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3-01-06 15:45:01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記者劉贊)2022年,世界動蕩不安:美國四處拱火澆油,烏克蘭危機延宕難解;新冠疫情持續,奧密克戎毒株成為全球流行的主要毒株;通貨膨脹、糧食危機、能源安全問題復雜嚴峻,世界經濟復蘇遲滯乏力;氣候變化危害日益凸顯,氣候變化談判舉步維艱……
2023年,世界充滿懸念:烏克蘭危機能結束嗎?世界衛生組織會不會宣布新冠大流行終結?世界經濟能否擺脫衰退陰影?美國政局變化有哪些外溢影響?亞太地區熱點問題會不會持續升溫?氣候變化談判又能否取得新進展?
懸念一:烏克蘭危機能結束嗎?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烏克蘭危機升級。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斷對烏提供軍事和經濟援助,使這場沖突變成了持久戰。與此同時,美國及其盟友對俄實施規模空前的嚴厲制裁,但未能擊垮俄經濟。
目前,俄烏兩軍基本處于相持狀態。由于雙方立場差距巨大,短期內難以通過談判化解危機。美國繼續拱火澆油,日前再次宣布對烏追加18.5億美元軍援,其中包括“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美國國會最近還通過2023財年綜合撥款法案,其中包括高達450億美元的援烏資金。俄羅斯近期則宣布,計劃將俄軍規模從115萬人擴充至150萬人,釋放出加強軍事力量的信號。
2023年,這場危機是走向終結,還是進一步升級,目前難以預料。西方國家能否承受持續對烏援助給本國經濟和國防帶來的巨大壓力,將是決定局勢走向的一個重要因素。
2022年11月12日,工作人員在白俄羅斯明斯克國際機場卸載中國政府援助的新一批新冠疫苗。新華社發(任科夫攝)
懸念二:新冠大流行能終結嗎?
過去一年,變異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毒株成為全球流行的主要毒株。與此前流行的毒株相比,其傳染性更強,具有多個亞型,在世界各國引發一波波新的疫情高峰。不過,奧密克戎的致病力明顯減弱,感染奧密克戎導致的重癥率和死亡率顯著下降,這也促使世界各國逐漸調整防疫政策。
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不久前表示,希望在2023年某個時候可以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全球衛生緊急事件,世衛組織緊急委員會1月將開會討論其判斷標準。
面對抵御新冠病毒的戰役,全球科學家在不懈尋求下一代疫苗、抗病毒藥物等新武器,隨著新冠疫苗和藥物的研發取得進展,人類必將擁有越來越多對付病毒的武器,構筑起抵御新冠病毒的堅盾。
懸念三:世界經濟能擺脫衰退陰影嗎?
2022年,世界經濟困難重重,特別是通貨膨脹困擾很多國家。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此前為應對新冠疫情、刺激經濟長時間施行超寬松貨幣政策,為通脹飆升埋下禍根。烏克蘭危機升級后,西方對俄制裁使得原本就被疫情所擾亂的國際供應鏈進一步受阻,能源、糧食價格高企進一步推高通脹,歐美多國物價漲幅創下40年來最高紀錄。
為應對通脹,美聯儲快速大幅加息,導致其他經濟體貨幣大幅貶值,加劇其輸入性通脹。不少國家被迫跟隨美國加息步伐,引發經濟衰退擔憂。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2年10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為2.7%,較7月的預測值下調0.2個百分點,全球經濟面臨巨大下行風險。
不過,隨著累積需求釋放和政策效應疊加,中國經濟將呈現明顯復蘇增長勢頭,這將為世界經濟帶來持續動力、機遇和信心。
這是1月3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國會大廈。新華社記者 劉杰 攝
懸念四:美國政局變化將產生哪些外溢影響?
2022年,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繼續惡斗,在墮胎權、控槍、移民等一系列問題上尖銳對立。在11月的中期選舉中,共和黨奪取國會眾議院控制權,民主黨則以微弱優勢保住參議院控制權。
在兩黨瞄準2024年總統選舉、新一屆國會兩院“分裂”的情況下,共和黨預計將在2023年對拜登政府發起更多挑戰,其現行的內外政策將面臨巨大不確定性。
共和黨內部斗爭也可能趨于激烈。由于打算參加下屆總統選舉的前總統特朗普在中期選舉中發揮的作用不佳,共和黨內溫和派可能考慮放棄對他的支持。同時,共和黨在眾議院的席位優勢不大,使得黨內極端勢力或將有更多機會左右該黨在國會的立場。
在政治極化、黨爭加劇的背景下,美國政局走向具有較大不確定性,這將影響美國的對外政策,進而對世界造成復雜影響。
懸念五:亞太地區熱點問題會持續升溫嗎?
2022年,在美國攪局之下,亞太多國面臨不同程度震蕩,地區局勢局部升溫。
美軍撤離一年后,阿富汗仍然面臨嚴峻安全形勢和嚴重人道主義危機。在朝鮮半島,美國與韓國多次舉行大規模聯合軍演,朝鮮發射導彈予以反制,半島緊張局勢不斷升級。在美國支持下,日本最近正式通過新版《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3份安保政策文件,提出打造所謂“反擊能力”即事實上的攻擊能力等政策主張,并將在未來5年大幅增加軍事開支,引發國際社會擔憂。
可以預見,美國會持續在亞太“拉小群”、搞事情,2023年的亞太恐怕難以平靜。
2022年12月9日,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受災居民乘船轉移。新華社發(希拉茲·穆罕默德攝)
懸念六:氣變談判能取得新進展嗎?
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2022年,從巴基斯坦特大洪災造成1000多人死亡,到歐洲夏季高溫干旱造成泰晤士河源頭干涸、萊茵河幾乎斷航,再到最近冬季風暴幾乎席卷全美造成數十人死亡……一系列極端天氣事件提醒人類,應對氣候變化刻不容緩。
2022年11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COP27)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發達國家在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等問題上依然態度消極,其先前承諾的每年1000億美元資金支持仍未兌現。作為會議成果的一大亮點,本次大會最終同意建立損失與損害基金,旨在向最脆弱和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嚴重的國家提供財政援助,但這只是第一步,基金形式、出資國家、分配方式、援助對象等關鍵問題被留到2023年繼續談判。
當前,發達國家經濟狀況總體不佳,加上能源供應緊張導致部分發達國家重新轉向煤炭發電,發達國家自身減排意愿以及為發展中國家減排提供支持的意愿都在下降。在這樣的形勢下,2023年在阿聯酋迪拜舉行的COP28能否就上述關鍵問題取得新進展值得關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