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2022-05-31 09:35:05
法國媒體——
機制并無實質性優惠
法國《回聲報》評論稱,美國召集12個國家加入其于亞洲建立的新經濟伙伴關系“印太經濟框架”。從理論上講,該框架意圖在一個越來越依賴中國增長和中國工廠的地區擴大美國影響力。美方宣稱“將制定21世紀的新經濟規則”。美國希望通過這一機制來鼓勵其“伙伴”共同重新考慮與中國的關系。盡管有一些國家同意加入美方發起的有關在供應鏈、清潔能源、反腐敗和數字經濟領域展開更密切合作的談判,但它們并不愿參與會影響到與北京關系的所有過于政治化的倡議,畢竟中國是其主要經濟伙伴。
評論稱,如今東盟國家有近25%的對外貿易與中國有關,而在2009年,這一比例僅為15%。但美國占比僅為13%,歐盟和日本則低于10%。在此背景下,該地區國家對接受與美國強化戰略緊密關系設有前提:一是美國能夠為其提供經濟增長的潛力;二是為其產品進入美國市場提供關稅優惠。專家稱,東盟國家想要的是貿易,然而拜登政府未能向這些國家提出任何實質性優惠。盡管有包括盟友日本在內的地區伙伴發出相關呼吁,但美國排除了任何回歸“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的可能性,以及在“印太經濟框架”內做出任何貿易讓步,因為拜登害怕在距離美國中期選舉還有幾個月的時間里激怒公眾輿論以及經濟游說團體,這將不利于拜登在國會贏得多數席位。(經濟日報記者 楊海泉)
保加利亞學者——
另起爐灶效果存疑
保加利亞國際政治評論員馬丁·塔巴科夫在《新聞》網站撰文指出,華盛頓提出“印太經濟框架”,成員國除了美日印澳外,還包括一些東盟國家。塔巴科夫認為,如果“自由和開放的印太”戰略旨在遏制中國在亞洲的影響力,那么“印太經濟框架”就提供了實現這一目標的工具,從確保供應鏈安全性,到采用國際貿易中的共同標準,再到限制敏感技術和原材料等。
塔巴科夫評論道,提出“印太經濟框架”是美國對其背離“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和不參與《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的一種替代方式。然而,“印太經濟框架”能否真正替代中國主導的地區合作協議,如《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仍然值得懷疑,畢竟東盟國家尤其希望得到美方更多的市場準入許可,但美國的新倡議對此卻只字不提。(經濟日報駐索非亞記者 蔡 淳)
俄羅斯媒體——
只是美國口號而已
俄羅斯主流媒體認為,“印太經濟框架”實質在于對抗中國,但對于其成員國沒有任何幫助。
“今日俄羅斯”網站發文稱,“印太經濟框架”不是貿易協議,不是投資協定,不是條約,也不是機構,充其量只是美國的口號,是其對抗中國的工具,無法提供任何嚴肅的經濟承諾。由于自由貿易協定需要互惠,而美國無法向越南或印度等擁有廉價勞動力經濟體提供市場準入,因此這只能是一個經濟政策口號,是根據美國偏好制定的。類似于“藍點網絡”“重建更美好世界”等倡議,“印太經濟框架”只是美國反華立場的最新噱頭。由于其不是游戲規則的改變者,美國也沒有作出嚴肅承諾,該框架最終難逃失敗命運。
俄中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專家委員會主席尤里·塔夫羅夫斯基在媒體刊文稱,對美國人來講,重要的不是貿易關系,而是實施“印太地區”概念,并以此對中國地緣政治和經濟進行包圍。美方發起的對華制裁的“自娛自樂”應引起對俄制裁發起者的反思。
俄“Obzor Gazeta”網站發表評論稱,“印太經濟框架”目的是要形成一個以美國為首的遏制中國發展的排他性經濟團體。無論拜登政府的倡議愿景多么宏大,都無法掩蓋華盛頓制造分裂和孤立、破壞地區穩定和維護美國霸權的險惡意圖。(經濟日報駐莫斯科記者 李春輝)
非洲學者——
建“小圈子”做法行不通
南非全國學生大會副主席布伊勒·馬蒂瓦內在南非獨立傳媒網站發文表示,當今世界,脫鉤、斷供和施壓等單邊主義做法注定失敗,建立“小圈子”或煽動意識形態沖突的企圖也同樣會落空。世界各國特別是大國應摒棄冷戰思維,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抵制一切破壞包容、合作、溝通和尊重的行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破壞全球治理體系。
肯尼亞南南合作智庫負責人斯蒂芬·恩德格瓦在肯尼亞《星報》發文表示,美西方采取的單邊主義做法行不通,其主導的贏者通吃規則只能將世界帶回地緣政治緊張甚至冷戰。面對百年未有的全球性挑戰,各國命運與共的大船不能迷失方向。中國一直堅定不移支持多邊主義,為發展中國家維護利益爭取更大主動權,相信中國將引領世界走向和平與繁榮。(經濟日報駐比勒陀利亞記者 田士達)
印度媒體——
最好不要太過樂觀
印度《商業標準報》以《印度加入“印太經濟框架”后為何必須謹慎行事》為題報道稱,印度與美國在數字商務、勞工和環境標準等方面的觀點有諸多不同。一直以來,印度不愿看到其加入的任何自由貿易協定采用西方國家制定的標準。單論此次“印太經濟框架”,印度雖然是初始成員國之一,但對于該多邊框架中的貿易、監管標準等問題卻是準備最不充分的國家,因此該框架對印度是利是弊,結論還不好下。此外,文章還指出這一框架“地緣政治含義太明顯”,印度如今加入該框架,勢必給其未來的國際政策取向帶來嚴峻挑戰。
印度《金融快報》刊發文章,同樣提出了“印太經濟框架”標準與監管上的問題,認為印度與美國在標準一致性上可能會產生不少分歧。同時,文章認為,該框架僅涉及數據、環境、勞動力等議題,卻沒有關于減免關稅的討論。如果沒有關稅減免,印度要想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滿足框架要求,面臨著不小挑戰。對于“印太經濟框架”,最好不要太過樂觀。(經濟日報記者 施普皓)
柬埔寨學者——
本質是美遏華工具
柬埔寨皇家科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所長金平表示,“印太經濟框架”目的是在區域內遏制中國,并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相競爭。中國在RCEP中扮演重要角色,它正將亞洲經濟轉變為能夠抵御保護主義和大規模貿易沖突負面影響的核心經濟支柱。美國已經建立印太戰略、四方安全對話以及五眼聯盟等多層盟友體系,試圖遏制和包圍中國,“印太經濟框架”是美國用于鞏固其與十多個亞太國家關系的又一工具,同樣反映出其遏制中國的政治企圖。
金平表示,“印太經濟框架”并非自貿協定,并未提供市場準入或關稅減免。它更具象征意義而非有效或真正的政策,是個政治宣示而非具體行動。而RCEP是多邊貿易合作機制,其結構確保了所有參與國家都能從中受益,因為成員國都必須遵循統一的貿易規則。這種貿易協定能夠有效對抗單邊主義,是實現世界繁榮的堅強基石。而“印太經濟框架”可能加劇地緣政治緊張。
金平認為,任何排除中國的地區性或全球性貿易框架都很難有效運作,因為中國是全球供應鏈的最重要組成,也是全球增長的重要引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