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17-07-05 10:32:07
1985年至今,德國前副總理兼外長約施卡·菲舍爾已多次到訪中國。用他的話說,“訪華次數早已多到數不清”。回想起第一次到訪中國時的場景,菲舍爾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與30多年前相比,現在的中國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能夠親眼見證這片土地的驚人變化,是令人難忘的感受。”
改革開放后的中國,在社會面貌和經濟發展上都迎來了變化。同一時期,世界格局也從割裂的冷戰時期走向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階段。而這一切,都發生在德中建交的45年間。菲舍爾說,不論時局如何變化,不變的是德中兩國都一直保持著非常良好的關系。毋庸置疑,經濟、科技合作是德中良好關系的集中體現。
菲舍爾希望習近平主席此次訪問德國,能進一步推動德中關系發展。“德國政府積極與中國發展經濟關系。德中兩國的友好關系未曾改變,而且將愈加緊密。”
菲舍爾指出,盡管德中兩國國情不同,但面對當今世界不確定性因素日益增加,德中合作乃至歐中合作都顯得十分重要。他表示,習近平主席今年初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的講話給世界留下深刻印象。德中兩國同為自由貿易的支持者,將會有更多的合作需求和空間。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召開在即,有關自由貿易的討論必將是全球焦點。
菲舍爾十分肯定中國在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上的積極作為。“中國對《巴黎協定》的堅定支持有著非凡的意義。”菲舍爾指出,《巴黎協定》雖然并不完美,但它凝聚著各方最廣泛的共識,體現了世界各國利益和全球利益的均衡。在21世紀,人們應該為更多全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尋找解決方案。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中國勇擔責任,積極發揮引領作用,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之前就與美國、法國、印度、巴西等主要經濟體分別發表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多個聯合聲明,為推動協定達成作出了建設性貢獻。
菲舍爾對中國目前涌現的共享單車熱感到欣喜,認為這與中國人強烈的環保意識不無關系。在他看來,中國對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的緊迫感逐漸加強。目前,中國對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關注程度已處于世界領先行列。
(本報柏林7月4日電)
《 人民日報 》( 2017年07月05日 10 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