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網
2023-06-19 12:57:06
6月12日,北約啟動了“空中衛士-2023”軍演,這也是該組織成立以來所舉行的規模最大的軍事演習。美國《新聞周刊》直言不諱地指出,北約已經進入“戰備狀態”。在當前的敏感時刻,北約不僅“大秀肌肉”,搞“戰爭演習”,自身的“長臂”也不斷向外界延伸。這引起許多歐洲國家民眾的擔憂和不滿。
當地時間6月12日,北約在德國等地啟動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空中軍事演習。此次軍演由德國主導,來自20多個國家的1萬名士兵和約250架飛機參加。
與以往相比,“空中打擊”是此次演習的關鍵詞。而北約“空中衛士”演習發動的時機更值得玩味。
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報道,近期俄羅斯國防部公布的視頻顯示,俄羅斯卡-52武裝直升機成功摧毀了兩輛向俄羅斯軍隊陣地進攻的烏方坦克。
這不由得使人聯想起海灣戰爭期間,薩達姆裝備了1000多輛坦克的王牌部隊,被美軍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和人稱“坦克開罐器”的A10攻擊機直接“團滅”的恐怖情景。
如今,在俄烏沖突中,武裝無人機結合精確制導彈藥,再次扮演了“坦克天敵”的角色。
就連北約吹噓為“最佳武器”的“豹2”坦克和M2A2步兵戰車,也被無人機指揮的精確火力接連“爆頭”。再一次顯示了“次世代”戰爭中“制空權”的重要性。
近期,西方國家紛紛表態將為烏克蘭提供先進的F-16戰機。而F-16最突出的優勢就是在特定戰場上能和北約體系“無縫對接”。
在北約偵察機、預警機、電子戰飛機的直接操控下,F-16飛行員只需接收目標參數信息后,按下發射導彈按鈕就可以收工了,剩下的全部由北約搞定。
這也引起了外界對于不斷“秀肌肉”的北約是否會深度介入地區沖突的擔憂。
荷蘭國防大臣 奧朗加倫:我認為最迫切需要的仍然是關注空中防衛,這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短期、中期、還是長期,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現在就開始在F16平臺上訓練烏克蘭飛行員。
美國駐德國大使古特曼表示,俄烏沖突使北約舉行此類軍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
事實上,作為北約的主導國,美國也是此次軍演的主要參與國之一。
在參與軍演的250架飛機中,有近100架是美國軍機,幾乎全部來自美國空軍國民警衛隊,包括B-1戰略轟炸機、F35戰斗機和遠程無人機。
美國空軍國民警衛隊司令 邁克爾·洛:作為我們最強大的盟友和北約中伙伴之一,他們已和我們一起行動了幾十年。所以作出支持德國空軍的決定并非難事。
美國空軍國民警衛隊,此前一直被看作是“藏在美軍影子里”的預備役部隊。但隨著近期美國空軍國民警衛隊成員特謝拉因涉嫌泄露與俄烏沖突有關的機密情報而被FBI逮捕。這支武裝到牙齒的“影子部隊”格外引人注目。
2023年3月,一架美國MQ-9“死神”無人機在黑海上空被兩架俄蘇-27戰機攔截后墜毀。無人機的背后操控者正是美國空軍國民警衛隊。
美國空軍國民警衛隊司令邁克爾·洛表示,此次演習是要展示北約及其外部盟友的部隊協調與準備情況。而未來“可以在幾個小時,而不是幾個月內,在遠至韓國或日本的地方實施類似的部署”。
值得一提的是,從2022年9月起,美軍就在日本鹿屋基地部署了9架“死神”無人機。英國《金融時報》透露,到2025年,能上航母的美國MQ-9B“海上衛士”無人機將與亞太“盟友”實時共享“共同作戰圖像”。
這意味著在未來沖突中,“前方與后方”高度融合,預備役打正規戰將成為常態。至于美國是不是公開宣布“參戰”,反倒不那么重要了。
據美國《政客新聞網》披露,今年夏天,白宮西翼的“地下的戰情室”將完成已策劃了15年,耗資達數百萬美元的“大裝修”。裝修效果,顯然不是對外宣稱的“讓拜登團隊的椅子更舒服一些”那么簡單。
