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17-07-07 09:14:07
漢斯—保羅·博克納(二十國集團漢堡峰會工作組聯合主席、波士頓咨詢公司全球主席)
陳剛(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約爾格·羅霍爾(歐洲管理技術學院院長、德國聯邦政府財政部經濟顧問委員會委員)
施明賢(德國前駐中國大使)
亞歷山德羅·瑞布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
塞維利諾·卡布拉爾(巴西亞太問題研究中心主任)
為全球經濟傳遞信心
漢斯—保羅·博克納:二十國集團峰會讓世界上最重要國家的領導人有機會互相了解切磋,討論關鍵議題,并找出解決關鍵問題的方法。增長和就業是所有國家的主要目標,它們就是絕大多數人的福祉。有形資本投資與貿易和國際合作投資是二十國集團的主要議題。只有二十國集團繼續相信投資、貿易和合作會為大家提供雙贏機會,我們才能促進共同發展。“一帶一路”、歐盟的《非洲契約》都是投資和合作倡議促進增長和就業的例子。同時,我們還需要更多這樣的舉措來確保絕大多數國家受益。此外,也需要與保護主義做斗爭。
亞歷山德羅·瑞布奇:在當前經濟和政治環境下,二十國集團內的主要大國之間需要建立更緊密的伙伴關系,包括中國、德國和美國,需要協調采取措施來促進經濟增長。比較緊迫的任務之一是降低青年人失業率,美國青年人失業率接近10%,歐洲這一數字更高。對此,發展教育是一個可以共同行動的領域,尤其信息技術。對于某些地區來說,技術落后比國際貿易落后更能造成失業和經濟衰退。教育可以培養年輕一代掌握就業技能,尤其是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另外,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促進創業,增加中小企業數量是另一個可以共同行動的領域。在這方面,中國一直處于前沿。在實踐層面,像社交平臺、電子銀行和電子商務都是可以合作的領域。
陳剛:二十國集團組織誕生于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之時,目前應該根據世界經濟發展新的挑戰,調整自身發展方向,進一步將合作瞄準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的根源性問題的探討和解決,尤其是應當拿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各國領導人和政府官員應當定期磋商,對重大貿易、投資等問題進行長期、有效的溝通與磋商,爭取把達成的共識落到實處。在平臺打造方面,應當更多強調部長級官員的磋商和合作平臺的構建,努力提高合作的效率。同時各國應當尊重彼此的國情,求同存異,在平等的基礎上實現合作共贏和市場開放,進一步推動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發展的再平衡。
約爾格·羅霍爾:在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上,各參會成員明確承諾建立一個開放的全球經濟以及反對保護主義,并在全球范圍內促進貿易和投資。杭州峰會的成果在過去一年里經受了真正的磨練和考驗。二十國集團漢堡峰會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在國際政治變化的大環境下。屆時各國領導人可以明確突出自由貿易的好處,并且把對自由貿易的承諾從漢堡帶給全世界。
施明賢:二十國集團峰會很好地展現了在愈加全球化的當今社會,不同國家之間如何通過討論磋商,就一些話題達成共識。今年峰會最大的焦點莫過于在自由貿易、氣候變化問題上,美國與其他成員之間較大的意見分歧,是否能夠得到協調,也正是因為這些分歧的存在,本次漢堡二十國集團峰會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德國有義務保證這些爭議性話題在一個相對理性的環境中平穩討論,讓分歧各方都能夠清晰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塞維利諾·卡布拉爾: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作為重要的全球經濟合作平臺,二十國集團成員間更應加強政策協調,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開放市場,避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深化經濟合作,促進共贏發展,推動全球經濟復蘇。在峰會召開的基礎上,成員之間可以加強溝通,管控分歧,凝聚共識,為進一步開展經濟合作提供有力保證。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已經向二十國集團成員、向全世界發出信息,希望共同構建合作共贏的全球伙伴關系。發起成立亞投行、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都是這一背景下的重要舉措。
創新驅動世界經濟增長
漢斯—保羅·博克納:創新需要確保開放型經濟,即讓國內外企業家和企業能夠建立業務、嘗試新的商業模式并擴大發展。如果國有企業或私營企業受到貿易保護,抑或是新公司的成立受到種種監管規則的限制,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不會看到創新,更不會看到一個充滿活力的數字化經濟。新的競爭對手也將迫使成熟企業尋求創新,進行新的工業革命,并嘗試數字化的商業模式。創新與變革的關鍵是競爭。
