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向海而生 夢想惟新——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與今天

來源:新華社

作者:

2017-05-13 08:34:05

新華社北京5月13日電

新華社記者 凌朔 馮武勇

向海而生,是一種探索的勇氣,一種開放的膽魄,一種通達的夢想。

世界史上,恐怕再沒有一條航路,像海上絲綢之路那樣,用千年丈量時光,用萬里丈量跨度,歷久彌新。

千百年來,她是漁人賴以生存的生命線,是商人跨海營生的大商道,是信徒追尋經典的朝圣路,是使者交流文明的舞臺。今天,海上絲路正書寫新的篇章,秉承共同的夢想和信念,通達無遠弗屆的文明坦途,開啟跨越疆域的心靈對話,書寫休戚與共的逐夢傳奇。

尋蹤兩萬里,縱覽兩千年。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是海上絲綢之路得以生生不息的基因。在基因傳承中,歷史與今天不期而遇。

1955年萬隆會議后僅1個月,印度尼西亞總理沙斯特羅阿米佐約訪華。在北京的首場講話中,他就用海上絲路的“美好”作為論述兩國友好的“引子”。

“自從中國具有冒險精神的遠洋帆船第一次開通了兩國間的航路以來……這個古老的國家發出她的文化影響,這種影響對于亞洲的許多文明曾有過美好的作用。”

遠洋帆船第一次冒險的情形已無法考證。但可確認的是,海上絲綢之路上,中國古人們從未憑借當時最先進的造船與航海技術去占領或掠奪,而是把先進的技術、經驗、理念捎到遠方。這種“美好的作用”,吸引著海外使者涉洋來華,書寫了一段段友好交流佳話。

就在本月,3艘仿古木船從馬尼拉灣啟航前往中國,數十名菲律賓人用這種方式重溫古代絲路上一幕重大外交活動。600年前,位于今天菲律賓南部的蘇祿國國王就是乘坐這樣的木船從海上來華,并與明朝永樂皇帝結下深厚友誼。600年后的今天,蘇祿王留在中國山東的后裔們,仍在悉心守護蘇祿王墓與傳統中菲和平友好。

蘇祿王訪華前后,渤泥(今文萊)王、滿剌加(今馬六甲)王、古麻剌朗(今棉蘭老)王等10多位國王接踵訪華。明廷與這些國家結下深厚友誼,還用外交智慧幫助他們化解地緣危機。如,朱元璋曾派福建官員沈秩出使渤泥,消除了阇婆國(今爪哇)吞并渤泥的野心。鄭和第三次下西洋時,消弭了滿剌加與爪哇之間的紛爭;第七次下西洋時,專程繞道阿瑜陀耶(今泰國),說服其免除了對滿剌加的重賦。

途徑阡陌,江河海洋。漢語對水陸通道細致分類的背后,是古人對順暢溝通的渴望,是海不揚波、通達世界的夢想。因為渴望通達,秦漢古船沿中南半島東岸駛入暹羅灣、橫跨克拉地峽遠涉印度洋,留下海絲航路的早期記錄。

在今天新海絲路上,通達有了新的坐標:中老鐵路、中緬油氣管道、孟加拉國帕德瑪大橋、馬來西亞檳城跨海大橋、瓜達爾港、科倫坡港……新海絲路上,通達也有了新的內涵: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

歷史上,通達始終是開放的產物,也始終是開放的推力。海上絲路發展中的幾次大繁榮,都與當時中國的對外開放息息相關。漢武帝鑿空西域、放舶南海,讓海上絲路走向印度洋乃至更遠的地方;盛唐大開放,直接推動廣州等南方港口的興起;有宋一代,中國的造船、羅盤、造紙、制瓷等先進技術和物品在海絲沿線分享和傳播;明代鄭和七下西洋,是外交活動,更是商業和文化的大交流。

唐末五代,占城稻從東南亞引入福建沿海,至宋代推廣全國;千年之后,中國技術和標準在老撾等地推動當地稻作快速發展。三國兩晉,中國古代名醫遠赴東南亞醫治疾患,將中醫藥學傳入南洋;千年之后,數百種沿海絲而來的“海藥”已經成為中醫寶典中重要組成,廣為使用。

正是同樣對于開放和通達的追求,讓古今海絲路上許多傳奇故事遙相呼應、兩心相契。絲路故事,早已融入世界的記憶,成為共同的精神財富。

300年前,薩克森(今德國東部)選帝侯奧古斯都一世用600名精銳士兵交換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收藏的中國瓷器。300年后,奧古斯都一世治下的邁森小鎮已成為享譽歐洲的“瓷都”,精美的德國青花瓷返銷到中國,勾畫出一段穿越時空的青花情緣。

當交趾(今越南北部)人阮安在北京城參與設計紫禁城三大殿、九城門時,他不會想到:數百年之后,自己的設計會被復制到越南順化,成就了現在的世界文化遺產順化古城。今天,中國設計師的東方建筑理念,成就了老撾國際會議中心、斯里蘭卡紀念班達拉奈克國際會議大廈等地標建筑。

集眾力,天塹變通途;匯眾智,天下共美之。互學互鑒、分享共享,本身就是絲路智慧。兩千年時光中,這種匯眾智、齊分享,恰是絲路魅力所在。

明初,沿著海上絲路,近萬名外國留學生在南京國子監求學,其中很多人歸國后受到重用,如金濤返回高麗后官拜國相。今天,大批中國志愿者走出國門,用“快樂漢語”傳播著中國新文化、東方新智慧。