2023年5月,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鮑爾表示,北約需要為一場“隨時可能爆發的沖突”做準備。
此次的北約演習也被看作是由美國全盤操刀的“未來戰爭模式”的演練。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與“空中衛士”相配合,塞爾維亞與北約國家舉行的代號為“白金狼”的聯合軍演也于6月14日至30日在塞爾維亞的“南部”基地舉行。
作為傳統的“火藥桶”,巴爾干一直是歐洲地緣政治的焦點。
俄羅斯《生意人報》認為,美國主導的聯合軍演,是想進一步推進“歐洲-大西洋安全架構”。
美國駐貝爾格萊德大使館則聲稱,“一體化越深,塞爾維亞成為歐盟正式成員的路就越短。”
對此,塞爾維亞國防部長武切維奇強調:“塞爾維亞不會放棄軍事中立,我們也不會在烏克蘭沖突中支持任何一方。”
實際上,就在北約軍演啟動前,德國多地已經爆發抗議示威活動。示威人群呼吁德國應該盡一切努力通過外交手段解決俄烏沖突,而不是進行軍備競賽。
有人在社交媒體上轉發德國抗議北約軍演活動上的標語牌,上面寫著“對北約說不”。
6月13日,北約軍演的第二天,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舉行會晤。會后,布林肯表示,“是時候歡迎瑞典加入北約了。”
實際上,瑞典雖然還未加入北約,但也參加了此次“空中衛士-2023”軍演。不僅如此,4月17日,瑞典剛剛舉行了“極光-23”大規模軍事演習,這是25年來在瑞典領土上舉行的最大規模軍事演習,除瑞典軍方外,還有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在內的13個國家參演。
在外界看來,瑞典此舉意在向外界表明其與北約之間的密切關系,加快推進“入約”進程。
據路透社報道,6月14日,土耳其、瑞典、芬蘭及北約代表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就瑞典加入北約一事舉行會談。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會前表示,除非瑞典能阻止其國內的反土耳其抗議活動,否則不要指望土耳其會在下月的北約峰會上為瑞典“入約”開綠燈。
從歷史上看,盡量避免在東西方之間“選邊站隊”的“消極孤立”一直是凱末爾時代以來土耳其的外交政策。
作為橫跨亞歐大陸的國家,每當土耳其和西方的關系緊張時,土耳其就會以改善與俄關系作為平衡。近年來,領導核心在美國的“居倫恐怖主義勢力”以及受瑞典庇護的“庫爾德工人黨”一直是執政的埃爾多安政府的“心腹之患”。
5月28日,埃爾多安勝選獲得連任。據法新社報道,第二天,美國總統拜登就與埃爾多安通電話,提出將瑞典“入約”與美國向土耳其出售F-16型戰斗機捆綁。
今年2月,美國國會參議院數十名議員聯名致信拜登,信中表示,除非土耳其批準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否則國會不會支持向土耳其出售F-16戰斗機 。這與西方國家競相承諾向并不是北約成員的烏克蘭提供F-16戰機形成了對比。
與此同時,隨著“北溪”管道被炸,由俄羅斯經黑海輸送給土耳其和東南歐的“土耳其溪”天然氣管道地位凸顯。
此外,土耳其還興沖沖地與埃及和以色列商議,把必須經過蘇伊士運河運到歐洲的中東天然氣引入“土耳其溪”管道,使土耳其成為整個歐洲都需要仰仗的“能源樞紐”。
但耐人尋味的是,去年10月,俄羅斯表示,俄方正考慮用“土耳其溪”替代“北溪”,但已抓獲了試圖炸毀“土耳其溪”管道的破壞者,“土耳其溪”也面臨同樣的隱患。如今,負責“北溪調查”的主要檢察官之一永奎斯特正是來自與土耳其“鬧別扭”的瑞典。
6月14日,永奎斯特表示,“北溪”調查已進入“最后階段”。《紐約時報》認為,西方調查“北溪”事件很可能最后甩鍋給烏克蘭草草了事,而此前美國知名調查記者赫什披露的“北溪”事件由美國中情局所為的證據則被西方國家刻意忽略了。
在外界看來,在芬蘭“入約”松口后,瑞典“入約”成為少數能拿捏西方國家的土耳其“籌碼”之一。而反對瑞典加入北約的呼聲,還來自瑞典國內。
瑞典抗議民眾:我不喜歡北約,我們不喜歡它,我們不喜歡戰爭,也根本就不相信他們,他們所到之處都是戰爭,他們真的有罪,到處制造戰爭。