陳剛:在推動創新方面,各主要經濟體應當加強高科技和尖端技術領域的合作,各國科技人員之間應當加強合作,在保護知識產權的前提下有效促進人類科研成果的共享。目前全球經濟在數字技術、環保和新能源技術以及生物科學技術等領域的發展中正面臨新一輪的工業革命,這種技術變革帶來的產業革命既會成為經濟的新增長點,也會對既有產業和就業造成巨大沖擊,對某些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影響尤為突出。總的來講,各國經濟部門、科技部門應當加大對創新型產業的投入和研發,出臺支持政策,鼓勵科技創新和新技術的運用。同時各經濟體應當對跨國技術傳播和投資持開放態度。
亞歷山德羅·瑞布奇:面對危機和挑戰,二十國集團成員采取了更加切實的行動。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比預期脆弱,歐洲只有1%,美國只有2%;經濟增長過程中,主要經濟體的收入差距和分歧也在加大。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提出了創新、新工業革命、數字經濟三大行動計劃,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亮點,因此受到歡迎。此外,我認為這三方面對于促進年輕人教育和成長都有著積極意義。二十國集團漢堡峰會將在德國舉行,德國在發展職業學校方面有著豐富經驗,可以提供借鑒。
塞維利諾·卡布拉爾:創新是永恒的話題,是驅動經濟發展的動力。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將“創新增長方式”列為核心議題之一,并達成《二十國集團創新增長藍圖》,不難看出二十國集團對于創新的重視。二十國集團成員應圍繞《二十國集團創新增長藍圖》加大創新投入,強化國際創新合作,利用二十國集團平臺加強交流、互聯互通,共同推動創新發展。
結構改革提高
中長期增長潛力
漢斯—保羅·博克納:結構性改革的目的在于為更多大中小型企業的建立提供更多的機會。最終,結構性改革意味著更多的競爭。無論是國內保護主義還是國際保護主義,還有全面的限制性法規,都會阻止競爭,從而影響創新和增長。所以結構性改革往往要開放市場,包括產品市場、服務市場、數字化市場和勞動力市場。最糟糕的是存在壟斷和保護壟斷的法規。
陳剛:當前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重要挑戰是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和由此帶來的需求不足及產能過剩。提高經濟長期發展潛力需要一方面提高廣大勞動者的收入,縮小國家間和國家內部的貧富差距,另一方面應根據需求變化,改變產品和服務的供給結構,減少產能過剩和無效供應,刺激有效消費。
亞歷山德羅·瑞布奇:總體而言,政策制定者需要重點關注經濟發展中的結構問題,支持和提高勞動力質量,促進發展新技術,讓勞動力性別構成和年齡分布更加平衡。采取措施消除或抑制這些障礙將會帶來更大的正面影響,有助于進一步提高這些行業或部門的經濟效率。
塞維利諾·卡布拉爾:當前全球經濟受結構性問題困擾增長緩慢,結構性改革勢在必行。然而,改革絕非易事,各國應結合本國國情有針對性地進行結構性改革,而非照搬別國模式。在具體執行中可以參考杭州峰會確定的九大結構性改革優先領域。
加快非洲和最不發達
國家工業化步伐
塞維利諾·卡布拉爾: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關注非洲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的工業化發展具有開創意義,體現了推動全球包容聯動式發展的觀念。在經濟領域,二十國集團成員應在平等的基礎上加強同最不發達國家的合作,促進對非洲國家投資,尤其是在基礎設施、制造業等領域擴大對外援助和資本、技術輸出,推動其快速發展。通過 “一帶一路”倡議,中國為非洲國家基礎設施改善做出巨大貢獻,值得二十國集團成員學習。
漢斯—保羅·博克納:非洲的發展確實落后。為了促進工業化,至關重要的一點是要促進整體發展。我不認為有捷徑可言,也不認為非洲可以實現跨越式發展。首先,要建立堅實的工業化基礎,要培養人才進行生產,建設基礎設施實現工作供應鏈,建立職能機構維持良好的秩序。沒有這些基礎,工業無法運轉,跨越式發展更加無從談起。
陳剛:先進工業化國家應當加大在這些欠發達國家的投資和技術合作,在政府治理、企業管理、非政府組織培訓等領域提供幫助和指導,擴大對這些國家商品的進口。互聯網等技術在這些國家的快速普及為這些國家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機遇。
施明賢:今年峰會很有可能為歐中關系帶來新的機遇,尤其在共同建設開發非洲上。眾所周知,非洲發展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是目前面臨的一大難題,也是今年峰會的一大主要議題。關鍵問題在于如何為非洲大陸提供具體支持,以助其自主發展。近年來歐洲面臨的難民危機中,亦有大量非洲難民。只有讓非洲地區穩定發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地區的難民問題。
亞歷山德羅·瑞布奇:從歷史經驗來看,推動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實現工業化的最佳途徑是發展國際貿易,包括商品、服務和資產的貿易。經驗表明,國際貿易會創造贏家和輸家,但進入貿易體系的經濟體其總體收益通常是積極和巨大的,但一段時間內可能需要在地域、代際和政治方面上付出過渡成本。因此,二十國集團成員需要制定政策來協調國際貿易協定,通過建立一系列安全網和緩沖措施,以盡量減少對碎片化勞動力和弱勢群體帶來的風險。
(本報記者牛瑞飛、俞懿春、馮雪珺、吳樂珺、張遠南采訪整理)
制圖:沈亦伶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