沿著海上絲路,中國古代航海術曾指引外國水手尋找航向。今天,中國的北斗衛星正在泰國搭建地球空間災害監測、評估與預警系統,在斯里蘭卡等地助力當地國土測繪、海洋漁業、智慧城市的發展。

新絲路,讓夢想不再遙不可及。

印度企業家沙瑪怎么也沒有想到,中國技術會讓他的企業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電子錢包。中國“螞蟻金服”的電子支付技術讓沙瑪的Paytm公司用戶數井噴到2.2億,使他成為業界“大佬”。

中國企業走進老撾,讓從事稻米育種研究的“老撾袁隆平”普達萊博士將科研成果轉化成稻田產量和稻米質量,改寫了老撾大米零出口的歷史。普達萊感慨,“是‘一帶一路’讓我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新絲路,讓夢想惠及每一個角落。“智慧口岸”讓廣西中越邊境越來越多以“扛包”運貨為生的邊民結束肩扛、車推的打散工模式,分享智能操控口岸物流帶來的新機遇。

1300多年前,唐高僧義凈由海上絲路赴印度取經,返回時在蘇門答臘翻譯佛經,卻發現那里還沒有紙張。幾百年后,中國造紙術廣泛傳入東南亞,很多華人成為當地造紙行業的翹楚。到了今天,印尼、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已然成為全球造紙業的重要一環。

一頁紙,輕如鴻毛,卻承載和書寫著沉甸甸的夢想。正是許許多多個人的夢、家族的夢、行業的夢、國家的夢,凝聚在一起,成為海上絲綢之路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向海而生,夢想惟新。

[責任編輯:楊凡、蘇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維基解密公布新機密資料 揭美中情局網絡間諜行為

維基解密公布新機密資料 揭美中情局網絡間諜行為

7”為名的中情局機密文件。這一工具包括很多小的軟件,這些軟件能夠毫無察覺地在被感染的電腦上收集具體軟件的工作信息,并摧毀保障軟件工...[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7-05-13

“草原口岸”在“一帶一路”中成長

其實,都拉塔并沒有“塔”,而是伊犁河谷最西端的都拉塔口岸。地處新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境內的都拉塔口岸同哈薩克斯坦接壤,距阿拉木圖市...[詳細]
新華社 2017-05-13
印度經濟學家:印度應持大局觀 積極對接“一帶一路”

印度經濟學家:印度應持大局觀 積極對接“一帶一路”

印度阿迪亞波拉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阿吉特·雷納德。國際在線專稿:“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于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詳細]
國際在線 2017-05-12
外媒議“一帶一路”:中國有遠見,美方認識到重要性

外媒議“一帶一路”:中國有遠見,美方認識到重要性

綜合報道,“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在即,各國媒體從不同角度表達了關注。外媒認為,“一帶一路”展示了中國的遠見,英國等國愿與...[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7-05-12

專訪中國駐烏大使:中烏務實合作當前已駛入快車道

專訪中國駐烏大使:中烏務實合作當前已駛入快車道中新社記者。文龍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于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烏茲別克...[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7-05-12

中國駐斐濟大使:“一帶一路”將為南太島國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中國駐斐濟大使:“一帶一路”將為南太島國帶來更多發展機遇中新社記者。相信未來幾年,中斐關系特別是經貿關系將會得到進一步加強,這將有...[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7-05-12

泰國“春耕節” 國王主持皇家大典

一年一度的“春耕節”來臨,泰國國王瑪哈·哇集拉隆功12日攜長女帕差拉吉帝雅帕公主,在曼谷皇家田廣場主持“春耕節”皇家大典,祝禱今年風...[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7-05-12

北極理事會部長級會議達成國際科研合作協議

北極理事會第十屆部長級會議11日在美國阿拉斯加州費爾班克斯結束,與會成員國外長簽署了北極地區加強國際科研合作的協議,這是北極理事會...[詳細]
新華社 2017-05-12

巴基斯坦參議院副主席車隊遇襲致17死30傷

巴基斯坦參議院副主席阿卜杜勒·加富爾·海德里的車隊12日下午在該國西南部俾路支省遭炸彈襲擊,至少17人死亡,另有包括海德里在內的3...[詳細]
新華社 2017-05-12

肯尼亞總統:希望中國進一步幫助發展蒙內標軌鐵路

11日,肯尼亞總統烏胡魯·肯雅塔乘機前往北京,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肯雅塔在11日晚舉行的新聞簡報會上提到,他希望借此機會...[詳細]
人民網 2017-05-12

馬來西亞常駐聯合國代表說“一帶一路”將促進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馬來西亞常駐聯合國代表亞科布11日說,“一帶一路”倡議有益于地區經濟和互聯互通,并將促進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亞科...[詳細]
新華社 2017-05-12

新西蘭斥資2億美元吸引國際影視制片業

新西蘭經濟發展部長西蒙·布里奇斯和藝術、文化和遺產部長瑪吉·巴里12日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說,新西蘭政府將撥款3.039億新西蘭元(1...[詳細]
新華社 2017-05-12

跋涉千山萬水的“絲路情懷”—探訪爾冬強絲綢之路視覺文獻中心

走進爾冬強絲綢之路視覺文獻中心,仿佛讓人真實觸摸到了這幅恢弘畫卷的幽微細節。數十萬張圖片、上萬冊珍貴文獻、各種各樣承載著絲路文化的...[詳細]
新華社 2017-05-12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