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7-04-22 19:14:04
編者按:“中遠荷蘭”號貨輪18日離開寧波舟山港遠赴歐洲。新華社記者閆亮隨輪遠行,在新海上絲綢之路上,領略沿線國家的時代新貌,見證中國航海人的開拓精神,講述與世界合作共贏的中國故事。
4月21日19時22分,南海海面,夜色漸深。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旗下的中歐遠洋貨輪“中遠荷蘭”號二副朱斌和一水盧海洋今天第二次當班,16時至20時,值班時間4小時。從“中遠荷蘭”號駕駛臺兩側的舷窗望出去,茫茫南海海面,遠處燈光忽明忽暗。
此時,“中遠荷蘭”號距越南海岸線最短距離大約90海里。值班人員告訴記者,不少越南漁船經常在這片海域出沒,利用夜間捕捉魷魚。根據他們的夜航經驗判斷,這依稀可見的“亮光”,是航行在海面上的船舶發出的,其中亮度高的多是漁船。
此刻,“中遠荷蘭”號航向東南,距下一站新加坡港還有大約660海里(1海里約合1.852公里),預計于23日凌晨5時抵達。從中國浙江寧波舟山港出發,到新加坡,航程2086海里。
“中遠荷蘭”號雷達照片,拍攝于4月21日夜。
夜間航行,主要依靠雷達、海圖和駕駛員的夜視瞭望。
“中遠荷蘭”號共安裝3臺雷達,其中駕駛臺上面的羅經甲板安裝有兩臺雷達,另一臺雷達則安裝在船首。南海海域廣闊,通航密度低,打開兩臺雷達便能滿足航行需求,而在進出港或其他航行條件復雜情況下便會加開船首雷達。
朱斌今年30歲,上海人,2014年第一次登上“中遠荷蘭”號,這已經是他第二次在“中遠荷蘭”號上工作。他告訴記者,雷達依靠電子掃描產生的電磁回波,能夠識別出海面上的物體,而海圖則對海面以下水域情況有詳細陳述,兩者可以相互補充。雷達和海圖結合使用,有助于駕駛員作出準確判斷。
在駕駛臺后面的海圖工作區,“中遠荷蘭”號每航行一小時,值班駕駛員會在紙質海圖上用鉛筆標注即時船位和時間,記錄航行軌跡,以備以后復原查詢。海圖既有紙質海圖,也有電子海圖,主要功能是輔助船舶航行。因“中遠荷蘭”號在大海上航行,無法及時拿到紙質航海通告,不能進行更新。只能依靠衛星通訊設備,接收信息,才能及時更新海圖。
在紙質海圖上,可以看到用紅筆和鉛筆標注的海圖符號:紅筆標注的是“海圖改正”,涉及航行海域深淺變化、沉船標識增加或刪減、燈浮燈標位置變化等,以提醒航行時注意;而用鉛筆標注的則是“臨時通告”,例如,從某時到某刻,相關海域要進行施工、疏浚或炸暗礁等,提醒過往船舶注意。
紙質海圖照片(4月22日上午拍攝)
相比紙質海圖,電子海圖更新更加及時。“中遠荷蘭”號政委鄭明華說,盡管電子海圖精確度很高,但現在航行中依然保留紙質海圖,這也是為了防范在電子設備出現意外時可以查詢紙質海圖。
電子海圖照片(拍攝于4月22日上午)
除依靠助航設備外,駕駛員在經過長時間夜航之后,練就了夜視瞭望的“特異功能”,掃描物標的敏銳性強。即便在外人看來舷窗外黑茫茫一片,但在他們敏銳的眼睛里,也能及時準確發現航線上一些礙航物。
指著海面遠處的“亮光”,值班人員說基本可以判斷,這些“亮光”是航行在海面上的船舶發出的。二副朱斌查看了一下雷達,無法獲知這些船舶的基本信息,包括船舶坐標、長寬、船舶類型和航行狀態等。
畢業于上海海事大學的大副李紅兵告訴記者,在通航密度較大的狹窄水道或者復雜航區,如果不能及時獲知這些船舶信息,就無法判斷對方船舶的航行狀態,會給夜間航行增加一定難度。目前,中國漁政部門已要求漁船安裝自動信息識別系統,以便在航行時獲知對方船舶數據,減少碰撞風險。(記者閆亮,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