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
2022-07-22 14:43:07
7月17日,中印兩軍舉行第十六輪軍長級會談。
會談結束后,中印雙方發布的聯合新聞稿中,提到了這樣一句話:
雙方在3月11日會談基礎上,以建設性和前瞻性方式繼續探討推動解決中印邊界西段實控線地區有關問題。
“前瞻性”這個詞,在十六輪軍長級會談新聞稿中,還是第一次出現。
譚主從消息人士處了解到,這個詞表明,此次會談中,至少一方拿出了方案,并正就這一方案進行磋商。
前瞻性,放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來看,更有深意。
此次會談,距離上一輪會談已經過去了4個多月。這是十六輪軍長級會談中,間隔時間最長的。
這段時間里,最大的地緣政治背景,就是俄烏沖突。
盡管俄烏沖突發生在歐洲,但身處亞洲的印度,卻成為了一個焦點。
俄烏沖突升級后,以美歐為首的西方國家在對俄羅斯實施制裁的同時,還要求其他國家選邊站隊,不少國家被迫作出表態。
印度,是美國施壓的重點:
3月21日,拜登公開表示,印度在俄烏問題上立場不穩;
3月22日,美國副國務卿紐蘭在訪問印度期間敦促印度改變其立場;
3月31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達利普·辛格在印度發出警告,任何國家若試圖繞過美國對俄制裁,繼續同俄羅斯中央銀行交易,“會有后果”。
與此同時,美國還請盟友拉攏印度:
3月19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訪問印度;
3月21日,時任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與莫迪舉行視頻會晤;
4月21日,英國首相約翰遜訪問印度;
4月24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訪問印度。
一時間,美西方國家像是約好了一般,紛紛與印度開展外交互動。
在美國的推動下,世界愈發陷入陣營化對抗,面對輪番攻勢,印度做出了選擇:
拒絕公開譴責俄羅斯;
多次在美國提出的“圍剿”俄羅斯的決議草案投票中投下棄權票;
不僅沒有加入美對俄的制裁陣營,還在能源、軍售等領域和俄羅斯加強了合作。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周波告訴譚主,俄烏沖突升級后,印度被逼到了墻角,要展現“不裝”的印度。
當然,樂于參與各種多邊機制,希望能在各種力量中左右逢源的印度也不會完全倒向一邊,在俄烏問題上沒有追隨美國的印度,還是在其他事項上,展現出向美靠攏的一面:
參加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首腦會談;
成為“印太經濟框架”初始成員國。
但長久以來,印度一直被視為“四方安全對話”機制中的薄弱環節,印度在俄烏問題中的選擇更是讓美國不滿,美媒更是直白評論,美國不該再對印度抱有幻想。
印度在俄烏問題中站在美國的反面,固然與印俄有深厚淵源的歷史原因有關。但更重要的,是現實因素——印度一直有大國的抱負,而俄烏沖突給了印度一個重新審視該如何實現抱負的機會。
周波曾多次訪問印度,他告訴譚主,印度最喜歡和中國比較,兩國都是亞洲國家,都是人口大國,盡管印度起步要比中國晚,但印度經濟發展的速度很快,特別是印度的人口結構更為年輕。所以,印度一直將中國視為自己發展的參照物。
對于正在高速發展的印度,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最為重要。
印度,自然不希望同中國發生直接沖突,破壞自己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
目前處于水深火熱的歐洲國家,就是最典型的反面案例。
此時再看一些西方媒體在中印會談前的風言風語,稱印度與中國存在極“不對稱”的實力差距,雙方分歧“明顯”“幾乎無法達成一致”,幾乎已經給中印會談扣上了“破裂”的帽子,美國的險惡用心和濫俗套路無所遁形。
換句話說,俄烏沖突,給了印度一個重新尋找自己在域內定位、三思而后抉擇的當口。
在俄烏沖突的背景板下,印度觀察和思考的時間越長,做出的理性選擇就更多,解決問題的契機,就越大。
在這樣的情形下再來理解前瞻性,這表明中印又在相向而行的道路上邁出一步,這樣的前瞻性,尤為珍貴。
前瞻性,是放在中印關系大局下思考的結果。
此次會談,是今年以來中印雙方舉行的第三輪軍長級會談。
這三輪會談結束后,都發布了聯合新聞稿。這說明,雙方有一定的共識。
今年3月,俄烏沖突升級后不久,王毅外長對印度進行工作訪問,并與印度外長蘇杰生舉行會談。
會談中,雙方就烏克蘭、阿富汗和多邊事務交換意見,雙方都認為應堅持多邊主義,遵守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以對話方式和平解決爭端,嚴重關切單邊制裁對世界經濟及供應鏈安全的影響。
雙方還特別提到,中印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有著相同或相似立場。
中國和印度,都是10億以上人口級別的新興經濟體和具有戰略自主性的重要國家,中印兩國的同時發展也給彼此帶來了有益機會,中印兩國,應該以成熟和智慧的方式、通過和平協商處理分歧問題。
中印關系,不只有邊界問題。
去年,中印關系之間的寒意還未消散之際,中印之間的貿易額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同比增長43%。
這一數據,就是最好的明證。別忘了,中印雙方在產業結構上具有很大的互補性,隨著印度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印貿易還有很大潛力可以挖掘。
作為成熟理性的發展中大國,中印雙方應該將邊界問題置于雙邊關系適當位置,不應用邊界問題定義甚至影響雙邊關系整體發展。
就在第十六輪軍長級會談前不久,印度留學生返華工作已經啟動并取得積極進展。
站在中印關系回暖的大背景下,中印邊界問題前瞻性的出現,也是情理之中。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林民旺告訴譚主,從去年開始,雙方就在考慮新的管控措施。今年三月,雙方應該是有初步的溝通,這四個多月時間里,雙方應該也是將初步的東西進行細化。
今年上半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中印雙方在軍事、外交領域的交流交替進行,溝通,未曾中斷。
印度詩人潘特寫過這樣一句詩,黑暗不會自行消失,熄滅的燈必須重新點燃。
前瞻性,正是重新點燃的火苗。
中印要相互成就、相互“照亮”。這是習近平主席2019年同印度總理莫迪在金奈舉行會晤時提到的一句話。
這種亮光,不僅會照亮中印關系,更會指引國際社會發展前進的方向。
今年4月,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其中就提到,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這一倡議得到了100多個國家的支持。
不久前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中,五國領導人也一致認為,要堅持多邊主義,推動全球治理民主化,維護公平正義,為動蕩不安的國際局勢注入穩定性和正能量。
國家之間難免存在矛盾和分歧,但搞你輸我贏的零和博弈是無濟于事的。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才是人間正道。
作為大國,印度,該走正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