就連北約內部的西方核心國家中,也有反對的聲音。法國總統馬克龍警告稱,北約不應該擴大到北大西洋以外。
一直以來,“敢想敢說”的馬克龍一向反對北約涉足亞太,其本人也曾在多個場合公開表示,北約應遵守《北大西洋公約》的明確地理定位。
2019年底,他在接受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專訪時就曾發表“北約腦死亡”論,并警告稱,站在“懸崖邊上”的歐洲需要思考自己的戰略問題,否則將“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
法國總統 馬克龍:我們的敵人是俄羅斯嗎?是中國嗎?北約的目標是把他們定為敵人嗎?我認為不是。我們今天共同的敵人是恐怖主義,這對我們每個國家都造成了沖擊。
2023年6月15日,北約國防部長會議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31個成員國的國防部長出席,其中包括新成員芬蘭。而此次涉及的議題引人注目地包括了“北約核威懾態勢的調整”。
據美國“動力”網站報道,北約成員國中,只有美國、英國和法國擁有核武器。但根據“北約核共享”原則,比利時、德國、意大利和荷蘭都存放有B-61核航空炸彈。北約F-15、F-16、F-35戰機都可攜帶戰術核彈頭。
根據美國政客新聞網報道,去年12月,升級版的B61-12型核炸彈就已經運抵歐洲。
而在俄烏沖突中,高精度的“智能炸彈”發揮了巨大威力。
此前的2022年10月,北約“堅定正午”核威懾演習中,60架北約軍機在距離俄羅斯1000公里的空中演練了對俄羅斯進行“大規模”核轟炸的場景。
北約戰機中包括了能輕松實現“地毯式轟炸”的“同溫層堡壘”B-52戰略轟炸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芬蘭加入北約的立法文件中,并沒有限制北約核武器的部署和進駐。這意味著未來的北約“堅定正午”核演習中,芬蘭上空很可能會出現載有戰術核彈的北約飛機。這無疑是與芬蘭有長達1200公里陸地邊界的俄羅斯難以接受的。
6月1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俄羅斯已將承諾的第一部分核裝置運抵白俄羅斯境內,在白俄羅斯部署俄羅斯戰術核武器的工作將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
普京:事實是,我們比北約國家擁有更多這樣的核武器,他們知道這一點,我們一直被說服開始削減核武器談判。去他們的。你知道,就像我們的人民說的,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用經濟術語來說,這是我們的競爭優勢。
在國際和平局執行董事萊納·布勞恩看來,北約的持續擴張是導致沖突對峙局面的根本原因。
國際和平局執行董事 萊納·布勞恩:北約從未考慮過俄羅斯的安全關切,他們只顧自己的利益,北約認為自己可以東擴,可以擴展到俄羅斯邊界,他們從未將俄羅斯的安全利益列入考慮范圍。
為了聚攏西方盟友,美國承諾統一后的德國繼續留在北約,而不是保持中立。
美國波士頓大學國際關系學者 希夫林森:美國并不想看到一個統一的德國,無論它屬于蘇聯陣營還是保持中立,對于中立德國的擔憂則是,有一天它可能會再度瘋狂。
在約束西方“小伙伴”的同時,美國也對蘇聯作出不會“北約東擴”的各種承諾。
美國波士頓大學國際關系學者 希夫林森:1990年2月,在一系列會議上,美國和西德領導人非常公開地表示,如果蘇聯領導人同意德國統一、德國留在北約,那么北約就不會向東擴張一英寸。
如今,當年西方領導人作出承諾的內容已被解密。解密文件顯示,時任德國總理科爾說,“北約不應該再擴大其范圍”;時任北約秘書長、德國人韋爾納也說到,“北約委員會及其本人反對北約擴張”;而時任美國國務卿貝克則說出了那句很有名的話,“北約不會向東擴張一英寸”。
近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杰弗里·薩克斯披露,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公然撕毀了“北約不東擴”的承諾。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 杰弗里·薩克斯:美國撒謊了,因為從1992年開始,北約就有了東擴的完整計劃,順便說一下,北約早在1992年的東擴計劃中就包括了烏克蘭。
