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10-07 14:11:10
新華社埃及法尤姆10月6日電
新華社記者鄭凱倫
物種的演化,海陸的變遷……這些教科書中的枯燥概念,在位于撒哈拉沙漠的世界自然遺產埃及鯨魚谷有了生動演繹:一具具近20米長的完整鯨化石散布于黃沙中,似在訴說一個跨越4000萬年的故事。
鯨魚谷位于埃及首都開羅西南方向約150公里處,三面是一望無盡的沙漠,只通過一條坑坑洼洼的道路與法尤姆綠洲相連。風沙常年侵蝕,道路和沙漠的界限肉眼難辨,間或有石頭壘起的路標提醒司機車輛依然行駛在正路上。道路兩邊是典型的撒哈拉風貌,零星點綴著外形奇異的砂巖,不時可看到旋轉的沙漠龍卷風。
很難想象,在約5500萬至3500萬年前的始新世,這片沙漠還是特提斯洋的海底。特提斯洋又名古地中海,其南緣曾深入今天的撒哈拉沙漠,由于板塊運動的作用,如今被稱為非洲的陸地不斷向北運動,而特提斯洋相應收縮。
在漫長的海陸變遷中,埋藏于海底的古生物化石浮出水面,覆蓋其上的沉淀物隨后被風沙吹去,到20世紀初被人們發現。
歷經一個世紀的發掘,古生物學家在鯨魚谷發現接近400具鯨化石,大多為伊西斯龍王鯨和硬齒鯨兩種,其中龍王鯨身長在15米以上,后者身長也在5米左右。兩種古鯨生活在距今4000萬年至3700萬年前。
美國密歇根大學古生物學教授菲利普·金格里奇分別于1991年和2005年在鯨魚谷發現了硬齒鯨和龍王鯨的完整化石。金格里奇團隊發現,龍王鯨擁有雖已大為退化、卻依然清晰可辨的四肢,且具有兩個重要特點:相比15米以上的龐大身軀,不足1米長的四肢不足以支撐其在路上行走;龍王鯨的盆骨與脊椎不相連,這也與通常的陸生哺乳動物不同。
金格里奇曾于上世紀80年代初在巴基斯坦發現了已知最早的鯨——生存于約5300萬年前的巴基鯨。他敏銳地意識到,鯨魚谷發現的龍王鯨化石顯示鯨這一物種正處在陸地走向海洋的關鍵時刻:外形與狼和狐貍類似、在陸地上行走自如的巴基鯨,經龍王鯨的過渡,演化為我們所熟知的、憑借鰭游動的現代鯨。
在金格里奇公布了這一發現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05年將鯨魚谷列為世界自然遺產。教科文組織評價說,鯨魚谷展現了鯨由陸生哺乳動物向海洋哺乳動物演化的過程,“谷內古鯨化石的數量、密度和完整程度均獨一無二”。
埃及隨后與意大利等國合作,在鯨魚谷內修建了游客中心、博物館和人行步道,游客可近距離觀看10余具露天展覽的鯨化石。
在鯨魚谷博物館的出口處,一張展示牌上寫道:“這里的化石向人類揭示了生物演化和全球變遷的秘密。通過保護這些珍貴的自然遺產,人類將更為深切地感受地球與生命的美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