斷提升,成為該地區無法忽略的重要國家。
但是,2011年,在內外因共同作用下,敘利亞爆發內亂。西方國家借反對派介入敘利亞內政,靠提供軍事支持使得政治動亂演變成武裝沖突。
伊拉克極端組織領導人巴格達迪曾派遣一支遠征隊進入敘利亞。這支只有不到10個成員的遠征軍在敘利亞趁亂發展,不久后便形成規模并打出“努斯拉陣線”的旗號。其最高頭目祖拉尼后來回憶:“如果沒有那場‘革命’,敘利亞就不會成為我們的地盤。”后來,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也派遣武裝人員從伊拉克進入敘利亞,迅速奪取敘北部大片領土。
西方干涉
西方一直強調敘利亞發生的是“內亂”,但這場“內亂”之所以演化成目前生靈涂炭、民不聊生的悲劇,“外力”才是魁首。對此,西方國家的責任不容推卸。
首先,內亂發生之后,美國等西方國家不顧敘利亞具體國情,一心想把敘利亞引上所謂“民主化”道路,從而把這個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的東地中海國家納入西方勢力范圍,為此大力支持敘利亞反對派,導致敘利亞內亂性質發生轉變。
第二,西方國家一直把推翻巴沙爾政權視為解決敘利亞問題的關鍵。但縱觀敘利亞歷史,阿薩德父子執政的40多年恰恰是敘利亞近現代史上最穩定發展的階段。相反,隨著內亂爆發和西方國家介入,敘利亞各種政治力量間的平衡被打破,新平衡在短時間內又難以建立,戰亂愈演愈烈。
第三,西方國家無意推動敘利亞政治進程。反政府武裝在西方國家支持下,明知敘利亞政府不可能接受巴沙爾下臺的主張,卻堅持把該主張作為開啟政治過渡先決條件,使得和談陷入僵局。以推翻巴沙爾政權作為與巴沙爾政權談判的條件,本身就是偽命題。
第四,西方國家一直把敘利亞沖突當做是把俄羅斯勢力趕出中東和削弱伊朗在該地區影響力的契機。本月初在敘利亞發生疑似化學武器襲擊事件之后,美國等西方國家再次要求俄羅斯停止支持敘政府,并重申把伊朗趕出敘利亞是西方主要目標之一。
西方意欲“改造”敘利亞的諸般說辭中,唯獨缺席的,是敘利亞民眾對和平與穩定的渴望。正因如此,在一些西方國家的敘利亞政策清單中,反恐和打擊極端組織不是先決要務,推動政治和解進程也只是說說罷了。違背歷史發展、罔顧民眾關切、忽視穩定訴求,使得西方在敘利亞問題上頻頻亂彈琴、屢屢下錯棋,敘利亞民眾利益也因此成為西方介入的犧牲品。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