1998年5月,美國參議院批準了北約東擴。而不斷擴張的北約,解決了美國領導人所擔憂的冷戰后缺少維護霸權的“軍事工具”問題。也正是打著維護“西方價值觀”的旗號,美國的軍事擴張范圍遠遠超出歐洲。
2001年,美國以“反恐”為名,伙同北約盟國發動阿富汗戰爭;2003年,美國與英國等北約盟國聯手發動伊拉克戰爭;2011年,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空襲利比亞,美國隨后介入敘利亞內戰。
如今,美國精心打造所謂“全球北約”的構想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
2023年4月,北約在愛沙尼亞舉行“鎖盾-2023”網絡防御演習。
“北約網絡防御中心”有38個成員國,其中包括韓國和日本。面向全球的“北約網軍”已然出現。
2022年6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參加西班牙舉行的北約峰會。
2023年5月,《日本亞洲》爆料稱“北約將在東京設立在亞洲第一個聯絡處”。
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的日本問題專家小野洋香表示,在東京設立聯絡處將使北約與亞太的接觸“正式且可持續”。
而最近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所謂北約“亞太化”被不斷提及。美國試圖打造的所謂“亞太版北約”進一步醞釀。也成為“北約之手”越深越長的例子。
對此,柬埔寨首相洪森表示,北約的“亞太化”趨勢令人擔憂,對亞洲的安全穩定構成了威脅。
而此次的北約軍演,更令曾深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之害的亞洲國家倍感關注。除了瑞典之外,日本是參加本次演習的唯一一個非北約成員國,也是唯一一個東亞國家。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名字是“北大西洋”的軍事機構,卻拉上“太平洋”國家來“湊數”。
集會參加者:北約為什么要插手亞洲事務?他們要制造亞洲的緊張局勢,讓日本追隨美國,這樣很有可能把日本、把亞洲拖入戰爭的泥潭。我們反對北約的做法。
此前,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曾表示,日本沒有計劃以成員或準成員的身份加入北約。
但實際上,日本正向北約“跑步”前進。
6月10日,日本外相林芳正證實,日本正就開設亞洲首個“北約”辦事處進行討論。
日本“繼承與發展村山談話會”理事長 藤田高景:“北約”是一個軍事聯盟組織,日本在“憲法九條”中向世界表明“絕不發動戰爭”,卻在背地里與“北約”組織勾結。這是非常不好的。
這不由得使人想起31年前的1992年6月,日本自民黨不顧國內民眾反對,強行通過《協助聯合國維持和平活動法案》,也就是所謂的“海外派兵法案”,為日本海外派兵開了口子。
而歷史上日本對亞洲國家的歷次侵略,也正是從和西方最強大國家結盟,打著所謂“維護和平”的旗號開始的。
日本巖波書店原社長(董事長) 岡本厚:日本向“北約”靠攏,我認為是非常不恰當的。日本政府與“北約”走到一起,日本民眾沒有得到日本政府的說明,也無法理解這樣的行為,這樣的決定也不符合日本民眾的意愿,這種逆時代潮流而動的做法會讓日本陷入危機。
2022年6月的馬德里峰會上,北約發布新版《戰略概念》文件,首次將亞太地區作為所謂“利益攸關區域”重點關注。2023年3月,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接受“俄羅斯24”電視臺采訪時表示,西方政客談論“全球北約”新軸心,類似于上世紀30年代德、意、日所建立的“軸心”。
從這點來看,如今不斷延伸的“北約長臂”,已經不像觸手,更像《利維坦》中的海怪魔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