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中國科創惠及世界 ——2022年中國國際科技合作成果豐碩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

2023-01-16 11:10:01

試運行中的雅萬高鐵。

新華社發

中國是全球最大射電望遠鏡(SKA)項目的發起者、倡導者、研制者,也是項目建設的重要力量。圖為位于南非北開普省卡那封的(SKA)項目現場。

中國天宮空間站是重要的太空基礎設施,是促進國際科技合作的重要平臺。圖為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與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在天宮“勝利會師”后留影。

新華社發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科技創新不斷為全人類賦能、為共同發展助力。進一步增進國際科技界開放、信任與合作,以科學繁榮發展造福各國人民,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愿望。

中國始終堅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科技創新,加快技術轉移和知識分享,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和綠色轉型,推動完善全球科技治理,讓科技成果為更多人所及所享,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

中國科技創新進步

改變了全球創新格局

2022年12月4日20時09分,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著陸,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冬季夜間返回。2022年,中國科技創新書寫下一項項開拓性、創新性成就:“墨子號”實現1200公里地表量子態傳輸,“中國天眼”發現了迄今為止唯一一例持續活躍的重復快速射電暴,世界首條環沙漠鐵路線和若鐵路開通運營,“夸父一號”開啟對太陽的探測之旅,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報道說,中國致力于提高產業經濟的科技含量,提升前沿技術研發力度,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中國構筑了世界上最大的光纖網絡,覆蓋全國城市和農村中心地區。”阿根廷《號角報》報道聚焦中國整體布局5G研發和應用場景深度拓展,贊揚中國通過5G等技術加速向數字經濟轉型,認為“中國科技創新領域的方方面面都正在經歷由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

產業轉型升級加速,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隨著“互聯網+”深入推進,基于移動互聯、物聯網新技術的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蓬勃發展。西班牙埃菲社講述了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借助電商等方式,銷售特色產品、開拓旅游市場的故事。“新途徑跳過了中間商,增加了村民的利潤。”報道說,在新技術的支持下,越來越多年輕人回歸鄉村,參與家鄉建設。

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讓創新源泉充分涌流。歐洲專利局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在科技創新和專利申請方面勢頭強勁,尤其在新能源、數字技術等關鍵領域,已經成為全球創新的重要集聚地。日本《經濟新聞》評論指出,中國戰略性地投入人力和資金,朝著成為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穩步邁進。

“從頂層設計、創新成果轉化到商業模式創新,中國科技創新的進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利時中歐數字協會聯合創始人克勞迪婭·韋爾諾蒂以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為例指出,從5G高清賽事直播的冬奧列車、氫燃料電池車到智慧餐廳等,諸多創新技術集中展示了科技如何造福人類,世界更加清晰地看到了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的顯著成就。韋爾諾蒂由衷感慨:“中國在科技創新領域的進步顯著改變了全球創新格局。”

以更開放的姿態

加強科技創新合作

加強國際科技創新合作,中國既是倡導者,更是積極實踐者。

近期,全球最大射電望遠鏡——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核心建設任務分別在南非和澳大利亞啟動。作為發起者、倡導者、研制者,中國見證了SKA近30年的發展歷程,是項目建設中的重要力量。

在法國,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項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取得重要突破。不久前,被喻為ITER“防火墻”的增強熱負荷第一壁由中國團隊完成首件制造,其核心指標優于設計要求,具備了批量制造條件。中國團隊再次為ITER關鍵部件的研發作出重要貢獻。

截至目前,中國已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科技合作關系,簽訂114個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中國深度參與近60個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參與度不斷提升。2021年,中外合著科技論文數量達18.3萬篇,合作伙伴涉及169個國家和地區。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中國積極促進創新要素全球流動,在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推動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

綠色低碳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英國《自然》增刊《2022自然指數—能源》指出,2015年至2021年,中國清潔和可負擔能源領域研究產出位居全球第一。美國納斯達克網站發表題為《沒有中國就沒有脫碳》的評論說,從綠氫電解槽、電池制造到電動汽車組裝以及太陽能電池板的生產等,中國產品產量和知識產權數量都處于全球領先地位,中國在加速采用脫碳解決方案領域取得的成功對全球的未來尤其重要。世界碳中和委員會主席、愛爾蘭前總理伯蒂·埃亨表示:“中國作為最大的綠色產品出口國,以堅定的信心和實際行動向國際社會展示了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

科技創新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中國積極推進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科技園區合作和技術轉移中心建設四項行動,分三批啟動53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建設,支持3500余人次的青年科學家來華開展為期半年以上的科研工作,培訓超過1.5萬名國外科技人員,資助專家近2000人次。中國面向東盟、南亞、阿拉伯國家、中亞、中東歐國家、非洲、上合組織、拉美建設了8個跨國技術轉移平臺,并在聯合國南南框架下建立“技術轉移南南合作中心”,基本形成了“一帶一路”技術轉移網絡。由中國主導發起的“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目前成員單位已經達到了67家。

讓科技成果

為更多人所及所享

2022年11月16日,隨著一聲清脆鳴笛,一列高速鐵路綜合檢測車亮起車頭大燈,緩緩駛出印度尼西亞雅萬高鐵德卡魯爾車站并逐漸加速前行。這列綜合檢測車對雅萬高鐵德卡魯爾車站至4號梁場間線路進行了全面檢測,獲取的各項指標參數表現良好。這標志著中國和印尼合作建設的雅萬高鐵首次試驗運行取得了圓滿成功。

雅萬高鐵首次試驗運行取得圓滿成功,讓中印尼鐵路建設者欣喜不已。作為中印尼發展戰略對接和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雅萬高鐵是中國高鐵全系統、全要素、全產業鏈走出國門“第一單”。

從技術引進到自主創新,中國高鐵建立起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一流的技術體系。中國在許多前沿科技領域已逐漸從過去的跟跑轉變為并跑甚至是領跑。同時,中國積極與各國共享科技發展成果,惠及各國人民。

追趕太陽的“羲和號”成功發射近一年多來,創下5個國際首次;登上火星的“祝融號”開啟巡視雷達探測,幫助人類對火星淺表結構一探究竟;“嫦娥五號”帶回的珍貴月壤,在地球化學、地質學、太空風化、磁場、太空生物等多個領域貢獻著新成果……

2022年10月,意大利航天員薩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在太空用中、意、英三種語言發了一條“太空推特”——“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用中國古典名句描述置身太空的美妙體驗。

隨著中國天宮空間站完成一期工程建設,目前已有17個國家、23個實體的9個項目成為中國空間站科學實驗首批入選項目。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主任西莫內塔·迪皮波評價說,中國開放空間站是聯合國“全球共享太空”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偉大范例”。

中國積極與世界共享科技創新成果,重視將科技創新成果運用于解決氣候變化、能源、環境、農業、健康等關乎全人類福祉的領域。委內瑞拉中部地區因持續暴雨發生洪澇和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中方在接到委內瑞拉災害監測請求后迅速響應,緊急調用多顆衛星進行過境成像仿真,參與當地抗洪救災;在卡塔爾世界杯的綠茵場,由寧夏大學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智能風光互補節水灌溉技術,解決了沙漠地區的草坪灌溉難題;在泰國曼谷郊區的物流倉庫,由中國企業參與打造的自動化倉儲系統改變了揀貨速度趕不上訂單增長的窘境,強化了當地發展數字經濟的基礎……

世界發展受益于科技進步,人類命運因科技創新合作而更加緊密。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新征程上,中國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同各國加強科技創新合作,促進科技成果為更多人所及所享,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科技支撐、貢獻中國力量。

[責任編輯:楊凡、武云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